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考试的考点汇总

法律考试的考点汇总

.
.
法律考试的考点汇总

诉讼的基本程序 指人民法院在法庭上依法对案件
进行审理的诉讼活动。
(1)诉讼前弄清管辖法院。
(2)向有权管辖的法院起诉。
(3)法院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4)对立案案件开庭审理。
(5)庭审结束,法院当庭或择日宣判。
(6)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判决或裁定生效;提起上
诉的,启动二审程序。根据两审终审制,二审裁判为终审裁
判,当事人不能再上诉,根据具体情形可以启动审判监督程
序。
法院受理的案件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
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因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人身权、离婚、继承以及侵权等纠纷提起的诉讼都属于这一
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
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
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刑事诉讼以立案为起点。立案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或
法院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以及自己发现的材料
.
.
进行审查,判断有没有犯罪事实和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诉讼活动。
(1)级别管辖:
在上下级法院之间确定管辖权。此外,由于专业性质,
还设有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
(2)地域管辖:
确定某个一审案件应该由哪个地区的法院来管辖。
①民事诉讼:“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所在地法
院管辖。
②行政诉讼:以最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
地法院管辖。
③刑事诉讼:犯罪地法院管辖。
(1)有管辖权
(2)与原告有直接利害关系
(3)有明确的被告
(4)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开庭审理的五个阶段:
①开庭准备
②法庭调查
③法庭辩论
④合议庭评议
⑤宣判
.
.
诉讼的基本程序
不打官司解决纠纷 (1)含义: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
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
议,从而解决纠纷,这种活动就是调解。
(2)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
指导下受司法助理员的具体指导开展调解工作。
(3)调解原则:依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
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
调解;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尊重当事
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
法院起诉。
(1)含义: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的双方当事
人,可以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
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
(2)仲裁由独立设置的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判。
(3)仲裁的基本制度:协议仲裁制度,当事人仲裁、仲裁
庭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决都必须以双方当事人订立的有效仲
裁协议为依据;或裁或审制度,当事人在仲裁和诉讼之间只
能选择其一;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当事人就
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
院不予受理。
(1)含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
.
.
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
出申请,由该行政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
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这样的活动,就是行政复议。
(2)性质: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行政行为的
依法监督,是一种以准司法的方式审理特定行政争议的行政
行为。
(3)原则: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4)特点:与
诉讼相比,行政复议属于一种方便、高效的机制,且不收取
任何费用。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
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这种活动就是
调解。
诉讼又称“打官司”,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纠纷主体
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是解决各种
冲突和纠纷的最后途径。

用证据说话
举证责任例外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
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
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当案件的当事
人处于弱势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出于保护弱者利益、维护社
.
.
会公平的考虑,赋予当事人一项权利,即当事人提出诉讼主
张而不必承担举证责任的权利,这就叫“举证责任倒置”行
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
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
文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
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刑事诉讼承担举证责任
的应该是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个
别的罪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要证明自己无罪;对于由公
民提起的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
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犯罪行为的侵害
律师面面观 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
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1)专业性。成为律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条件,通常须
受过法律专业训练,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我国律师法规定了
律师的学历要求,并须经司法考试合格。
(2)服务性。律师的天职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而且这
种服务一般来说是有偿的。因此,律师只能依靠自己的专业
知识和法律技能,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才能由此获得报酬,
并赖以生存和发展。
(3)受托性。与法官、检察官不同,律师的业务来自当事
人的委托,而不是基于权力。
(4)公正性。律师是为维护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提供
.
.
服务的,因此,只能做到公正,而不可能做到公平。此外,
律师的活动也维护了法律的正确实施,因此,也具有社会正
义性。
为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两种。
律师的诉讼业务包括:
接受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
诉讼;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
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
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
加诉讼;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律师的非诉讼业务包括:
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聘请,担任法律顾问;接
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接受非诉讼法律事
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服务;解答有关法律的咨询,代
写法律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等。
(1)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
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2)决定因素:
辩护权是由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两大职能——惩
.
.
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所决定的。
检察机关的控诉与律师的辩护两者职能的对抗,起到
“兼听则明”的作用,有助于法官准确查明事实,正确运用
法律,达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
(1)我国法律援助制度:
根据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
者等法律服务人员,都要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
和协调下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
的法律帮助。
(2)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
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
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还
规定律师每年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