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禁毒知识

禁毒知识

毒品的有关知识毒品的概念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这里的药物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溶剂等,与医疗用药物是不同的概念。

制毒物品是指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

毒品,有些是可以天然获得的,如鸦片就是通过切割未成熟的罂粟果而直接提取的一种天然制品,但绝大部分毒品只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取得。

这些加工毒品必不可少的医药和化工生产用的原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毒物品。

因此,制毒物品既是医药或化工原料,又是制造毒品的配剂。

中国古代毒品简史中国的鸦片与罂粟,都是在唐初由阿拉伯商人朝贡献给中国皇帝而逐渐流传开来的,那时的中国,正是铁马金戈、国威远播的盛世。

在阿拉伯世界被视为圣品的"底也伽",到了物产丰富盛唐,似乎并没有掀起任何波澜,它只作为治病救人的一味良药,仅此而已。

由唐至明的600余年间,罂粟与鸦片的药理与作用被历代名医日益认识并逐渐推广。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八方来朝、国力强盛的封建帝国,人人都有太平盛世的观念,宫廷中迷漫着奢侈、纵欲的风气,鸦片正是在这种追求的氛围里成了贵族们热衷的"神品",连皇帝也莫能例外。

从此,吃鸦片由贵族传到了民间、由宫廷传遍了全国,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吃鸦片的阶层。

清中叶后,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政策,也由于鸦片吸食法传到了中国,吸毒风气更加泛澜,吸食者增加到200万人。

中英之间关于鸦片与贸易的冲突,终于酿成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

随着中国的失败,鸦片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被称为"洋烟"的外国鸦片在19世纪80年代达到了最高潮。

与此同时,罂粟种植与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而剧增猛长。

到了20世纪初叶,在多难的中国近代史上,又添上了几个苦涩的纪录:罂粟种植最广,鸦片产量最多,吸毒人口最多,尤其严重的是,鸦片与吸毒并非仅是一般的社会问题,它是西方与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结点,也是清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它深刻而全面地侵入社会的肌体,影响着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

到了民国时期,因政令不一,中央和地方的军阀为扩大地盘,纵容并鼓励种植罂粟,毒害民众,以至百业凋敝,田土荒芜,民不聊生。

20年代后期,中国的烟祸达6万吨,为各国鸦片产量的10倍,而吸食各类毒品者达8000万人。

在那个时代里,毒品成了市场流通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毒品与黄金同价,鸦片可充当一般等价物,烟土被称为“黑粮”;吸毒成为全民族16.8%人口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50%以上的中国人的生计、生活不同程度地依赖毒品;而五花八门的烟税更是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各种政治势力为争夺罂粟种植地、鸦片运输通道和烟税而连年混战;在百年年代史上,毒品的影响力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民生活等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

毒品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已成为中国社会机体上的一个毒瘤。

中国禁毒历史回顾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两万多箱,在中国禁毒史上写下了壮烈的第一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禁毒运动,收缴毒品,封闭烟馆,严厉惩办制贩毒品活动,并结合农村土地改革,根除了罂粟种植。

短短3年里,基本上禁止了危害中国百余年的鸦片毒害,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毒潮不断侵袭中国。

由于中国毗邻“金三角”毒源地,境外毒品不断向中国境内渗透,毒品祸害又卷土重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禁毒态度明确,健全禁毒法规,组建缉毒专业队伍,拨出禁毒专项经费,改善禁毒装备,加强戒毒基础建设和研究。

1990年11月,国务院成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禁毒方面的重要政策和措施,统一领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成立了禁毒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2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共同编写、审定了《禁毒教育读本》,作为在中学生中普及禁毒知识的课外读物。

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发布了《强制戒毒办法》。

199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行为的处罚更加严厉。

中国政府在禁毒斗争中坚持“三禁(禁吸、禁种、禁贩)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方针,把打击贩运、减少毒品供应和禁吸戒毒、减少毒品需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每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各级政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其他多种形式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毒品的发展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

人们不仅种植、吸食鸦片,而且从仙人掌、天仙子、柳木、大麻、蘑菇中提取汁液,不过它们不是作为毒品,而是作为麻醉剂或宗教祭祀用品被奉为“快乐植物”。

麻醉品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古代。

据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斯基泰部落就已经开始利用大麻种子,虽然我们不清楚斯基泰人当时到底是将大麻种子洒在烧热的石片上还是直接洒到火堆上,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部落成员是围坐在火堆边闻着大麻种子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慢慢进入迷幻状态开始唱歌、跳舞。

秘鲁境内的古人大约在4200年前就开始咀嚼古柯叶。

古代的萨满法师就用麻醉品“驱邪治病”。

住在两河流域、距今5000多年的苏美尔人就曾用楔形文字的表意符号记载过罂粟,后来考古学家将其翻译为“快乐植物”。

而鸦片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地点在埃及的底比斯,在古希腊的文明和宗教中,鸦片也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被赋予神奇的魔力,拥有“神药”的美称。

在荷马史诗当中,罂粟被称为“忘忧草”;罗马人则把罂粟作为睡眠和死亡的象征,维吉尔在《埃涅阿德纪》中称鸦片为催眠药。

1560年,方济各会(由意大利传教士方济各创建,与多明我会一起主持宗教裁判所事务)的一名修士贝尔朗迪诺·德·萨哈通,以传教士的身份游历新大陆归来,写下巨著《新西班牙通史》一书。

在此书的第九卷,贝尔朗迪诺详细叙述了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的生活风俗习惯。

文中提到印第安人在作战前总要服用一些神秘的药草和药水,这样他们就能进入一种狂热的战斗状态,并且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对饥渴和伤痛也更具有忍耐力。

这种神秘的药草就是仙人掌。

从仙人掌中提取的汁液能够改变人脑的神经机能,使人产生视听上的幻觉,甚或达到癫狂的状态。

在印第安人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早在远古时期,每年印第安部落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成百上千的奴隶被屠杀。

许多人被迫逃亡到沙漠地带。

太阳炙烤着大地,晒裂了行者的嘴唇和皮肤。

他们跪倒在地上,伸出双手向上帝祈求甘霖,但太阳依旧毒辣辣地俯视着地上的人们。

正当他们奄奄待毙之时,他们发现不远处有几丛绿色的植物。

他们兴奋地扑上前去,拔去植物表皮的利刺,大嚼肥厚的茎块。

在墨西哥的沙漠地带随处可以见到这种绿色植物,这些行者也因此顺利地逃脱了死亡的魔爪。

看见“死而复活”的奴隶归来,部落的首领十分惊异,因为沙漠在当时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幸运活下来的奴隶对他们的王说:“我们蒙上帝的恩赐,饮食了这些植物;我们还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上帝嘱咐我们人类要停止杀戮,而改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和花朵来祭祀他。

”起初,部落首领不信,他切下几块根茎,食后果然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于是,部落首领下令,每年都要采集大量的根茎和花朵来侍奉上帝。

由于它的形状非常像人的手掌,便美其名曰“仙人掌”。

2000多年过去了,印第安人的这一风俗保持至今。

今天,在马德雷山深处居住的印第安人,每年都要长途跋涉,步行400多公里,到沙漠里采集仙人掌。

时间大约定在一月份闲淡的季节。

往返的行程需要20天,一路上他们只吃仙人掌。

为了和上帝对话,他们不停地忏悔祷告,祈求上帝宽恕他们卑微的灵魂,让他们获得“真知”。

品尝完神秘的仙人掌后,精力充沛的人们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整整三天通宵达旦地狂欢。

仙人掌所具有的神奇效力使它在印第安人的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扎下根来,它伴随着印第安人几度艰难,被视为“神圣的上帝之手”。

15-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率先来到美洲。

这些殖民强盗不仅掠夺印第安人的金银财宝,屠戮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还利用残酷的宗教裁判刑法,禁止印第安人食用仙人掌,违者一律被处以极刑。

但是,400多年以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仙人掌不仅没有在残忍的杀戮下灭绝,反而随着印第安人迁移的足迹传遍了整个北美。

除仙人掌之外,鸦片、大麻、古柯树、曼陀罗、柳木、天仙子等都具有类似的神奇功效。

古书上曾记载过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萨满如何利用魔幻蘑菇为人招魂;古埃及人和古西徐亚人(公元前7世纪居住在黑海北岸的部落)如何用大麻作镇静剂来消除恐惧、痛苦和不愉快的记忆;印加人如何利用古柯树来治疗头痛和中风;非洲的巫师们又是如何用曼陀罗、天仙子(莨菪)和一种名叫伊博哈的植物来占卜人的命运。

连同现在的烟草和葡萄酒也都有它们各自神秘的宗教来历。

在俄语中,BNHO一词象征着基督耶稣的血,而在教堂领取的圣餐中必然包括面包和酒(BNHO),这意味着对耶稣的感怀。

现代的医学技术证明,像仙人掌、古柯树、大麻、天仙子这类植物的内部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毒素。

这些毒素一旦进入人的体内,就会使人产生视听上的幻觉,它甚至能让一个身处沙漠中心的旅行者听见清泉流动,看见绿树掩映、鲜花盛开。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尼斯拉夫?,而是在为他们自己的灵魂寻找归宿,就像忏悔、祈祷、斋戒、沉思、静默、打坐、隐居、禁欲一样;他们遥望睡在黑夜羽翼上的星辰,凝视朝起夕落的太阳,他们想寻找一种新的热情,托着他们上升;他们想寻找灵魂的超越,这些神奇的植物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让他们颤栗在绚丽的欢乐之前。

古人因受了魔力的支配,他们便能从容地面对死亡,让生命的轻颤融入静谧的夜晚和寂静的天空。

这样,在月下的天庭,他们会感到万千流星就像空中的灯盏,在他们的脚边欢笑,伴他们离开人间。

在临死前,这些虔诚的人们依然会唱起天堂的颂歌,他们感到死亡像一片海,在温暖的大地弥漫,渐渐把他们揽入黑夜的怀抱。

就像晚风很快就会把夜雾聚敛,岁月也会像残秋树木上的枯叶迅速飘飞,没有人能挽留住春日的花朵和露珠,以及那妩媚一笑的光彩。

人们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认识到人体对麻醉品会产生依赖性。

推动麻醉剂狂、麻醉剂瘾泛滥的原因之一是1853年沙尔勒·加布里埃勒·普拉瓦则发明了注射器。

1898年亨利希·德列津尔又合成了海洛因,其纯度比鸦片高百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