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教学手册(课程介绍)(2003年版)Catalog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School ofEconomics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教务部审定 2003年7月本院开设课程介绍课程简介课程编号:ECO-0-400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I)Principle of Economics(I)课程类别:全院必修学时学分:45学时 3学分先修要求:无主讲教师:郭研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经济系本科生一年级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入门课程,主要讲授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从而对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予以简单的解释和分析。
本课程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基础。
课程内容安排:1、供给与需求2、消费者行为3、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4、劳动市场经济学5、公共部门经济学6、不确定性和博弈论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
2、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卢锋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教授形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
考核方式:课后作业30%,期末考试70%。
课程编号:ECO-0-401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II)Principle of Economics (II)课程类别:全院必修学时学分:45学时 3学分先修要求:无主讲教师:郭研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经济系本科生一年级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入门课程,主要讲授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从而对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予以简单的解释和分析。
本课程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基础。
课程内容安排:1、国民收入的衡量2、长期中的实际经济3、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4、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5、短期经济波动6、宏观经济政策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
2、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卢锋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教授形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
考核方式:课后作业30%,期末考试70%。
课程编号: ECO-0-402课程名称: 政治经济学 (上)Political Economics (I)课程类别: 全院必修学时学分: 45学时 3学分先修要求: 无主讲教师: 崔建华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
本课程是经济学院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它主要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安排:1、商品与货币2、资本的价值增殖3、资本积累4、资本循环与周转5、社会资本再生产6、商业资本与借贷资本7、生产价格理论8、地租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政治经济学》,吴树青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1、吴易风等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张光照 张力上编著,《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教授形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课程编号:ECO-0-403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下)Political Economics(Ⅱ)课程类别:全院必修学时学分:45学时 3学分先修要求:政治经济学(上)主讲教师:雎国余刘伟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院校本科生主干基础课。
该课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学说为指导思想,借鉴西方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基本方法和工具,考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客观进程,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特征。
该课程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运行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触及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和实践的前沿课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索热情和创造性。
课程内容安排: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性3、市场体系及其结构4、微观经济活动的特点5、宏观经济调控及其手段体系6、市场经济的国际化7、可持续的经济增长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目标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逄锦聚等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教材: 1、雎国余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群众出版社,1999年。
2、王维澄、李连仲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材》,北大出版社,1995年。
教授形式: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讨论、社会专题调查为辅。
考核方式:期中论文30%,期末闭卷考试70%。
课程编号:ECO-1-404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史Chinese Economic Histor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学分:45学时 3学分先修要求:经济学原理主讲教师:萧国亮、叶明勇课程简介:经济史是与经济学同时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史研究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经济变迁与发展的特点,增加中国经济史知识,明确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能力。
课程内容安排:1、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2、“亚细亚生产方式”——夏、商奴隶社会经济3、井田制与农奴的经济生活4、小农家族经济结构中的竞争与垄断5、精耕农业与人口膨胀6、专制政府干预下的社会经济7、中国工业化的历程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萧国亮著,《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新华出版社,1991年。
参考书:1、田昌五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齐鲁书社、文津出版社,1996年。
2、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人民出版社1989年。
3、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年。
教授形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读书报告等考核方式:课堂测验与课后作业30%,期末考试70%。
课程编号:ECO-1-405课程名称:中国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al Thought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全校通选学时学分:30学时 2学分主讲教师:郑学益周建波课程简介:“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为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全校通选课。
该学科主要讲授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两千年间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目的是引导学生继承、弘扬优秀的中国经济思想遗产,培养他们运用经济学理论解决现实中国经济问题的能力,古为今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课程内容安排:1、儒家的经济思想2、墨家的经济思想3、法家的经济思想4、道家的经济思想5、商家学派的经济思想6、魏源、严复的经济思想7、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教材及参考书:教 材:赵靖著:《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1、赵靖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2、巫宝三著:《先秦经济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教授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小组报告交流等。
考试方式:平时考察30%,期末成绩70%。
课程编号:ECO-1-406课程名称:《资本论》选读Das Kapital: Selected Reading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先修要求:政治经济学(上、下)、经济学原理(Ⅰ、Ⅱ)主讲教师:方敏刘宁课程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
“《资本论》选读”是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的深化和提高。
课程指导学生阅读《资本论》的重要章节,介绍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原理和有关论述;同时结合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该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方法论的高度把握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加强政治经济学知识的深度和厚度,并提高对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理论分析水平。
课程内容安排:1、《资本论》的对象、方法与结构2、商品经济理论和劳动价值学说3、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积累4、资本的流通过程5、资本主义的竞争、价格和利润6、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马克思著,《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
参考书:1、洪远朋主编,《新编〈资本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
2、弓孟谦著,《资本运行论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教授形式:课堂讲授、学生阅读、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读书笔记20%,课堂讨论20%,期末考试60%。
课程编号:ECO-0-407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I NTERMEDIATE M ICROECONOMICS课程类别:全院必修学时学分:45学时3学分先修要求:经济学原理(Ⅰ)(Ⅱ)高等数学(上、下)主讲教师:刘文忻张元鹏课程简介:“中级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院各专业本科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它在《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微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作更深入的介绍。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深入和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了解微观经济政策的工具和效果,熟悉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指导学生科学地评价和借鉴微观经济理论,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安排:1、消费者行为理论2、生产和成本理论3、完全竞争市场理论4、非完全竞争市场理论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6、一般均衡理论7、福利经济学8、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学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美〕平狄克等著,《微观经济学》,张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1、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张元鹏著,《微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3、〔美〕范里安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教授方式:课堂讲授,并安排习题课。
考核方法:平时作业20%,期末考试80%。
课程编号:ECO-1-408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全院必修学时学分:45学时3学分先修要求:经济学原理(Ⅰ)(Ⅱ)中级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上、下)主讲老师:王志伟、张延课程简介:“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各专业本科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