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同步练习第一章

美学-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P3)认为关于“美“”“善”之类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的美学家是【】A.柏拉图B..维特根斯坦C.黑格尔D.荣格2.(P3)下列人物中,提出“语词的意义及用法”这一著名论题的是【】A.维特根斯坦B.杜威C.托马斯·门罗D.阿恩海姆3.(P4)“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呀么久美和艺术的学科”,语出【】A.李泽厚B..狄拉克C.英伽登D.弗洛伊德4.(P4)著有《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的美学家是【】A.布洛B.杜威C.费希纳D.黑格尔5.(P5)在《美学新论》中,蒋孔阳提出美学要研究的根本问题是【】A.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B.美与丑的审美关系C.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D.美的本身和本质的审美关系6.(P5)下列人名与其代表理论对应有误的是【】A.布洛的距离说B.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C.费希纳的实验美学D.弗洛伊德的集体无意识7.(P9)提出“文学艺术作品在看来不是作家完成以后的那个现成的”书,而是"Y以审美的方式审美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家是【】A.李泽厚B.费纳西C.马克思D.英伽登8.( P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A.艺术学科B.人文学科C.自然学学科D.社会学学科9.(P13)审美活动中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是【】A.艺术活动B.审美思想C.科技活动D.审美意识10.(P14)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对象B. 社会现象C.生活现象D.审美现象11.(P14)美学与人文学科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B.局部与整体C.对立D.并列12.(P15)人文学科的研究方式是【】A.观察、归纳、实验的模式B.研究者的介入、参与、体察、投入C.排斥主观精神和情感渗入D.冷静、理智、客观的方式13.(P16)美学最初依附于【】A.伦理学B.文学C.人类学D.哲学14.(P17)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核心是【】A.哲学方法B.调查问卷C.试验方法D.量化统计15.(P18)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称为【】A..审美意识B.美学思想C.美学学科D.审美活动16.(P18)从审美角度看,最典型体现在原始初民生存活动中的是【】A.初级审美意识B.初级审美风格C.初级审美形态D.初级审美情趣17.(P21)我国古代,从仁出发,联系伦理道德的善来解释美的是【】A.哲学方法B.调查方法C.实验方法D.量化统计18.(P21)鲍姆嘉登的美术专著《美学》出版于【】A.1850年B.1875年C.1785年D.1750年19.(P22)鲍姆嘉登的美学与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关系是【】A.继承、发展B.两者相互影响C.批判、发展D.两者相互不影响20.(P22)鲍姆嘉登创立的美学的学科性质是【】A.逻辑学B.伦理学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21.(P21)美学学科建立的关键是【】A.审美意识B.专门的系统的著作问世C.美学的思想D.审美经验22.(P25)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是【】A.精神生产活动B.物质生产劳动C.艺术活动D.审美活动23.(P25)关于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始终紧扣【】A.现实生活B.社会关系C.精神生活D.社会历史24.(P26)马克思认为,人是【】A.既高又玄的理性存在B.绝对理念自我复归的精神实体C.无世界性德现成实体D.从事实际活动的人25.(P27)马克思认为,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是【】A.人存在的过程B.人的理念过程C.人的思考过程D.人的实践过程26.(P27)“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于世界之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

”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的观点是【】A.人与世界相互存在B.世界可以独立于人存在C.人可以独立于世界存在D.人与世界互不干涉27.(P27)马克思存在论的根基是【】A.物质生产劳动B.自然界C.实践D.本质论28.(P27)实践就是指人的【】A.现实的存在B.历史的存在C.感性世界的存在D.最基本的存在方式29.(P28)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作为中介的概念和范畴是【】A.自由B.感性C.经验D.实践30.(P29)在西方思想史上,自由概念真正被提升为美学范畴开始于【】A.自由B.感性C.经验D.实践31.(P29)下列不属于自由表现的基本形态的是【】A.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B.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C.在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D.在自然与社会关系中32.(P29)从美学的哲学基础想美学的内在问题过度的中介概念是【】A.教育B.自由C.经验D.形态33.(P30)“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这句话说明【】A.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B.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C.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的独立性D.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4.(P30)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说明审美起源于【】A.人类的生存与发展B.人类的物质生产C.人类的审美活动D.人类的思想创新35.(P33)人生境界的生成取决于人们自身生存时间季意义的【】A.体验B.觉解C.认识D.了解36.(P34)冯友兰先生认为高级人生境界是【】A.自然境界B.公里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38.(P34)讲人生境界分为六种的美学家是【】A.冯友兰B.宗白华C.李泽厚D.鲁迅39.(P35)在审美境界中与觉解不可分离的是【】A.理智B.情感C.智慧D.经验40.(P36)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高级的【】A.学术境界B.宗教境界C.功利境界D.审美境界41.(P36)审美关系属于人与世界的【】A.本体论关系B.价值论关系C.存在论关系D.功能论关系42.(P36)审美关系是人对世界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其建构借助于【】A.理性认识B.感性形式C.情感诉求D.理智思考43.(P36)人与世界形成审美关系的关键是【】A.自由关系B.感性形式C.情感体验D.理性认识44.(P36)下列不属于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然表现的是【】A.审美主体的超功利性B.审美主体始终专注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实存与物理属性C.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D.审美主体内在诸心理能力都能达到自由和谐的状态45.(P40)能唤起人不断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激情和激励人不断以审美理想为指导塑造自己全面完整的的生存方式的是【】A.审美内涵B.审美需要C.审美境界D.审美情趣46.(P41)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偏重于客体方面的程序爱你便生成为各种各样的【】A.审美形式B.审美经验C.审美需要D.审美经验二.多项选择题1.(P12)广义的美包括【】A.优美与崇高B.悲剧与喜剧C.丑D.荒诞2.(P13)下列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的有【】A.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B.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C.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D.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一致E.美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同3.(P14)我们把美学规划于人文科学的主要理由有【】A.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B.美学作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相同C.美学作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不相同D.美学作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相同,研究方法不相同E.美学作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不相同,研究方法相同4.(P17)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A.法学B.数学C.哲学D.文艺学E.心理学5.(P18)美学发展经历的阶段有【】A.最先形成审美意识B.最先形成审美观念C.从审美观念发展到审美理想D.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E.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6.(P24)马克思著作中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的有【】A.《美学》B.《美学与意境》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E.《资本论》7.(P28)关于自由与美学相关的认识有【】A.只有人才有自由B.自由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C.自由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D.自由产生于人的生存实践E.自由等同于人对自然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必然性的支配8.(P31)现代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强烈的原因有【】A.人们精神的压抑越来越强烈B.人们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C.异化现象是人性和人格分裂D.物质生产不发达E.人的生活被异化现象扭曲9.(P33)人生境界是【】A.认识层面上的主客观统一B.存在论面上的统一C.外在的客观属性与内在的主客观心理意识在认识上的统一D.人与世界相互依存的实践活动中的统一E.人与世界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的统一10.(P33)人生境界的特点有【】A.个体内在性B.生成性C.非瞬间性D.费凝固性E.稳定性11.(P34)关于宗白华人生境界的说法正确的有【】A.功利境界主于利B.伦理境界主于爱C.宗教境界主于神D.学术境界主于真E.政治境界主于权12.(P35)我们所说的审美境界具体体现为【】A.物我两忘B.情与景、心与境的交融C.天人合一D.主体与客体的交融E.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三.名词解释题1.(P7)审美2.(P13)美学学科3.(P14)人文学科4.(P18)审美意识5.(P22)美学6.(P24)人生实践7.(P30)审美活动8.(P33)人生境界9.(P34)高级人生境界10.(P40)审美关系11.(P42)美(广义的美)12.(P42)审美形态13.(P43)审美经验14.(P45)艺术15.(P45)艺术品16.(P45)艺术活动四、解答题1.(P7)怎样理解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2.(P8)简述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3.(P18-22)简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4.(P21-24)简述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5.(P34-36)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6.(P43-45)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7.(P46-47)简述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1.(P6-15)结合实际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

2.(P17)怎么样理解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哲学方法?3.(P27-29)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4.(P30-32)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P3)2.A(P3)3.A(P4)4.C(P4)5.C(P5)6.D(P5)7.D(P9)8.B(P13)9.A(P13)10CP14)11B(P14)12B(P15)13.D(P16)14A(P17)15A(P18)16A(P18)17D(P21)18D(p22)19A(P22)20D(P22)21B(P22)22B(P25)23A(P25)24D(P26)25A(P27)26A(P27)27C(P27)28D(P27)29A(P28)30C(P28)31D(P29)32B(P29)33D(P30)34A(P30)35B(P33)36D(P34)37DP34)38B(P34)39B(P35)40D(P36)41C(P36)42B(P36)43A(P38)44B(P38)45B(P40)46A(P41)二、多项选择题1.ABCDE(P12)2.ABC(P13)3.ABC(P14)4.CDE(P17)5.ADE(P18)6.CDE(P24)7.ABCD(P28)8.ABCE(P31)9.BDE(P33)10.ABCD(P33)11.ABCDE(P34)12.ABCDE(P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