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资料】生药学汇编

【管理资料】生药学汇编

根据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医药市场 的需要,要求中药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化。中 药标准化包括中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 成药标准化,其中中药材的标准化是基础,是 中药产品开发、研制和应用一系列过程的源头。 中药材要做到标准化,必须要使药材生产过程 规范化与规模化,即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的要求生产药材。
(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内 部的细胞、组织构造及细胞后含物的特 征,来鉴定生药的真伪或制定生药显微 鉴别的依据。
近年来,扫描电子显微镜已成为新的手 段应用于各类生药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生 药中所含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鉴定生药真伪优劣 的一种方法。近数十年,现代分析仪器的发 展,使各种色谱和光谱手段相继应用于生药 的鉴定,如用荧光分析、分光光度法和红外 分光光度法鉴定和分析生药质量的优劣;用 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生药中某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此外对含 有挥发油类生药进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三、生药的鉴定
因生药的种类繁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现象普遍存在,又因生药的类同品、伪品以 及生药的产地、采收季节、原植(动)物年 龄、采收后的保存年数、保存状态等的不同, 使生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生药制剂 (中成药)的临床疗效都受到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生药的真伪优劣进行科学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一般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DNA分子鉴定。
近年对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从海洋藻类、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 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苔藓动物及棘皮 动物等中,发现了有生物活性的新物质,促进了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由此又产生了海洋生药学 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及分子生 物学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一些交叉学 科、边缘学科的诞生,生药学与分子 生物学相融合,产生了分子生药学这 一新的分支学科,为生药学的发展又 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生药学
(二)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期,生药学发展成 为—门独立学科。由于国际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生药购销区域随之扩大,种类和数量增多,生药 便成为国际贸易的特殊商品。当时生药学的主要 内容是研究商品生药的来源,鉴定商品生药的真 伪优劣。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商品生药学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充实。以显微镜为手 段的显微鉴定方法开始应用于生药鉴定。与此同 时,化学定性和定量方法也被应用于生药鉴定工 作中。
生药学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
1.道地药材的研究及建立高质量、规模化、科学管理的 生药生产基地,同时相应地制定符合国际规范的生药标 准;
2.生药及其制剂的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3.将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引入生药研究的各个领 域,建立科学的系统和研究方法;
4.多层次、多途径开发和利用生药资源,包括海洋生物 资源;
5.细胞培养、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研究及利用以上研 究成果开发新药。
二、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一)准确识别、鉴定生药
生药种类繁多,来源十分复杂,加上各地用药 历史、用药习惯的差异和生药名称的不统一,造成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十分普遍,如同 名为“贯众”的药材原植物有9科17属50余种蕨类 植物。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在不同地区分别称为一 见喜、苦草、四方莲等。如果缺乏生药鉴定知识, 可能会造成生药来源不一或鉴定错误,轻则造成资 源浪费,重则出现毒副作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中国药典》收载的生药中亦尚存在不少生药为多 来源的情况,如大黄、麻黄、甘草等,对它们进行 鉴定更需要有丰富的生药学知识。
(三)评价生药的品质,制订其质量标准
对多来源生药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 鉴别,并测定生药的浸出物、有效成分或指标 成分的含量,检查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黄曲 霉毒素等有毒物质的蓄存量,以及检验生药的 药效作用,建立生药的品质评价方法,明确优 质品种和可以利用的类同品。
(四)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二)性状鉴定
生药的性状鉴定,主要是利用感官,即 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生药的形态、 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 断面特征及气、味等进行描述。如党参皮 松肉紧有“狮子盘头”,海马外形为“马 头蛇尾瓦楞身”,黄芪断面有“菊花心”, 苍术断面有“朱砂点”等,形象地描述了 各种生药的特征。
(二)调查、考证生药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已开展了三次大规模中药 资源调查,但新的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不 断被发现,如过去本草著作无记载或认为无药用价 值的萝芙木、长春花、喜树、红豆杉等,至今已从 中提取到有效的降血压成分利血平和抗癌成分长春 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为了合理地、可持续地利 用和开发这些药用资源,应摸清它们及其近缘种类 的分布、生境、资源蕴藏量、濒危程度等,以便更 好地保护野生资源或创造适宜条件引种栽培,保证 药源供应。
(一)基原鉴定
基原鉴定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植 (动)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动)物生药的 植(动)物来源鉴定清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 进行生药原植物鉴定,须有完整的原植物标本, 再根据标本,应用植物分类学方法,仔细观察植 物体各部分的形态,特别是花、果实、种子的形 态特征,选阅《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地方植物志类等书籍及《植物分类学报》 等有关杂志。必要时核对植物标本室中收藏的模 式标本或已由植物分类学家鉴定学名的植物标本。
(三)现代生药学新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分离和分析 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技术,波谱技术、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DNA分子标记 技术等先后应用于生药鉴定、生药化学成 分的分离和结构确定以及生药化学成分的 定性和定量等,推进了生药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的进程。
随着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和数目的大量积累, 对植物化学成分与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形成 了植物化学分类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 分类学上的意义,而且将促进新的生药资源的寻 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