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园各月农事

茶园各月农事

九江湾茶园各月农事
农事要点
月份
肥料病虫害修剪其他
1-2 施催芽肥预防冻害
3 鲜叶采摘、加工
4 有机肥春茶后台刈
5 病虫害防治
6 追肥病虫害防治轻修剪
7-8 病虫害防治草害防治
9 病虫害防治苗木繁育
10 深耕施肥病虫害防治新茶园种植
11 封园、苗圃管理
12 预防冻害封园
1-2月份茶叶农事
1月,气温低下,预防茶树冻害十分重要;同时,根据特早生良种茶树历年均在2月底3月初开采的生产实际,及时做好催芽肥(一般于茶叶开采前30天左右施下)的施用,促进芽叶早发、壮发。

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预防冻害和施催芽肥。

一、预防冻害
1、塑料大棚覆盖。

就地取材,采用毛竹或水泥柱钢管结构,薄膜采用0.08mm 聚乙烯农用薄膜、棚宽2m,中间高2m,棚两边着地,呈拱形状。

管理上注意控制温湿度,温度以25-30℃较好,超过30℃必须开门通风降温,棚内相对温度控制在80-90%为宜。

2、地表覆盖。

在茶园行间铺设稻草,既可提高地表温度,腐烂后又可作基肥,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发育,不但可提早开采,还可提高鲜叶品质与产量。

3、喷水防冻。

遇霜冻时,及时进行喷水,把附在茶树芽叶上的霜洗去,防止芽叶冻伤,同时补充了茶园水分,使芽叶早发。

二、施催芽肥
1月底2月初,亩用有机肥10—15公斤,地面散施,施用时间选在阴天为好。

但迎霜、本地群体种等中、晚生品种茶树,施催芽肥应推迟20—30天为宜。

3月茶叶农事
3月,春茶步入采收期,对于一年只采春茶一季的特早生茶树良种茶园,3月份的采收期是全年茶叶产销重中之重、经济收入关键所在。

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鲜叶采摘、名茶加工、市场营销。

一、鲜叶采摘
3月份气候变化异常,高温、阴雨、倒春寒时有发生,茶农应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采摘人员。

其次,严把鲜叶质量关,按标准及时分批采,茶园中有10-15%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即应正式开采;符合采摘标准鲜叶及时采摘,采去枝条的
顶芽,打破顶端优势,加速侧芽的萌发;春茶期间,每隔2-3天采一批,新梢下端生长的头一片发育不全的叶即鱼叶不能采下来,先采名茶,再采优质茶,然后采大宗茶。

二、名茶加工
加工水平的好差直接影响名茶的质量。

扁型名茶一般炒制工序:青锅→推凉回潮→分筛→煇锅→簸片割末→整理包装出品,其中主要炒制工艺为青锅和煇锅。

1、青锅:每锅投叶量4—5两,下锅温度100℃左右,用抖、抹、搭等手法至茶叶舒展扁平、含水量20—25%时起锅。

青锅时间12—15分钟。

2、煇锅:投叶量一般3—5锅青锅叶合并为一锅煇锅,下锅温度60—80℃,待炒到茶叶受热回潮,吐露茸毛时,再把温度提高到80—90℃,茸毛开始脱落,茶叶收紧较扁平时,再把温度降到50—60℃煇锅,用抓、抖、捺、推、扣、磨等手法,直炒到茸毛脱落,外形光、扁、平、直,色泽淡绿,茶叶含水量在6—7%时即可出锅。

煇锅时间15—20分钟。

三、大宗茶加工
初制工序分为杀青、揉捻、干燥。

杀青:可使用锅式杀青机、槽式连续杀青机、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程度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萎卷,折梗不断,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带粘性,青气散失,显露清香。

揉捻:嫩叶揉20-25分钟,中等嫩叶揉30-40分钟,老叶揉40-50分钟,揉捻程度嫩叶成条率80-90%以上,低级粗老叶成条率60%以上,细胞破坏率45-65%,匀整度以70%为好。

干燥:毛茶含水量6%左右,条索紧结、圆直、油润、色绿、香气清高,手捻成末。

4月份茶叶农事
4月,当地群体种等茶园逐步进入鲜叶旺采期。

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特早生茶树良种园管理、名优茶加工、市场营销。

一、茶园管理
1、春茶后台刈
由于大宗茶效益不佳,温州特早名优茶产区基本上只采春茶一季,不采收夏
秋茶。

3月底至4月初,春茶结束后10天内进行茶树台刈;台刈高度离地5-20cm,视树龄逐年提高,至7足龄后保持20cm高度。

台刈掉的枝条就地放置,腐烂后作肥料。

2、施肥
台刈后,施追肥,成龄茶园亩农家有机肥(鸡粪)100-200公斤。

5月份茶叶农事
5月,我市大宗茶生产进入后期采收阶段;从保护优势天敌种群角度出发,春茶生产已结束的茶园是全年较理想的施药时期。

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继续做好大宗茶加工和茶园病虫害防治。

一、病虫害防治
6月份茶叶农事
6月,我市春茶生产基本结束,夏秋茶采摘的茶园进行轻修剪和肥培管理;同时,从保护茶园优势天敌种群角度出发,当前是全年较理想的施药时期。

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轻修剪、肥培管理和茶园病虫害防治。

1.肥培管理
i.茶树经春茶一季采收后,养分消耗大,为保证其旺盛生长,就应不
断供应养分。

夏追肥视茶叶产量而定,一般施纯氮量与干茶产量比
例为1:10。

平地茶园一边或两边条施,坡地茶园或梯级茶园在茶行
上方一边条施,以防肥料损失;丛栽茶园按丛环施;幼龄茶园按苗
穴施。

2.病虫害防治
当前主要虫害有茶尺蠖第二代、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病害有茶饼病、茶白星病。

参考防治药剂及用量如下:
7-8月份茶叶农事
7月,气温逐渐上升,利于茶园病虫草害发生。

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茶园病虫草害防治。

一、病虫害防治
当前主要虫害有黑刺粉虱第二代、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长白蚧第二代,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

二、草害防治
茶园中的大多数恶性杂草均生长在夏季。

茶园除草一般可与茶园的浅耕和深耕结合进行,但在杂草旺盛生长季节应单独进行人工削除或喷洒除草剂。

近年来,除草剂在茶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克芜踪、扑草净、除草醚。

喷药时期应掌握在杂草三至四叶期、覆盖率70%左右进行,但要注意用药浓度,使用时最好不要将药液喷在茶树上。

9月份茶叶农事
大宗茶产区秋茶采收基本结束,特早名优茶产区继续日常管理,茶叶农事重点是苗木繁育和虫害防治。

一、苗木繁育(短穗扦插)
茶园的主栽品种,近年苗木供不应求,茶农积极性很高。

秋分(9月23日)至寒露(10月8日)为扦插最佳时期。

母本园的茶树品种一定要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插穗前1周左右,摘除枝条顶端的一芽一叶或对夹叶,同时喷洒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药液,防治病虫害;短穗随剪随插,当天插完;亩扦插15-20万个短穗,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扦插为佳。

二、虫害防治
(一)茶叶螨类。

叶片被螨类为害后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叶脉发红,叶背褐色锈斑或铁锈色。

(二)小绿叶蝉。

被害后芽梢生长受阻,严重时芽叶枯焦。

抓住为害初期。

(三)黑刺粉虱。

被害后叶背白底黑点,诱发煤病,树势衰退,芽叶稀瘦。

抓住第4代卵孵化初期防治。

10月份茶叶农事
一、深耕施肥
全年茶叶采摘基本结束,大部分茶园在本月开始深耕结合施基肥,深耕深度20—30厘米。

基肥施用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并配以磷钾肥。

成龄茶园可采用亩施250公斤腐熟菜饼+25公斤碳铵+7.5公斤硫酸钾,开沟施入。

二、新茶园种植
在进行复垦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地面,并开深沟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2500公斤及配以磷钾肥,于本月底至11月选择适宜的天气,按新茶园种
植标准种植茶苗。

三、病虫防治
本月主要病虫仍以小绿叶蝉和螨类为主。

11月份茶叶农事
11月,随着气温下降,茶树生长将进入休止期,病虫害发生减少;10月份短穗扦插的苗木进入发根期,肥水管理至关重要。

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封园和苗圃管理。

一、封园
深入田间观察,基本无病虫害现象的茶园,即可进行封园。

用0.5波美度的45%晶体石硫合剂作为清园的杀菌剂,兼具杀虫杀螨作用,每亩500-700克用水稀释100倍喷施。

注意:①药液(呈强碱性)接触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②浓度不要过高,以免药害引起茶树落叶。

二、苗圃管理
在短穗插后30-50天的发根期内,肥水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合格苗出圃率,当扦插苗发根长出时,及时施第一次肥,用0.2%的尿素水溶液浇施,切不可增加肥料浓度;浇水每天一次,发根后隔天浇一次,雨天、阴天可不浇或少浇;同时及时除草,要求手工拔草,不伤扦插苗根系。

12月份茶叶农事
12月,气温逐渐下降,冷空气时有发生,当前茶叶农事的重点是覆盖保温。

采用物理技术措施,改变“茶园小气候”,提高茶园温湿度,使茶芽提早萌发。

一、病虫害防治
对有螨类和病害茶园要进行石硫合剂封园,石硫合剂稀释倍数为150~200倍。

对小绿叶蝉越冬基数较大的茶园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防治或10%烯啶虫胺水剂1500~2000倍防治,以减少越冬基数。

二、新茶园发展
对尚未种植完成的新茶园,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完成新茶园种植。

(新茶园种植:在已规划好的土地上进行划行开沟,并按标准施足底肥,种植时
茶苗的根系不得与肥料直接接触,一般种植规格为140×33公分;对刚种植的新茶苗要浇水保苗,并对已种植的茶苗在离地15—20公分处进行定型修剪。

)三、预防冻害
详见1月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