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①明确提出了反封,隐含了反帝、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得不到 农民的支持,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根源于两半社会的时代局限性
孙中山三民主义总结表
内容 斗争对象 实现途径 地位 目标
民族 驱除鞑虏 主义 恢复中华
满清政府 民族革命 前提 民族独立
民权 创立民国 主义
君主专制
民主革命 核心 民主共和
民生 平均地权 主义
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 制
补充 社会革命 和发 土地国有
展
四、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积极意义: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组建革命团体
⑶孙中山个人的努力: ①实现了思想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②进行了革命实践:1895广州起义 ③丰富了革命理论: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特别深受林肯“民有、 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④进行了社会实践:考察了西方社会政治
二、三民主义提出的过程
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 史发展方向的是( ) A.《时务报》 B.《天朝田亩制度》 C.《新青年》 D.《民报》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
本纲领最早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武昌起义时期
D.兴中会时期
三、三民主义的内容 ⑴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 族
反对民族压 对外:中国民族自求 迫,反对满 解放,反对帝国主义 洲贵族统治。侵略;对内:中国境
①明确反帝 ②民族平等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帝联俄)
建立国民 民 政府,国 权 民一律平
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民权由资产阶级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掌握到平民共有,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更普遍;明确提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出反帝反封主张
④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⑤结果: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 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
⑴总的来说: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 构成了资产阶级的斗争纲领,即目标和蓝图;
⑵民族主义:推翻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建 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国家发展和人民生 活的问题。
⑶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 义是补充和发展。
含义:鞑虏:满清统治者和贵族,即推翻满 清贵族的统治,恢复中华民族。
理解:①并不是仇视所有的满族人,不是狭 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②实质是反封,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
③隐含对帝国主义的打击,但没有直 接提出反帝
⑵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含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 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
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
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
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
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
六、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⑴旧三民主义指导的革命都失败了 ⑵十月革命的胜利 ⑶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⑷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内容:①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②确立三大政策
③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Biblioteka 不同:旧三民主义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
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 要是因为它( ) A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手段 B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和政治 要求 C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 政权问题 D直接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理解:①有利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斗争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 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 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
⑶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含义: 理解:①具体办法:A核定地价 B国家按价
购买 C增长的地价由国民共享 ②前提是承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③目的:A逐步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实现土地国有,发展资本主义;B 消除社会贫富悬殊,避免二次革命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但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
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
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的法。”这
表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
C
五、三民主义的实践 1、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最大的功绩 2、191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13二次革命 4、1915护国运动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5、两次护法运动
结果: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说明:三民主义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革命任务
要求:寻找新途径、新力量
练习: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 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 三次巨变: 辛亥革命、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三个思想: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大成就: 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 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
第16课
一、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⑴政治状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⑵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⑴提出: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 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地位和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⑵进一步阐述: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 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 会的16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即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