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沁的功利主义(全稿)

边沁的功利主义(全稿)

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潮边沁的功利主义讲述人:吴金府讲述所参考的主要书目:[1] 边沁,(沈叔平译).《政府片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边沁,(时殷弘译). 《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 周敏凯.《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思想比较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 舒远招. 《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5] 阎照祥. 《英国政治思想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背景知识简述:十九世纪欧洲的自由主义思潮十九世纪的欧洲,盛行着各种社会思潮,其中主要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浪漫主义、实证主义、社会主义等。

这些思潮在各个国家之间,甚至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形式。

而对边沁的思想和学说发生了重要影响的思潮主要就是自由主义思潮。

所以,在此有必要对自由主义思潮作一个简要的概述。

自由主义本源于十九世纪初西班牙一个政党的名称,1810年西班牙议会中,主张英国式宪政主义的政党被称作自由主义的政党。

1812年,这个称呼被西班牙的自由派政党所采纳政党所采纳。

1822年,英国文学家拜伦、雪莱等人创办了一份以《自由主义》命名的杂志,但影响甚微。

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自由主义"才开始在英国被广泛使用,而后在欧洲、北美广泛流行使用,成为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流派的代名词。

然而,自由主义这一概念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诸多混乱。

在几个世纪当中,其含义一直在变化,用法一直相当宽泛,没有明确的界定。

但大致说来,我们还是可以从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论述中总结出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①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

②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③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

④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保持中立并且反对完美主义。

⑤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

⑥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或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总之,十九世纪欧洲自由主义最典型的发展是在英国,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功利主义。

而功利主义是英国近代自由主义的重要翼翅,边沁就是功利主义的公认创始人。

(本人讲述的主要思路及框架:一个核心、两个维度、三个基点、五个部分。

)一、边沁生平及重要著作(略述)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

边沁出生在伦敦东城区的斯皮塔佛德的一个保守党律师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律师,他母亲是安多弗地方一个商人的女儿。

杰里米幼年时身体短小羸弱,秉性沉静勤勉。

他3岁多一点的时候就开始学拉丁文,只要能到手的书就贪婪地阅读。

幼年时曾被视为一个神童。

边沁7岁时被送入威斯敏斯特学校,12岁时即在1760年入读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1766年,边沁进入林肯法学院,到了18岁就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在边沁的生命历程里,留下了卷铁浩繁的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主要著作有:1776年发表《政府片论》;1789年发表《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 1811年发表《立法理论》。

此外,在其晚年著作《宪法典》,生前未及完成,仅第一卷于1830年出版。

而后,由友人和学生整理出版的著作有:《谬误集》、《审判证据原理》、《新逻辑体系》、《义务学》和《行为的动力》等。

边沁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人,其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两部著作中,即《政府片论》和《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其学说由苦乐原理、功利原则和唯效果论三个理论基点构成,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其道德最高原则。

他曾说:“一切法律所具有或通常应具有的一般目的,是增长社会幸福的总和,因而首先要尽可能排除每一种趋于减损这种幸福的东西,亦即排除损害。

”二、边沁功利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简述)边沁的功利主义实际上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和“改革时代”的必然产物,他几乎目睹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全过程和社会的变化,边沁功利主义代表着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资产阶级中的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在经济上、政治上均占有优势地位。

在工业革命中,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了土地贵族阶级,但是他们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仍遭贵族阶级的欺压。

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了政治权力的争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这种强烈的反差现象使他们无法容忍,从而强烈呼吁重新分配政治权力。

边沁的思想学说正是集中反映了英国工业资本家在这一时期的愿望与要求。

他的主要著作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与革命以后,同时也是在英国大工业发展时期写成的。

功利主义正是在这种场合充当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工业资产阶级的自由权利的辩护律师。

此外,边沁对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功利主义法学使整个19世纪中英国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合理化改革的过程中。

对其他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发展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极力反对17、18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然法学的理性法观点,认为它们是虚构的;大自然将人类置于苦乐两大主宰之下,人的天性是避苦求乐,功利原则就是一切行为都适从这两种动力的原则。

谋求功利是人们行为的动机,也是区别是非、善恶的标准;是自然人和政府活动遵循的原则,也是道德和立法的原则。

最好的立法是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好的立法就在于促进社会幸福。

三、边沁功利主义形成的思想渊源(要述)功利主义学说的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我们在苏格拉底哲学、昔勒尼学派、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特别是伊壁鸠鲁的快乐论那里,可以找到功利主义思想的源头。

第一、快乐主义学说的影响。

他们认为,“快乐是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

”德谟克利特说:“快乐与不适构成了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快乐与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

”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后来的功利主义的基本命题。

伊壁鸠鲁则是古希腊哲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快乐主者,他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快乐论,他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正是上述快乐主义学说构成了边沁功利主义的人性论基础。

第二、经验论传统的承袭。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继承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近代英国经验论传统,尤其是把霍布斯、洛克以来的感性经验论作为其哲学基础。

哲学经验论主张,个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于自己的经验,经验的最终来源是人的心灵所得到的感官印象。

比如,洛克曾说,事物所以有善恶之分,只是由于我们有苦乐之感。

所谓善就是能引起(或增加)快乐或减少痛苦的东西;要不然它亦得使我们得到其他的善,或消灭其他的恶。

边沁功利主义正是继承了经验论的这一传统,明确将作为道德标准的体验归结为快乐和痛苦,并进一步指出,判断行为是否合于道德,通过检视行为的后果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人的快乐或是减少痛苦来实现。

第三、英国情感论学派的合理利己主义公益论的启示。

英国情感论学派探究了人性的两种倾向——自私和仁爱及其相互关系,并由之解释人的道德行为和社会道德现象,从而为功利主义预制了理论探讨的基本背景和问题模式;另一方面,由哈奇逊第一次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并提出了计算原理,从而为边沁功利主义“最大幸福原则”的提出开掘了更为直接的理论来源。

第四、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的唯物主义观点也给予边沁很大的启示。

爱尔维修主张用约束个人利益的方式来追求个人利益,以使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结合,这种方法为边沁功利主义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霍尔巴赫也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爱自保,但他同时强调人有理性,“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应当爱其他的人。

”这些公益论理论深刻影响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第五、此外,18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法律改革家贝卡里亚的思想对边沁功利主义学说的产生也有过较为直接的影响。

除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的确立曾受贝卡里亚的影响外,边沁提出细致而周详的关于快乐与痛苦的计算法最早也是受到贝卡里亚的启示。

归纳起来,上述伦理学家对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两个重要的思想来源:一是对道德目的性的强调,即道德是为了人的幸福或快乐;二是对利己与利他关系的探讨,逐渐阐明了道德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总之,边沁作为系统的功利主义的奠基人,他的理论的形成和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密不可分,同时有着深厚的伦理学思想渊源。

功利主义的产生首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边沁所生活于其中的那个时代的基本的经济、社会要求和思想状况,并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观念各个方面的变革;并且它的产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

在其看来,功利是这样一种事物特性,它能给人带来快乐(或利益、好处等)或者减轻、避免痛苦(即不幸福)。

一言以蔽之,功利就是趋乐避苦。

四、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详述)边沁的思想实质上就是功利主义,所以他为功利主义规定了一个总体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简称为“最大幸福原则”。

边沁的这一总体原则构成了现代西方社会政治改革的行动范式和实践目标。

边沁把“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作为根本的道德原则和政治目标,是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或假设上的:避苦求乐是人的本性和利益归宿。

这决定了人的行为动机与目的在本质上是同构的。

功利主义的概念,边沁认为功利主义就是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的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这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

作为一种伦理学说或伦理学派,是指将功利当作道德标准的思想理论,它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

从基本结构上看,边沁的功利主义由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则三个理论基点所构成。

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动机以及合理性依据都根源于快乐或痛苦的免除,亦即利益或幸福,它不仅是个人的利益与幸福,而且是整个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幸福。

不仅是从行为的动机强调苦乐对人的行为的支配作用,也是在行为效果意义上强调苦乐的支配作用,这实际上就是把苦乐看成在本质上就是恶与善的代名词。

功利主义的“功利”,包含的内容有:第一、功利就是趋乐避苦。

强调和宣扬功利, 就是唤醒人们对本性的意识回归与强化。

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也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地位、环境, 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 都会避免痛苦, 追求快乐。

第二、功利主义讲的“功利”, 是“快乐”、“幸福”和“利益”的代名词。

也就是说, 功利就是利益, 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利益。

但这里所说的“利益”并不是单指对物质利益有追逐、获得、享受与满足, 还包括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心灵上的利益追求、获得与满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