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鄂尔多斯中考语文试题

2011鄂尔多斯中考语文试题

2011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考生须知: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3.本试题共8页,三大板块,2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30分)1.填空。

(每空1分,共12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2),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边塞诗中,用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7)孔子、孟子思想中的精髓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启发我们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孟子》中的“,死于安乐”,教给我们生存的道理。

(8)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李白《行路难》中有两句用典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一句:“”,你认为这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共8分)我引.用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我们对于没有职业的懒人,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凡做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wù,便是敬。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dú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zāo gāo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有删改)(1)给文中加点的五个汉...字.注音。

(2.5分)(2)根据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五个..汉字..。

(2.5分)(3)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标“”的三个..词语..。

(3分)3.下列词语中共有五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田字格里订正,要求书写规范。

(5分)狂忘自大辨论狼籍油光可鉴相形见拙无精打彩风光不再4.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听苍郁的巨木在风中咔咔折断,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气势之宏伟壮观,连太阳都要黯然失色....。

B.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肃然起敬....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C.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甚至毁灭性的灾难都可能扑面而来。

D.钱学森同志对工作满腔热忱,对学术研究精益求精....。

5.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组成语意连贯、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3分)①这个话题是:课外阅读是选择“读图”还是“读文”。

②讨论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图形象直观,浅显易懂,娱乐性强,信息量大,应成为课外阅读的主流。

③阅读课上,老师组织我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④但我认为阅读应该是通过感受文字,从而把握并接受文学、文化和文明的过程。

⑤所以我提倡“读文”。

⑥尤其是中学生,应以“读文”为主,“读图”只能放在第二位;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将导致我们阅读水平下降,得不偿失。

阅读(40分)阅读说明文,完成6~9题。

(共8分)京剧张娜①京剧,常被人称为“国粹”,几百年来长盛不衰。

剧中演员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不富有意蕴,耐人寻味。

殊不知这百转千回的表演,却凝结了京剧演员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功夫。

②京剧在其形成之初,就给了演员可遵循的基本法,就是“四法五功”,即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步。

这“四法五功”是演员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唱即唱功,讲究的是字正腔圆、吐字清楚,把节奏、旋律、感情、语气自然地融为一体。

念也称道白,在梨园行里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可见念功在京剧舞台上的重要性。

做,指的是身段表演,无论是开门、关门还是上下楼梯,在京剧中,演员的一举一动都要有章有法。

打叫把子功,俗称打把子。

不过,京剧中演员的打讲求的是绵软,不能伤人。

把子功的最高境界是要求演员打出戏来、打出语言,而非单纯卖弄武功。

③“五功”里的手法,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手势。

演员的手要始终保持弧形运动,力道要刚柔适中。

眼睛是京剧演员表达喜、怒、忧、思、悲、恐、惊的重要工具。

练眼神是每个演员必修的课程。

眼神要练到集中,不游离,才算练到家了。

身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身段。

由于京剧舞台表演受时空限制,为了让观众清楚地看到角色表达的东西,演员们会充分运用身体动作,夸大表演。

在京剧舞台上有一个“四欲法则”,即“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放先收”,就是对这种表演方式的总结归纳。

步法就是京剧舞台上所用的各种台步,不同角色的步法是不相同的……京剧表演是以“程式”为基础的。

唱腔的板式、场面的锣鼓经、各种舞蹈化的动作,就连演员在台上和伴奏乐队互相联系的手势,都有固定程式。

“程式”在京剧表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四法五功”不是京剧表演的全部,还要有脸谱、服装等辅助性艺术手段,而这种辅助性艺术手段也具有程式化特点。

④京剧舞台上有几千出戏,有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脸谱。

脸谱看起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

最初的时候,脸谱只是为了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纹理。

可是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⑤如果说京剧是一门夸张的写意艺术,那么京剧服装就是夸张的写意服装。

京剧的戏服大致分为五大类,即蟒、靠、帔、褶、衣等。

“蟒”是京剧里帝王将相和后妃穿的蟒袍。

“靠”就是“铠甲”。

“帔”即对襟长袍。

“褶”在戏服中,属于便服,不论哪个行当或哪种身份的人物都可穿。

“衣”是指下层人物穿的衣服……⑥所以,京剧人物一出场,观众就能对他的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人品等有个大体的判断。

(有删改)6.〔整体感知〕京剧的特点是,(1分)它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1分)7.〔探寻方法〕文段③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1分)它的作用是什么?(1分)8.下列各选项中,对文章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京剧的基本法是在传承发扬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B.文段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详细介绍了京剧基本法中的“四法”。

C.京剧中演员的“打”讲求绵软,要求力道刚柔适中,不能伤人。

D.京剧的脸谱和服装能帮助观众判断京剧人物的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人品。

9.〔拓展延伸〕(1)请谈谈你对“国粹”一词的理解。

(1分)(2)我国还有哪些文化艺术样式是名副其实的“国粹”,试另举两例。

(1分)阅读议论文,完成10~13题。

(共10分)学人之境界万宏辉谢顺平①学识有层次,志趣分境界。

学术的灵魂在于境界,境界的关键在于人格。

②王国维论古今学问有三境界之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③这三境界之说,既形象生动地阐明治求学问之艰难,更道尽学问境界之高下。

高者跟着问题走,跟着兴趣走;下者跟着材料走,跟着时髦走。

④学问有其特定的“时空观”:小境界是活在历史的瞬间,活在当下;而大境界则是活在历史的深处,活在人们心中并获得永生。

A 所以,做学问的第一要务,是与修身结合。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只有清旷达观,才能在治学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才能把那份清幽淡雅渗透到学问之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只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才能“文章不著一句空”。

⑤当然,境界的追求是一个细致、艰难的过程。

正因其细致,初窥堂奥者颇似蚂蚁搬家,不辞辛劳,坚持不懈;渐入佳境者犹如蜜蜂采蜜,博采众长,啖取精华;而唯有登峰造极者,恰似蜘蛛织网,融会贯通,高屋建瓴,最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正因其艰难,追求者殚精竭虑,坚韧不拔;忍天下难忍之苦,修天下难修之事,破天下难破之谜,悟天下难悟之理,。

⑥由形向意,是提高学术层次的必经之路;从实到虚,是提升学者境界的必由之途。

B 摆脱功利诱惑,融学术与生命为一体,自在清纯,悠游不迫,纵逸自如,妙境顿生。

“山光晴后雨,江色晚一清。

”⑦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智巧只是小境界,拙朴才是大境界。

C 师法自然,循道而行。

机缘成熟,水到渠成。

心底无私天地宽,于无声处听惊雷。

学无止境,境界之上更有境界,则诸境皆为我而设;不以境界为境界方是真境界,没有境界之境界诚为大境界。

恰如程颢之诗所述怀:“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有删改)10.依据文中信息,作者认为境界的高低..关键在于。

(2分)11.原文中有A、B、C三处空格,根据文意,你认为应该将下面这段话还原到〔〕处,因为它阐明的观点是:。

(2分)牛顿、爱因斯坦为知识界百年难遇的奇才,老子、孔子的智慧则成千古绝唱。

司马迁人格至高,境界也就至纯,毛泽东胸怀天下,思想才得以永恒。

12.理解表达。

(1)品读文段②,王国维用来比喻学问境界的三句词中,你喜欢哪一句?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体会。

(2分)(2)阅读文段⑦,说说做学问怎样才能达到“拙朴”的境界?(2分)13.阅读文段⑤,顺其思路,在加横线的句子后面再仿写一句。

(2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4~17题。

(共12分)八月十四,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类.。

抛大江①,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

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②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

是日逆风挽船,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

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③渺然,莲芰④甚富。

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⑤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

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

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

”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⑥入吴尝泊舟于此。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抛大江:在大江里行船。

抛,行船。

②臼(jiù)碓(duì):舂(chōng)米的工具。

③陂(bēi)湖:湖泽。

④芰(jì):菱角。

⑤芦藩:用芦苇编的篱笆。

⑥汉昭烈:汉昭烈帝刘备。

背景资料: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爱国诗人陆游由山阴赴任夔州通判(知州的佐理官)。

陆游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五个多月,到达夔州任所。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八月十四,晓,雨.。

(2)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类..。

(3)妻子..鸡犬臼碓皆具。

(4)会.见道旁设机。

15.下列四项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A.邑人奇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