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共5题;共15分)1. (2分)(2018·陕西)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星宿(xiù)伫立(chù)慰藉(jí)退避三舍(shè)B . 拂晓(fú)收敛(liǎn)自诩(yǔ)期期艾艾(ài)C . 揩油(kāi)裨益(bì)明眸(móu)鞭辟入里(pì)D . 蓦然(mù)旌旗(jīng)媲美(bì)面面相觑(xù)2. (2分)(2011·潍坊)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引发悲剧事件的暴力拆迁,是对公民尊严的毁灭性打击,那些被强拆的主人公缺失了财产权利,丢掉了尊严。
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两弹元勋”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③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已危害到当地海洋生物的生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
因为整个食物链,而人类则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
A . ①不是…而是②反应③环环相扣B . ①与其说…不如说②反应③盘根错节C . ①与其说…不如说②反映③环环相扣D . ①不是…而是②反映③盘根错节3. (3分) (2018七下·杭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希腊神话中,“墨提斯”是原始智慧女神,在互联网医疗产业中,它代表了最先进的技术。
B . 比亚迪“云轨”技术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它跑在了世界的前列,向世界认识到了中国智造的强大。
C . 省级特色小镇信息港正着力打造包括智慧健康谷、人工智能谷、智慧交通谷等多个智慧创新,开启了小镇发展的3.0时代。
D . 近几年,我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中小学生学科技、爱科技、用科技的氛围和活动,科技教育硕果累累。
4. (3分)(2015·朝阳)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 .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醉翁亭记》都是他的作品C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D .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告诉我们,机遇对人成功十分重要5. (5分) (2018九上·金华月考) 诗歌默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共5题;共55分)6. (3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多景楼①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
②钟呗:梵音的歌咏。
③冥鸿:指飞人远天的鸿雁。
(1)颔联景物描写很精彩,有些词语用得很传神,请就其中之一进行品析。
(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 (14.0分) (2017八上·徐州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孟子〉二章》中《富贵不能淫》这一章出自《________》,孟子名轲,__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岂不诚大丈夫________ ②戒之曰________③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 ④与民由之________(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文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句中的“是”指________。
“独行其道”的“道”指________。
8. (5.0分) (2017八上·北京期中) 请阅读《阳关雪》,回答下列小题。
阳关雪余秋雨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
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
”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
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
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
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
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
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
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
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
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塌,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
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
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甲】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
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我相信,死者临死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
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座。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几行墨迹?堆积如山的中国史籍,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是历代王朝的边远地带,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
所以,这些沙堆还铺陈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
就像眼下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这里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
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
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陈开来的坦诚,一切都在花草掩映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冤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使每片土地都疑窦重重。
相比之下,这片荒原还算荣幸。
远处已有树影。
疾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
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
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
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
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
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
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
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
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
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
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拌和着一层层苇草。
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
向前俯视,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直伸天际。
【乙】我突然觉得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的笔触实在是温厚。
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文静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也许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
他们多半不会声声悲叹,执袂劝阻。
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
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
这种神貌,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
由此联想到,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笑容那么肯定,神采那么自信。
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
这些艺术家以多年的奋斗,执意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
而更早就具有这种微笑的唐代,却没有把它的自信延续久远。
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限,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
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只允许他们以文化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
这里,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人性寄托。
于是,九州的文风渐渐刻板。
阳关,再也难以享用温醇的诗句。
西出阳关的文人越来越少,只有陆游、辛弃疾等人一次次在梦中抵达,倾听着穿越沙漠冰河的马蹄声。
但是,梦毕竟是梦,他们都在梦中死去。
即便是土墩、石城,也受不住见不到诗人的寂寞。
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如壮汉啸吟,与自然浑和,却夺人心魄。
可惜它们后来都不再欢悦,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
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1)这篇文章中,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写了________、走向阳关、________和离开阳关过程中的所见所思,面对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而今却成废墟的阳关,抒发了对阳关的________(用一个词表达)之情。
(2)请从【甲】【乙】两处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处,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甲】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
【乙】我突然觉得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