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促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的调研报告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
据调查,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接近5亿,其中,25岁以下的人(包括青少年)占了80%.这足以说明青少年与网络走到了一起,成为网络一代。
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网络为青少年搭建全新信息平台的同时,各种不良信息也在加速入侵,网上大量黄色、暴力、反动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网络引起的青少年犯罪和其它社会问题与日俱增。
因为青少年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的缺乏,当前还无法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因为上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逐渐增多,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谈网色变”。
有人形象地将网吧中的不良倾向归纳为“三大公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
甚至有媒体呼吁,“别让网吧毁了下一代!”网络对青少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他们带来扩大视野的各种有益信息,又给他们带来“防不胜防”的有毒信息。
近年来,网络“黄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注重,如何将青少年与网络色情分开,已成为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盲点”。
我通过上网查到: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由网络诱发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占有较高的比例,一些犯罪手段令人触目惊心,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注重。
(案例1)北京市十七岁的姜明、刘洋两人迷上了网络游戏,根本没有心思上学。
一次,姜明在玩游戏中与不是自己一伙的男孩小浩产生矛盾,认为小浩“偷”了自己
网络游戏上的“武器”,于是两人在网络上对骂,结下仇怨。
2011年2月9日晚11时许,姜明得知小浩在一家网吧上网,当即纠集刘洋及另两名男孩,各持一把砍刀直奔该网吧,找到小浩后二话没说上去就是一阵乱砍,见小浩不能动弹后才逃离现场。
经法医鉴定,小浩构成轻伤。
姜明、刘洋于2011年10月13日投案自首。
法院依据查明的事实,近日判处姜明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2年;刘洋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6个月。
(案例2)少年吴丹曾犯下寻衅滋事罪被判刑8个月;王兵因缺钱上网抢劫,被判过缓刑。
2011年11月25日,吴丹和王兵及另一名男孩(另案处理)经预谋,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劫持到一个小区健身场,劫得30元钱后就去网吧上网。
钱花光后,他们又拦截两名中学生,劫得手机两部。
销赃后,他们用赃款继续上网吧玩游戏。
2011年12月4日,他们在网吧被公安机关抓获。
法院经审理认定吴丹、王兵构成抢劫罪,两人因刑满释放后接着又重新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近日判决吴丹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王兵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
(案例3)2011年底,鼓楼区法院少年庭就一起性质恶劣的强奸案作出判决,7名青少年强奸一名14岁少女,分别被判处5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他们平时均痴迷网络,不但上网玩游戏,还迷上了网络色情内容及各种网络暴力,因为经常上色情网站,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色情下流的东西,并萌生跃跃欲试的念头。
在案件审理中,一名未成年被告人供述:“其实我并不懂那些,是跟在他们一起上网学坏了,是网络色情及黄色光碟害了我,现在我好后悔”。
(案例4)我校五(2)学生黄正在读二年级的时候,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不过自从迷上网络后,成绩一落千丈,不管家长和老师想什么法子挽救,都无济于事。
现在成了班上最差的学生。
(案例5)我校五(1)班学生黄志鹏、张国庆每天
一放学,就趴在电脑前,到了星期天,连饭都忘了吃,学习上的事是不闻不问。
成了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近年来,相关中小学生沉湎网络,荒废学业,甚至所以而引发恶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苏州昆山一名16岁的中学生因为母亲阻止他上网而将自己的右手五指断掉。
虽然经医院的的紧急抢救,他的手已经终身残废。
今年的三月份,在重庆沙区回龙坝镇,3名学生通宵上网后在铁轨上打瞌睡,其中两名学生被火车轧死……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网络的“毒害”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和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不良的网络文化和环境已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趋利避害,接受健康的网络文化,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所以全社会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来构筑网络文化防范体系。
我建议采取如下五个措施。
一、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增大执法力度。
公安、政法、文化、工商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对网吧的管理,增大整治力度。
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落实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减少并防止有害信息对青少年身
心的侵蚀。
要对“黑网吧”实行全面整顿,取缔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设立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群众举报问题严重的网吧,严加治理。
新闻媒体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把网络道德纳入到社会道德体系中,并将职能部门管理和执法情况向社会
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教育部门与青少年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大力展开“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的创建活动,使网吧业走上更加规范的道路。
二、是增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网吧经营者的素质。
要规范营业性网吧的经营行为,保障青少年安全、健康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就必须持续提升网吧经营者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网吧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要增大对网吧经营者的培训和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经营者在网吧经营中学会知法、守法和用法。
另一方面,要通过舆论监督来增强经营者的素质。
对违规经营的上网服务场所,要实行严厉查处,并给予曝光,迫使其遵纪守法、正当经营。
三、是建立一流的青少年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环境,还需要从互联网站本身入手。
网络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介,如果任由商业网站来传播他们的一整套价值观点,必将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良影响。
在增大对不健康网站的治理整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在网上营造主流文化氛围。
各相关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要在“政府上网工程”的基础上,增大青少年网站的建设力度,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给予更多投入;有条件的校园和社区,应组织建设一批非营业性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四、是重视学校教育,为青少年提供网络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当前,
将青少年与网络隔绝不可能也不明智。
所以,增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要按照《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准确理解,提升网络“防腐”水平。
首先要增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政治理想教育,使青少年在思想上提升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水平。
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健康网站、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协助青少年增强自律意识,不浏览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不文明语言聊天,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其次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普及网络知识上下功夫,要增大信息技术硬件投入,增大对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教育课程,条件好的学校,能够自己创建校园网,让校园网成为传播知识的窗口,教育学生的阵地,发挥才能的舞台。
同时要大力培养适合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
网络负面作用的扩大在一定水准上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所以,除了教导学生准确使用互联网以外,在信息时代,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
要主动了解网络,学习网络知识,使用互联网的各项优势,将思想教育渗透在富有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展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制宣传教育,用先进的思想去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增强其明辨是非的水平。
五、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最大,网络文化的加入给家庭教育也带来新的问题,所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已迫在眉捷,这些都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
所以,家长作为孩子的直接监管者,面对飞速发展的与青少年学习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网络,要有所意识,及早行动,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
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喜欢上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安全、健康上网,和网络做个好朋友,使网络真正成为我们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健康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