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丹徒高级中学张爱侠生:起立!敬礼!师:请坐!师:请看投影,齐读!【投影: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师:这段文字对《左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哪句可以看出来?生:史之极也。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传》中的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
师:先来齐读一下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2、梳理烛之武的说辞,赏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3、通过比较,体味《左传》的叙事艺术。
】师:请打开导学案,交流字词积累情况。
【投影:活动一解字词,完成积累 1、检查字词积累情况;2、讨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生1积累了“贰、军、鄙、远、焉、说、知、其、东”等词用法师:还有同学补充吗?生2补充了“行李、共、阙、盟、之、东道主、因”等词的用法。
注: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如“害”,有学生把它当成了活用词,“所害”是个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所以翻译为“坏处”,但“害”本身不是名词,不属词类活用。
师:刚才两位同学积累工作做得很好,学习文言文一定要重视积累,它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中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吗?生齐答:没有!师:好!那我来考考你们!师出示两个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夫晋,何厌之有生1: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边境,您知道它的困难,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生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注:师归纳“两定法”:首先定词语,其次定句式。
师:打开课本,请同学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学案上第4个问题。
【投影:活动二读课文,梳理结构】师指名一生朗读朗读第一自然段,一生对照朗读要求进行点评。
【投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感情。
】师:朗读有问题吗?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的“军”前要停顿一下。
师:为什么?生:因为这里的“军”是动词“驻扎”的意思,作为这句话的谓语,所以要停顿一下。
师:有道理!大家把这句话再来齐读一下!师:第二小节主要是人物对话,这里出现了几个人物?生:三个,分别是佚之狐、烛之武、郑伯。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谁愿意来试试?注:有4个同学主动站了起来,师把角色分配了一下。
在朗读的过程中一个同学由于紧张,把别人的台词都读了,同学们都笑了。
师:刚才某某同学性急了点,把别人的台词都抢了去,另外一个同学不要着急,等会再给你机会来读。
谁来点评生:语气不到位!师:说说看!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没有读出烛之武的牢骚之气。
师:那你来读读看。
生读。
师:好,请坐!这里要注意几个虚词。
“臣之壮也”的“也”要轻读,“无能为也已”的“已”要重读。
生:郑伯的语言要诚恳。
师:为什么?生:他要取得烛之武的原谅。
师:好!生:“国危矣”要读得沉重些,表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师:说得太好了,所以“矣”要重读。
接下来再请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刚才被人抢了台词的同学重给你一个机会。
注:生按照要求开始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很有感情,比刚才好多了!师:接下来看第三小节。
请同学们重点看三个反问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生:用升调,因为是反问句。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小节。
师:好!请同学们抬头看黑板,下面两个句子该怎么读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因人之力而敝之。
注:生举手。
生:在“微”后面停顿一下。
因为“微”是如果没有的意思。
第二个句子在“而”前面停顿一下,这里的“而”表转折关系。
师:很好,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两个句子。
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师:齐读第四小节,注意这两个句子。
师: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段的段意。
生:第一段可以概括为“秦晋围郑”。
师:依照原文,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师:这说明这次出兵主要是由哪个国家挑起的?生:晋国。
师:那应该把哪个国家放在前面更好生:晋国,晋秦围郑。
师:第二段呢生:国家发生危难,烛之武接受了任务。
师:浓缩为四个字。
生:临危受命。
师:接下来怎么概括生:可概括为“说退秦师”和“晋师撤兵”。
【投影:活动三品文意,赏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师:文章的题目叫《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添加一个字作为状语来修饰“退”,你们认为填什么字比较合适?生:我认为填“智”比较好,因为烛之武是凭借他的智慧劝退秦师的。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文章的第三小节,看烛之武是如何凭借他的智慧劝退秦师的?齐读第三小节。
注:小组讨论烛之武说辞层次,赏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师:烛之武说辞可分为几个层次?生: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交代秦晋围郑的事实;第二层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到“邻之厚,君之薄也”,交代亡郑的后果;第三层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到“君亦无所害”,交代放弃攻打郑国的好处;第四层从“且君尝为晋军赐焉”到“唯君图之”,说出了晋国的野心。
师:有道理!好,我们先来看看烛之武拜见秦伯时说的第一句话:“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而在文章开头作者却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吗?生:文章开头把晋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此次战争是由晋国引起的,与秦没有关系。
师:这样写的好处是——生:为烛之武出使秦营成功劝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师:既然如此,烛之武又为什么要把秦放在前面呢?生:把秦放在前面,表明对秦尊重。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说明秦国强大,郑国在强大的秦国面前是不堪一击的,这样一说必能博得秦伯好感。
师:很好!那么秦伯知不知道烛之武此行的目的?生:知道!师:所以见面所说的第一句话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拒,使谈话难以继续下去。
而烛之武见面的第一句话一方面恭维了秦伯,使秦伯飘飘然;另一方面,向秦示弱,使秦伯消除戒备之心,谈话得以继续下去。
实际上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师板书:郑既知亡——以退为进。
师:紧接着烛之武说的第二句话是——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师:烛之武为什么要这么说?生:把自己置于郑国之外,一心替秦国着想,这样能激起秦伯的好奇心。
师:亡郑真的有益于君吗?生: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师:什么意思?生:首先从地理位置来讲,秦国离郑国太远,所以把郑国作为边境不太现实;而晋国离郑国较近,所以秦晋围郑,只对晋国有利。
其次,晋国的实力增加了,秦国的实力也就相对薄弱了。
师:换句话说,亡郑对秦只有——生:弊。
师:对晋则有——生:利。
师板书:亡郑利晋——晓之以弊。
师:这是不是秦伯想要的结果?生:当然不是。
师:秦伯和晋侯一起出兵的目的是什么?生:逐利,以期称霸天下。
师:说到这里,估计秦伯已经开始动摇了。
烛之武真的是太厉害了,他把秦伯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
只见他话锋一转,说——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师:秦国如果留着郑作为“东道主人”,那么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郑国可以给予帮助。
这是说舍郑——生:有益!师板书:舍郑益秦——诱之以利师:两相对比,是舍郑还是攻郑,作为一国之君的秦伯此时早已有了决定。
可以说烛之武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他并未就此打住,为扩大劝说成果,便引用历史教训,进一步论证“亡郑”意味着“亡秦”的道理。
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提起这段历史,有何目的?生:说明晋国是言而无信的国家,与背信弃义、不讲信用的人合作不值得。
生:借此激起秦穆公对晋国的怨恨,以动摇秦晋联盟的基础。
师:历史上的晋国是如此,眼前的晋国又将怎样?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师:听到这句话后秦伯还能坐得住吗?生:肯定坐不住了,因为灭掉了郑国之后,秦国也必将被灭掉。
师:所以他迅速地作出了决定——生:与郑人结盟,并派三员大将保护郑国,自己则带兵回去了。
师:烛之武挑拨离间的本领真是高超!短短几句话就把“亡郑”即“亡秦”的道理分析得十分透彻,使得原本结为秦晋之好的盟国顷刻间成为敌人。
这一点是烛之武论说最到位的地方,也是他的致命招式。
师板书:亡郑阙秦——挑拨离间师:烛之武在说理时紧紧抓住秦伯图霸心理,时时为秦说话,处处为秦利益着想。
最终成功地说退了秦师。
师板书:明则为秦,实则为郑师:秦伯的最终改变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生:敌人!师:也没有永远的——生:朋友!师:只有永远的——生:利益!师:好!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请看投影!【投影:烛之武的说话艺术:①善于揣摩心理;②善于分析利弊;③善于利用矛盾;④讲究语言艺术。
】师:这段辞令写得非常精彩,请看古人的评点。
【投影:出示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点】生齐读评点: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
——魏禧《左传经世钞》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齐读一下第三小节,体会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生齐读。
【投影:活动四通过比较,体味《左传》的叙事艺术】师:秦晋围郑,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地解决了郑国的危机,那么《春秋》中对这场战场是如何描写的呢?请看投影,找出这句话来。
【投影: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恒及公子瑕。
卫侯郑归于卫。
晋人、秦人围郑。
介人侵萧。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春秋》】师:找到了吗?生:晋人、秦人围郑。
师:与《烛之武退秦师》比较一下,看看《春秋》和《左传》在叙事方面有什么不同?生1:《春秋》记载的太简单,就一句话。
生2:《烛之武退秦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读起来很有意思!生3:《烛之武退秦师》里有很多语言描写,而《春秋》则没有。
生4:我觉得《烛之武退秦师》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勇敢、能言善辩的烛之武,敢于承认错误的郑伯,善于隐忍的晋侯等,而《春秋》里则没有这样的人物形象。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春秋》与《左传》在叙事方面存在以下差异,请看投影。
【投影:《春秋》客观记录历史事件,只作大事记式的记录,语言精炼;《左传》中出现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侧重于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事件的始末,注重对话和行动描写,叙事详细,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赏析了烛之武的说话艺术,了解了《左传》的叙事艺术,课后请大家写一篇周记,具体要求见投影。
【投影:现在有很多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
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伤害了身体。
请对这样的同学说一段话,力求让他们有所转变。
把它写在周记本上。
要求:注意说话艺术,不少于300字。
】师:下课!生:起立!敬礼!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