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注意PPT课件

第三章注意PPT课件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活动和变化的刺 激物比不活动变化的刺激物更能引起人的 注意。例:夜晚闪烁的霓虹灯、空中划过 的流星等就很容易被人知觉到。
4、刺激物的新异性。客观刺激物对于人这 个主体来说是新异刺激,或刺激物属于一 种活跃的能够引起人的情绪反应的刺激 。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二)人本身的状态 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例如: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 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类似于有意 注意,但是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又类似于无意 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意后注意的通常表现:喜欢上某件事情,并 沉浸其中。因此,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是培养随 意后注意的关键。
三种注意对比
学生听课时的外部表现
A)集中状——鸦雀无声,眼光有神,全神贯注, 听得入迷。
B)活跃状──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气氛欢快, 议论纷纷。
C)顿悟状──群怀振奋,豁然开朗,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D)疑惑状──情绪紧张,眉头紧锁,疑虑重重, 焦虑不安。
E)厌倦状──心烦意乱,死气沉沉,东倒西歪, 昏昏沉沉。
3、调节和监督活动的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 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 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监督是使行为不偏离当前 的对象,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一旦行为偏离当前对象就 及时调节和校正。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状 态,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1、适应性的运动:举目凝视、侧耳倾听、托住下颌
的,也不用强迫自己去集中精力,这便是一种 无意注意。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客观刺激物本身如果具有较
强的某种物理特性,那必将是造成人们去无意注 意的重要原因。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客观刺激物本身与 它所处的背景之间形成明显的对比关系,它们必 将成为人无意注意的中心,这其中包括强度对比, 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等。 例: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荷花虽美仍需 绿叶衬托就是这个道理。
(hé )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出现生理变化: 血液循环和呼吸发生变化,肢 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扩张,吸气变短, 呼气变 长等。高度集中时 ,个体会出现呼吸暂停状态, “屏息”现象。
提醒:
注意贯穿于心理活动的始终, 但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 动,而是一种心理状态。
提醒: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 行为并不总是一致的。如小学生上课 时,有时可能眼睛盯住老师,看似认 真听课的样子,实际上他的注意可能 已经指向无关的事物了。所以,只用 注意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说明一个人的 注意状态,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从其发生来说,就是有机 体的一种定向反射.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 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 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 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2、保持的功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延续,维持心理活 动的持续进行,对信息进行合理、有序、精细的加工。
天天看报纸,从事文教工作的人,总是首 先关注教育方面的报导;从事体育的人, 总是特别关注体育方面的新闻。
2、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健康状况。当人处 于消极的心境之中,情绪低落,活动积极 性降低,对于平时感兴趣容易注意的事物 也不易注意。反之,如果人心情舒畅、精 神饱满,平常不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一个人的知识经验, 明显地影响他的无意注意。一般说来,人 在置身于许许多多的环境刺激之中,总是 首先为自己所熟悉的专业领域的事物所吸 引。
无意注意的功能
1、积极作用:帮助人们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 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 2、消极作用:使人们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 被动地移开,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
(一)定义:指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 握对象的数量。知觉的对象越多,注意的广 度越大,知觉的对象越少,注意的广度越 小。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 8~9个;
第三章 注意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 三、注意的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1、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瞬间,选择了某个对象, 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如在戏院看戏,在课堂上听课。 2、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的活动的强度和 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 越集中。 3、人们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的指向范围就缩小, 所以集中性与指向性密不可分。
F)松散状──漫不经心,松松垮垮,东张西望, 交头接耳。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根据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 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
➢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 努力就能实现的注意。
➢ 例如,儿童在看电视时其注意完全被电视画 ➢ 面与故事情节吸引,预先根本就没有学习的目
类型
目的性 意志努力 性质
例如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
不需要 低级、 窗外的歌声 自发的
需要
高级、 学习、听课 自觉的
不需要
最高级、 电脑打字
自觉性 “盲打”,
程度很 打毛衣不用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二、有意注意P38
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 力的注意。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 容。当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 坚持在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随意注意是一种 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只有人才具有随意注意。
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P38
1、加强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和激发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排除干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