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与几何知识整理

图形与几何知识整理

图形与位置
一上
位置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下
位置与方向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长方形和正方形
例3
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周长,并能简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例4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例5
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问题解决;
三下
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泌、平方米;
例1
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进行对比;
例2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几何
测量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一上
认识图形(一)
1 呈现熟悉实物图,引出4种立体图形;
2 以列表的方式对4种立体图形进行辨认区别;
1 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摆;
2 “看谁搭得又高又稳”活动;
一下
认识图形(二)
例1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例2
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
圆柱:
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圆柱,知道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活动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六下
圆柱与圆锥
例1
例2
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例1
引导学生观察圆锥形实物,认识圆锥的地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并介绍了测量圆锥的方法;
图形的运动
二下
图形的运动(一)
例1
认识轴对称图形;
例3
解决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二上
角的初步认识
例1
认识角、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例3
认识直角;
例5
认识锐角和钝角;
例6
解决问题;
观察物体(一)
例1
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例2
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例3
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上
长方形和正方形
例1
找四边形,感悟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例2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四上
角的度量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认识角的表示方式;了解直角、平角以及周角的度数;
例2:比较锐角、直角、钝角四边形和梯形
例1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和垂直;
例3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例2
关于比例尺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3
选用合适的比例尺在图上画出平面图;
测量
二上
长度单位
例1
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使学生初步体会测量就是用“单位”量;
例2
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符号,借助实际大小的厘米尺,通过比画、比较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
例3
了解用厘米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例4
认识米尺和米;
例7
图形的拼组、设计活动;
五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
例1
通过观察、操作,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例2
通过制作长方体框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
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六上

认识圆以及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圆规画圆;
知道扇形以及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例3
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
例4
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的单位换算;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渗透比例尺的知识点;
例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路线,并能够画出路线图;
六下
比例(比例的应用)
例1
在认识比例尺的基础上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例2
引入分泌,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
在测量实物的厚度或高度进行厘米与毫米、分米的单位换算;
例4
引入千米,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练习;
例6
探究用不同的方法估量家到学校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渗透方法多样化的思想;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四下
位置与方向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五上
位置
例1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六上
位置与方向(二)
例2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例3
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例4
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活动中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例5
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例6
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例2
认识平移;
例3
认识旋转;
例4
解决实际问题;
五下
图形的变换
例1
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概括轴对称的特征;
例2
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例3
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例4
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六下
比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例4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例1
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名称;
例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例3
概括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例4
认识一些特殊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四下
三角形
例1
结合生活情境和具体操作活动,抽象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例5
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例6
认识线段;
例7
学会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例8
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
例2
画角;
例4
画直角;
三上
测量
例1
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