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自我判断体内湿气,自己如何解决湿气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早上起来人特别困乏无力,刷牙的时候嗓子恶心,口干口苦,照镜子发现自己容颜憔悴,皮肤暗谈无光......,而且整天人无精打采,做事也提不起精神,也说不上哪有什么毛病,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甚至怀疑有抑郁症。
其实,这都和你身体湿气过重有关。
中医讲五运六气,总结了大自然的六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
正常情况下,六气组成大自然,也是大自然的自然属性规律。
人在天地之间,受宇宙规律的制约,故人体因自然的六气影响亦有六气。
若人体六气过盛,就会表现出对人体有害的一面,是人受自然六气影响而致病的主要因素,即为中医外感致病的六邪。
六邪之中,其中尤以湿气最为甚。
故中医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之说。
湿气有几个特点,一是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只要接触的环境湿气重,湿度大,通过人体毛孔就可以轻易进入人体。
日常生活中很多司空见惯的习惯,在中医看来,给了太多的湿邪进入人体的机会。
下面讲到如何注意祛除湿邪的行为就看得出来。
二是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和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大家都有体会,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所以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的缘故。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大家夏季在北方坐车到武汉或其他南方湿热的城市,这种体会就尤其深刻,就对桑拿天三个字确切领会涵义了。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
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喜欢养生保健,吃这个补那个。
殊不知,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白浪费金钱了。
现代人湿邪致病为什么如此普遍呢?上面讲过,本来湿邪很容易进入人体,但湿邪进入人体产生伤害致病还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知道,人的整个系统还是非常完善厉害着的。
只有湿邪进入人体后,人体不能正常排除消弭湿邪,以至停留在人体内“作威作福”才会导致伤害和致病。
现代科技的发展,客观上让人越来越享受,在体力付出和运动方面越来越“懒惰”了,出汗越来越少了。
一方面吃的油腻的食物越来越多,尤其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吃甜食,而甜食因为“甜腻化湿”。
加之运动又少,更加重湿邪和其他并症一起在人体内“肆虐横行”,“狼狈为奸”。
殊不知,适当的运动和出汗是人体自我抵御湿邪的重要措施。
那么湿邪除了开头讲到的那些情况,还有哪些其他危害呢?湿邪滞留人体产生湿毒。
根据湿毒在人体滞留的不同器官组织及产生的种种结果的程度,我们把它分为五级。
一级湿毒:在表皮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毒: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在脏腑(如子宫、卵巢、脾胃、肺);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五级湿毒: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因为环境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其实每个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湿气。
湿气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够,吃再多补品也一样精神萎靡不振,困乏无力,而且会引发各种疾病。
没有找准根本原因,不在点子上,情况就得不到改善。
既然湿气导致的问题如此困扰大家,除了找专业的中医生外,自己有没有办法发现、确定自己是否有湿邪的问题呢?当然有,下面就告诉大家如何自测的窍门。
自测体内湿气一、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二、如厕时看大便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
如果大便溏稀不成形,容易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
观察用手纸,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需要很多手纸才能擦干净屁股,有时候还便秘,如果有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另外,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了。
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三、洗漱时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程度,伤阴了。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头发现:舌头边缘有锯齿状,白白的舌苔铺满了整个舌头,舌头中间还可能有裂纹......十之八九有湿气。
体内湿气重,导致水湿内阻,造成舌头胖大,舌的边缘受到牙齿的挤压,久而久之,就成为了齿痕舌。
所以舌头边缘有锯齿,说明体内长期有湿气。
如果天气渐暖,喝水较少的时候,即便没有锯齿舌,但是舌苔会呈现黄色,口干,口苦会更加严重。
这也是体内有湿气的情况,这时看舌头边缘是否有锯齿就比较被掩盖忽视。
四、刷牙恶不恶心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五、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
当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大家对照一下,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湿气过重的问题了。
把它的症状表现总结一下就是:①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②舌头边缘有锯齿状;口干,口苦,口臭;③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④头发油腻,脱发,白发;⑤黑眼圈;⑥浮肿,眼袋下垂;⑦肥胖;⑧胸口闷;⑨腰酸关节疼痛;⑩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睡觉打呼噜;⑪头晕没精神,特别容易疲劳;⑫耳内湿(耳禅湿);⑬阴部潮湿;阴囊潮湿;⑭对房事不感兴趣;⑮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⑯白带有异味,瘙痒;⑰皮肤油腻,起湿疹;面部油亮。
等等。
中医通过观察,有齿痕舌或者舌苔黄腻,大便溏稀不成形,满脸油腻,嗜睡,困乏无力等等这种状态称为湿气重。
湿气重的伤害远非引起齿痕舌和大便溏稀这么简单,这些表现倒并不至于造成什么,关键是隐藏在身体内的其他症状会越来越加重,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起初湿气重的人只是感觉舌像异常,大便溏稀不成形、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久之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众多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湿气还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容貌,表现在皮肤上会出现长斑长痘,暗黄无光;表现在体型上就是水肿肥胖,大腹便便;表现在精神气色上就会出现无精打采,困乏无力。
湿气入侵人体后,在内伤害五脏六腑,引起脾虚,肺弱,胃弱;尤其是脾湿,脾有个明显特点是最容受湿气,湿邪最容易滞留在脾。
湿气重在外则会表现为口干,口苦,嗓子发炎,头晕头痛,皮肤油光,满脸起痘,全身肌肉关节痛,皮肤湿疹泛滥等等。
值得深思的是,湿气对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很多人特别重视祛湿,可是为什么湿气还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湿呢?很多人湿气重,首先会想到去吃一些利湿渗水的东西,但是湿气重,首责之于脾,很多人在健康方面缺乏整体认识,祛湿的时候常常单纯的吃下了类似红豆薏米粉之类利湿渗水的东西还不够。
其实脾虚不解决,湿气就不可能根除。
祛除体内湿气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
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中医观点看,如何正确的祛除湿气的呢?中医对湿气的祛除有严密的逻辑和方法,早在东汉《伤寒论》金代《脾胃论》都有论述。
正确的祛湿的方法要遵循这个原则:健脾健胃益肾宣肺。
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虽首责脾,实非局限在脾。
所以中医祛湿的时候,必然会用健脾健胃的药材再配合利水渗湿的药材,同时兼顾肾,肺。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传统方子,参苓白术散,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这个方配伍很有特点,堪称难得经典要方。
记载有三特点:一是以益气补脾之品配伍渗湿止泻药物,虚实并治;二是伍用桔梗上行人肺,宣通肺气,与诸药配伍而发挥多方面的治疗作用;三是用药甘淡平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久服无不良反应。
这个方子原为散剂,为便于长期服用,后世亦有将其改为丸剂或膏剂,即可水剂煎服,又可将食材粉碎作为每日的粉剂直接冲服,很方便。
现在也有中成药,药店里问参苓白术散,都买得到。
大家可以参考前面专门介绍的文章《参苓白术散》,大家不妨仔细阅读学习一下。
除了这个外,大家还可以从下面的措施减缓、解决湿气重的问题。
防止湿气1、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苋菜、薏仁茶、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等。
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
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
薏仁含有高蛋白,而且还富含B 族维生素、钙、铁、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
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有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
2、保持屋内空气流通。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
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3、少食甜腻食物。
在湿气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
喜欢吃甜食的也得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4、避开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过量食用,应注意尽量少食。
5、洗头时注意两点。
在外洗头时,千万不要用了洗发精后湿头发按摩,这样会使湿气大量进入头皮(要吹干头发后再按摩)。
洗完澡(头)后要充分擦干头部和身体水分。
6、保持衣物干爽。
不要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被子(垫絮)要经常晒,保持干燥。
7、夏天不要贪凉睡地板,尽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气重)和潮气重的房间,古人多选择朝阳的房间睡觉是有其健康道理的。
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在夜晚降温后会下降且地板寒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8、下雨天减少外出。
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你的身体(淋雨后要及时换上干衣服,喝一杯热水)。
排除湿气1、喝薏米红豆粥: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