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网络综合布线的认识

对网络综合布线的认识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组网工程题目:对网络综合布线的认识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网络工程年级: 2011级学生:学号: 11040320指导教师:沈亦军完成日期: 2014年01月09日对网络综合布线的认识背景: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正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工业、商业、军事等各个领域,得益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上商城、电子图书馆等变为现实。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饱含着多种先进技术的高技术系统、是一种提供各种服务项目的公共服务系统,是一种需要专业人员安装、管理、维护的专业系统。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用平台,是向所有具有通信要求的设备提供通信线路的最底层的系统,布线系统的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将极大地影响整个信息管理系统。

1.什么是综合布线系统我国原邮电部于1997年9月发布的YD/T 926.1-1997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总规范》中,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为:“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

即使用户尚未确定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综合布线系统中不包括应用的各种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有语音、数据等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支持将来语音、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

根据对智能建筑的不同理解,有人在现代建筑上简单地提出了“3A”系统,也就是BA(楼宇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O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和CA(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模拟与数字的话音系统;高速与低速的数据系统;图形终端和设备控制系统的图象资料;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的视频信号;建筑物的安全报警和设备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信号。

综合布线的发展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密切相关,传统布线如电话、计算机局域网都是各自独立的。

各系统分别由不同的专业设计和安装,传统布线采用不同的线缆和不同的终端插座。

而且,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

办公布局及环境改变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需要调整办公设备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更换设备时,就必须更换布线。

其改造不仅增加投资和影响日常工作,也影响建筑物整体环境。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简称PDS)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在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利用双绞线或光缆来舆信息,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PDS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和光纤,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PDS使用物理分层星型拓扑结构,积木式,模块化设计,遵循统一标准,使系统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也使各信息点的故障,改动或增删不影响其它的信息点,使安装,维护,升级和扩展都非常方便,并节省了费用.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相连接。

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

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

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综合布线系统是开放式结构,能支持电话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能支持会议电视、监视电视等系统的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成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综合布线的国际国内标准熟悉和了解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现行标准对于系统设计、项目实施、验收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于有关综合布线行业标准的发展历史、变更和最新标准需要详细学习,重点介绍了2007年4月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1 综合布线系统现行标准体系和组织机构中国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的主管部门为信息产业部,批准部门为建设部,具体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综合布线工作组负责编制。

以下为部分综合布线相关国际标准组织与机构: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BICSI 国际建筑业咨询服务Building Industry Consulting Service InternationalCCITT 国际电报和电话协商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graphy and TelephonyEIA 电子行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ICEA 绝缘电缆工程师协会Insulated Cable Engineers Association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EE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2.2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国际标准国际布线标准《ISO/IEC 11801:1995(E)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国际标准ISO/IEC 11801是由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的SC 25/WG 3工作组在1995年制定发布的,这个标准把有关元器件和测试方法归入国际标准。

目前该标准有三个版本:ISO/IEC 11801:1995ISO/IEC 11801:2000ISO/IEC 11801:2000+(目前是草案)。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 568A 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 569A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路径及空间距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 TSB—67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规范》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 TSB—72集中式光缆布线准则》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 TSB—75大开间办公环境的附加水平布线惯例》ISO/IEC 11801的修订稿ISO/IEC 11801:2000修正了对链路的定义。

ISO/IEC即将推出第2版的ISO/IEC 11801规范ISO/IEC 11801:2000+。

ISO/IEC 11801:Draft Amendment 2 to ISO/IEC 11801 ClassD(1995 FDAM2)PROPOSED ISO/IEC 11801-A(即将公布的ISO/IEC 11801-A)2.3中国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和标准制定综合布线系统在中国的整个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以下4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为引入、消化吸收。

1992~1995年由国际著名通讯公司、计算机网络公司推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并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理念、技术、产品带入中国。

这段时间内,国内有关电缆生产厂家也处在产品的研发阶段。

同时也是布线系统性能等级和标准的初级阶段, 布线系统性能等级以三类(16MHz)产品为主。

(2)第二个阶段为推广应用。

1995~1997年开始广泛的推广应用和关注工程质量。

网络技术更多的采用10/100Mbps以太网和100MbpsFDDI光纤网,基本上淘汰了总线型和环型网络。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起草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修订本)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CECS89:97。

这两个标准为我国布线工程的应用配套标准,为规范布线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相继出台和颁布。

此时,国外标准不断推陈出新,标准以TIA/EIA 568A,ISO/IEC 11801,EN 50173等欧美及国际新标准为主。

(3)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

1997~2000年,网络技术在10/100Mbps以太网的基础上,提出1000Mbps以太网的概念和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正式出台,《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以及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正式发布和施行。

TIA/EIA 568A,ISO/IEC11801和EN 50173等欧美国际标准已开始包含了6类(200MHz)布线标准的草案。

(4)第四个阶段高端综合布线系统应用和发展。

从2000年至今。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千兆以太网标准出台,超5类、6类布线产品普遍应用,光纤产品开始广泛应用。

我国国家及行业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综合布线走上标准化轨道,促进了综合布线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2.4 综合布线其他相关标准在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我们不但要遵守综合布线相关标准,同时还要结合电气防护及接地、防火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这里简单介绍一些接地和防火等标准。

2.4.1. 电气防护、机房及防雷接地标准1)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2)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配电箱的最小净距宜为1m,与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的最小净距宜为2m;3)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2-1的规定。

当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m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间距应按下式计算:S≥0.05L式中S——交叉间距(mm);L——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

4)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3V/m时,宜采用非屏蔽电缆和非屏蔽配线设备。

②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缆布线系统。

③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

5)在电信间、设备间及进线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6)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的接地系统,如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如布线系统的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