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莓种植效益分析

蓝莓种植效益分析

蓝莓种植效益分析一:行业前景1.农业发展大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再度明确农业现代化转型方向,土地流转、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等系列政策有望逐步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会议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目的,是做到农业产出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注重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在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过程中,要依靠三条路径:1)政策持续扶持。

会议指出,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2)加快土地流转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3)加强农民职业化培训,扶持农村新经营主体。

会议指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15年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两大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的论述将对后期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本月23日前后召开)定调,而农村工作会议将直接明确次年国务院一号文件内容。

当前,中国农业从大局上面临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要通过集约化、科技化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口粮安全;二是兼顾人力、环境等资源的承载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包括追溯体系)、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并有选择的改革价格管理机制,使经济作物价格市场化,加大进口解决国内供需矛盾。

近年来,各类农业政策集中于对前者的论述(包括土地流转),在国家整体改革渐入深水区的同时,一号文件的方向或将转向第二类问题,聚焦利用科技手段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定价机制改革。

土改拉开序幕,中国农业步入快速转型期: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主要是大型&特种农机)、信息化水平提高。

同时,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化,大量规模化新经营主体兴起,推动农机、农资技术变革、企业平台化发展及模式转型。

同时,对一些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或规模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口粮产区,在政策扶持下,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有望加快发展。

表现为信息化、智能化、金融化等几个方面。

2.蓝莓的发展前景:蓝莓产业有广泛的需求空间。

蓝莓丰富营养和保健作用,促进消费群体的增加,消费群体的增加,将给蓝莓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从蓝莓价格看。

我国自产蓝莓,由于产量极少,蓝莓初上市,价格就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地鲜果每公斤价格高达上百元。

桂云花的蓝莓生产是全国教早进入盛果期的园区之一,他们园区露地栽培高产地方亩产可达1000公斤,如都鲜果上市,每公斤百元,效益够吸引人的了,保守一点讲,就是每公斤买到10元,那对种植者来说也是极其少有的高效经济项目。

高效势必拉动项目发展,发展逐步平衡市场价格,这是市场规律,蓝莓,也摆脱不了这一规律,但是我认为。

蓝莓产业,在我国出现较晚,我国又是正发展时期,市场空间大,该产业兴盛周期还很长很长。

与其他水果比。

人所共知,草莓和大樱桃,在我国发展历史已不短,销售价格至今仍在高价运行,市场不衰,蓝莓从营养方面讲,更占有优势。

蓝莓鲜果储运强于草莓、葡萄,消费量达到葡萄水平,其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讲健康、讲长寿,蓝莓产品一旦被十几亿人口认可,进入普通群众的消费生活里,其社会需求量将大的惊人。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栽培面积约在万亩左右,进入盛果期的只在千亩左右,这与已把蓝莓作为主栽水果品种,把蓝莓作为主食水果的美国相比相差甚远,产业规模空间十分广大。

蓝莓,单就鲜果生产而言,区域性作大有一定的难度。

它属于一项季节性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

特别在采收季节,同一株果品从开始见熟到采收结束要10天到半月时间。

一片园区从采收到结束要近一个月时间。

由于果小、成熟不一致,必须人工采摘,一人只能完成一亩地的采收任务,如成数百亩,乃至上千亩的发展,一时需求那么多临时劳动力,采收季节性用工将成为蓝莓规模发展的瓶颈,规模发展应事先考虑到。

蓝莓也是适合千家万户分散栽植家庭致富的好项目,较为理想的办法,还是以公司加农户的办法最好,由农户栽培,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出售。

其栽培并不复杂,有人指导,一般地区、一般农户都可栽植。

一般夫妻务农家庭,栽植2-3亩地,忙时邻里相互串串工,完全可以管理过来,即可以解决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没有牵头发展地区也可以几个农户、一个地方形成规模发展,一是便于营销客户,二是可联合建贮藏室,解决保管和延缓上市时间,提高其经济效益,避免出售不及时风险。

从食品加工角度看,给食品加工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蓝莓属于浆果类水果,储运虽好于草莓、葡萄,但它陆地栽培成熟期正是炎热夏季,即使有反季商品上市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市场空间需要由加工产品代替,这给食品加工业带来开发得空间。

也是蓝莓生产企业产业化的发展机遇和出路。

目前正逢国际经济危机,在劳动力充裕,社会消费能力下降,其他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抓住时机,发展蓝莓,待经济复苏之时可进入剩果期,逢时上市,选择发展蓝莓正是好项目,同时又是消化剩余劳动力的好产业。

二:蓝莓1.蓝莓简介蓝莓英文名称:Blueberry,意为蓝色浆果,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

起源于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

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

一种是低灌木,矮脚野生,颗粒小,含丰富花青素;第二种是人工培育蓝莓,能成长至 240cm 高,果实较大,果肉饱满,改善了野生蓝莓的食用口感,增强了人体对花青素的吸收。

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属植物可达400余种,原产和主产于美国又被称为美国蓝莓。

我国野生蓝莓主要产在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

近几年来才成功进行人工驯化培植。

2.蓝莓生长习性:蓝莓喜生长于酸性土壤,而且PH值在4到5之间的土壤最有利于它成长。

蓝莓的栽培种类有三大类:矮丛蓝莓、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温带寒冷地区种植;高丛蓝莓又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三类;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适宜在亚热带地区种植。

3.蓝莓生长周期:培育品种要求120-160天无霜冻的天气才能让果实成熟。

蓝莓在春天开花,茎尖端部分的花会先开。

之后蜜蜂会传授花粉。

果实大约在开花后2至3个月里发育成熟,具体时间视培育的品种,天气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而定。

果实中糖份的含量会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加到15%。

4.蓝莓栽培技术:种植蓝莓的花盆,最好选泥瓦盆。

泥瓦盆透气性强,价格便宜,缺点是黑灰色不太美观。

如果买不到泥瓦盆,可以选陶盆,其次是紫砂盆、塑料盆,千万不要用上过釉的瓷盆。

至于盆的尺寸,2~3年的苗,选口径25~30厘米的盆就行,忌小苗大盆。

等以后长大,再换大盆。

4~5年的成熟植株,当然是越大越好。

蓝莓在酸性介质中才能健康成长,培植土的pH值在4~5之间最适合蓝莓生长。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蓝莓爱好者,因为田园土pH值一般在6~7之间,即使花鸟市场出售的酸性土,pH值最低也在5.5~6之间。

蓝莓需要储冷量。

所谓储冷量,就是蓝莓要达到正常的开花结果一般需要X 小时<7.2℃的低温,具体时间视品种不同而不同,所以我国的海南不宜种植蓝莓。

储冷量不够,蓝莓也可正常开花,但不结果。

所以在江南地区阳台种植蓝莓,冬天不需要搬回室内。

蓝莓对肥的要求不高,大肥反而会伤害它。

在介质中有一定量的腐叶土,基本就能满足蓝莓的生长需要。

当然,要吃到自己种的蓝莓,平时还是需要适量追肥。

土壤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是蓝莓栽培成活的重要因素。

一般要求有机质含量5%,且pH值4.0~5.5的土壤,反之进行改良。

当有机质含量低于5%时,在定植前将河沙或锯末、草炭、烂树皮等掺入土壤中。

当土壤pH值(>5.5)或钙含量过高时,需降低pH值。

大量研究表明施硫是降低土壤pH值的一个有效措施。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硫磺粉调低pH值。

具体施硫量应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及pH值大小来确定。

土壤pH值过低(<4.0),常用石灰来调高pH值。

树苗过程扦插基质及处理蓝莓扦插基质为苔藓和松针,扦插所用苔藓一部分为原始长度的粗苔藓,一部分为机械切粹为25px以下的细苔藓,浸泡前分别用麻袋装好并做好标签;松针切成75px以下,浸泡前要装袋要使他们吸水饱和,苔藓使用前要浸泡24h,松针浸泡时间要比苔藓长。

每500克消毒粉和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80袋基质,首先把消毒粉和高锰酸钾配置成15kg高浓度液至黑色,然后把袋装基质放在干净无水的浸泡池里,放置基质时要在浸泡池一角安放好水泵以便浸泡好后把水抽出来,也不要让袋装基质把水管压住。

最后工人一边放药水一边放井水稀释浸泡,还要不断的用脚踩上面一层基质以防浓度过高。

苗床整理苗床径宽1.2m左右,过道900px左右,高度为1块砖厚。

苗床底部先用五氯硝基苯溶液消毒(3包350g五氯硝基苯消毒320平米)和撒一层薄薄的有机肥料,再铺松针2~75px,中间铺粗苔藓3~100px,上部铺细苔藓2~75px,粗苔藓铺好后用工具轻轻压实,粗苔藓铺好后再铺细苔藓,细苔藓铺好后同样轻轻压实。

铺好后总厚度略高于一块砖的厚度。

铺好后用薄膜盖住备用。

也可全用细苔藓做苗床。

插穗选择及处理插穗来源为组培苗和大棚苗,组培苗从根部开始发绿的位置截取,长度在2~75px左右,嫩枝头和叶发黄的枝条舍弃,剪好的插穗放在700倍75%的百菌清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一边剪取一边浸泡。

大棚苗以组培苗扦插后6个月大和嫩枝扦插后4个月大的嫩枝为最佳,从根部第一或第二片绿叶位置处剪取,剪来的枝条放在500倍75%百菌清溶液中浸泡下去就捞起来放在泡沫箱子中盖住,剪取时再从箱子里拿到桌子上来,剪取长度为1~2个节,总长度保持在2-75px,剪取时先把嫩枝头打掉,然后以2个节为单位从腋芽上端5px剪取,若某一节长度有2~75px那么以1节为单位剪取,若三、四个节总长度才2~75px,那么在保证长度的情况下留上端2片叶子,其余叶子全部打掉,在整个剪穗过程中要防止腋芽脱落,打掉病叶,剪口平齐不毛边和插穗枝干不受人为伤害,气温升高插穗表面无水分时应及时喷水保湿。

一、扦插扦插组培苗时扦插规格为3×25px,先用镊子先插25px深的小洞,然后再用镊子夹住组培苗下端0.2~10px处,将组培苗在1000mg/L的ABT1生根粉中速蘸后插入洞中,插完一排后用食指将苗根部的苔藓轻压,插完一段距离后用小喷壶喷水,然后立刻盖上小拱棚。

插完一周后用3000倍硫酸链霉素给扦插苗木消毒,隔一周左右再次消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