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树学复习材料.doc

测树学复习材料.doc

测树学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树干材积测定(1) 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口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2) 树干横断而的计算公式为:式屮:g —树干横断面;d —树干平均直径(3)树干纵断面干111]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y = Px r式中:y —树干横断而半径; x —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P —参数;「一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①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② 屮央断而积近似求积式V = g L L = -dlL24 2(2)区分求积式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T 材 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

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 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梢头底端断面积;r -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分为: 1. 中央断而区分求积式V=L*Eg i +l/3gT ,1 Ji da+ 〃 - 八尹。

+曲〒(亍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l/2(g o+g n)+Lgj]*L+l/3g n*L(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P v=2P d+P L式中:P、.为材积课差率,Pd为肓径谋差率,P L为长度课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O时,贝'J P v=2P d②当宜径测景无谋差,即Pd=O吋,则P V=P L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和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刈•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具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l・3m处。

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

在树T•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町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总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血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肓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Z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心表示。

(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而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I员1柱体的体积Z比,记为fno (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鬲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而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已知£.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fl.3、胸高断面积gl.3、全树高h4、形率胸高形率:树干屮央肖•径(d I/2)与胸径(d L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

表达式q2二(d I/2)/d13 形数与形率的关系:®fi.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i.3=q2-c 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鬲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Z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l.3*h*f L3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第3章树木生长量测定一、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⑴年轮法;⑵生长锥测定法;⑶查数轮生枝法;⑷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⑸目测法。

二、牛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主的变化称为主长,变化的量称为牛长量。

⑴总生长罐: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杏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为总生长量。

设t年时树木的材积为M则M就是t年时的总生长量⑵定期生长最Zn: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为定期生长量。

Z n=V r V t.n⑶总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Z商称为总平均生长量。

()二V(/t⑷定期平均生长量()十定期牛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称为定期平均牛长量。

九二(V t-V t.n) /n⑸连年生长量乙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o Z=V t-V M(代替计算定期平均生长量)三、生长曲线的特性1、当树木年龄t=0时,总牛.长量yt=O,此条件称为树木牛长方程应满足的初始条件;2、总生长量y(存在一条渐近线,yt=k, k是该树木生长极限值;3、总生长量yi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非减函数,yt> yt-1;4、生长Illi线存在一个拐点。

四、平均生长量的主要用途有:其一、可根据同一生长期平均生长量的大小來比较不同树种在同一条件下生长的快慢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条件卜•牛长的快慢。

其二、体积平均生长量是说明平均每年材积生长数量的指标。

在树木或林分整个生长过程屮, 平均生长虽最高的年龄在林业上叫做数量成熟龄,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Z-o五、连年生长量和总平均生长量的关系:(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A)> & (A)。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鼓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A)=& (A) 时。

(4)在总平均主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主长量,即Z(A)〈& (A)o六、生长率:生长率是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它是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即P(t)=Z(t)/y(t)*100H20 H19 P(t)=( H20—H19)/H 19*100%H20 H18 P(t)=( H20—H18)/ (H I8+H20)*200/t七、各调查因子牛长率之间的关系⑴断面积生长率匕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P g=2PD即断面积生长率等于胸径生长率的2倍; ⑵树高生长率P H与胸径牛长率P D的关系:在^^。

*的前提下,P II=kP D即树高牛长率近似等于胸径生长率的k倍,k值是反映树高生长能力的指数。

⑶材积生氏率与胸径生氏率、树高生氏率及形数生氏率Z间的关系:P v=P g+P H+P f Py=2PD+PH+Pf在年龄大、间隔期短的条件下,P v=(k+2)P D八、直径生长量的测定:用生长锥或在树干上砍缺口或截取圆盘等办法,量取n个年伦的宽度,其宽度的2倍即为n年间的直径生长蜃。

第四章林分调查P431、林分: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苦区别的小块森林。

2、根据林分起源分:天然林和人工林3、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同龄林中包括绝对同龄林和相対同龄林,绝対同龄林树木年龄一样,和I対同龄林年龄和差不超过一个龄级。

4、在复层林屮,蓄积量最人、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

划分林层的标准:①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人于30nF。

②相邻林层间林木 '卜均高相并20%以上。

③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④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他林层郁闭度大于().2。

5、P46树种组成式: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组成。

在组成式中,优势树种应写在前面。

各树种的蓄积量(或断而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而积)的比重來表示,这个比重叫作树种组成系数。

各树种的顺序按组成系数大小依次排列,即组成系数人的写在询而,组成系数通常用卜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

例如杉木纯林,则林分组成式为“10杉”。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最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贝恠组成式屮用“ + ”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小用“一”号表示。

6、林分平均胸径P50准确计算林分平均胸径的步骤是依据林分每木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林分或标准地内全部林木断面的总和(G-Eg.)及平均断面积(歹G/N),然后,求出与平均断面积(g)相对应的总径作为林分平均胸径(4g/n))o7、平均高:林木的高度是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的数量指标,同时也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

根据不同的冃的,通常平均高又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

1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称为林分条件平均高,简称平均高测定方法:图解法——树高曲线数式法——H=b0D b,2优势木平均髙:优势木平均高可定义为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高。

8、立地质量立地质量(乂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测定立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等级)是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耍基础工作,常用树高作为评价指标。

地位级Hp=f(A):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D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缺点:若林分经过下层间伐,平均D增加,平均H增加,年龄不变,地位级向上进一级。

)地位指数Hu=f(A):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T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屮杳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住产力高低的指数(值)。

实际上就是某树种林分在标准年龄(亦称基准年龄)吋优势木所达到的平均树高值。

9、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数密度(N / hm2)(简称密度)。

10、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卜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以P表示:°标“标(°现、必现一—现实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标、“标一一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

)11、标准林分概念: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人限度地利用了所占冇空间的林分。

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2、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彩曲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测定郁闭度方法:①画树冠投影图②样点法③样线法④目测法(论述则要展开写)13、标准表的作用:测定林分疏密度测定林分蓄积量14、林分结构:(要求了解直径结构规律)P731、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1.直径止态分布2.直径变动幅度3.累积分布曲线4.直径分布拟合方法2•复层混交异龄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15、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称作抽样样地,简称样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