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石灰土施工专项施工方案2011年5月22日为了使石灰土施工各个环节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工程满足合同工期和质量环境安全要求,使工程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石灰土施工。
本方案是针对“XX港XX区通用码头工程段道路堆场石灰土层施工”工程特点,结合投标书、施工合同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进行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依据、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方案、养生及交通管制、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XX港XX区通用码头工程石灰土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道路、堆场路基施工前清除杂草、树根、腐植物及其他杂物、清除路表耕植土,厚度按20cm计算。
对港区水塘需进行清淤处理,清淤后填筑50cm碎石,其上填筑素土至路基表面,逐层回填,逐层压实,压实度≥90%。
填土高度H(道路、堆场边缘至清表前原地面高差)<1.42m(1.58m、1.47m)时,清除20cm耕植土并开挖至铺面结构层以下80cm,进行原地面碾压,其上填筑80cm5%石灰土。
填土高度H(道路、堆场边缘至清表前原地面高差)≥1.42m(1.58m、1.47m)时,先清除20cm耕植土,然后回填5%石灰土并碾压,要求压实度≥90%;铺面结构层底以下80cm掺5%石灰处理。
2、设计标准:2.1、设计荷载:20t汽车,局部路段55t汽车。
2.2、设计年限:沥青砼路面15年,混凝土路面30年。
二、编制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123-1999);4、《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J297—2001);5、《XX港XX区通用码头水工、道堆施工图设计》三、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1)搜集本工程设计标准规范及合同对工期、质量、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的要求。
(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为现场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组织有用的施工员,测量技术员及施工队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开工前的图纸自审、会审,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做好开工前的材料计划、机械、机具计划、劳动计划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等的统筹安排工作。
3.2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做到“三通一平”,按施工现场具体布置,将水电接到位方便使用。
(2)根据批准的施工控制网点进行复测,并经过报审后进行施工。
(3)施工前申请开工报告,办理相应的其他手续。
3.3劳动力配备:序号工种人数1 管理人员 52 测量员 43 普工93.4施工机械、机具准备:序号机械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 挖掘机住友210、现代210 22 压路机 23 平地机徐工165 14 自卸车12t 125 推土机山推160 16 旋耕机WLB-1800 47 水准仪DSR932 28 全站仪南方 19 洒水车/ 13.5工期安排根据施工条件,石灰土施工计划于2011 年5月底开工,至2012 年3月30 日完成工期为10个月。
四、石灰土路基施工方案4.1石灰土层采用路拌发施工,其工艺流程如下:和与洒水→整平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4.2准备下承层本石灰土底基层的准备下承层为土方路基,其表面平整、坚实,路拱坡度、平整度、压实度符合规范规定,完成工序交接。
4.3施工放样4.3.1施工前,在路基上恢复中桩,直线段桩距为15m,平曲线段桩距为10m,并在两侧路肩外设指示桩。
4.3.2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标志牌明显标记石灰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4.4备料4.4.1利用老路面或土基上部材料。
(1)首先清除干净老路面上或土基表面的石块等杂物。
(2)每隔10~20m挖一小洞,使洞底标高与石灰稳定土层的底面标高相同,并在洞底做一标记,以控制翻松及粉碎的深度。
(3)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将老路面或土基上的上部翻松到预订的深度,土块粉碎到符合要求。
(4)经常用挖掘机将土向路中心翻松,使预订处治层的边不成一个垂直面,防止处治宽度超过规定。
(5)用专用机械粉碎粘性土。
在无专用机械的情况下,使用旋转耕作机粉碎塑性不大的土。
4.4.2利用料场(老堤)的土(包括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1)采集土前,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
(2)筛除土中的超尺寸颗粒。
(3)在预订的深度范围内采集土,不分层采集,不将不合格的土采集一起。
(4)对于塑性指数大于15的粘性土,机械拌和时,视土质和机械性能确定土是否过筛。
人工拌和时,筛除15mm以上的土块。
(5)在预订堆料的下承土上,在堆料前先洒水,使其表面湿润,但不能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
(6)土装车时,控制每料车的数量基本相等。
(7)当需要分层采集土时,将土先分层堆放在一场地,然后从前到后将上下层土一起装车运送到现场。
(8)石灰选择公路两侧宽敝、临近水源且地势较高的场地集中堆放。
当堆放时间较长时,覆盖封存。
(9)生石灰块在使用前7~10d充分消解。
消解后的石灰保持一定的湿度,不产生扬尘,也不过湿成团。
(10)消石灰过孔径10mm的筛,并尽快使用。
4.54.5.1事先通过试验确定土的松铺系数。
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按下表选用。
材料名称松铺系数备注石灰土1.53~1.58 现场人工摊铺土和石灰,机械拌和,人工整平1.65~.1.70 路外集中拌和,运到现场人工摊铺石灰土砂砾 1.52~1.56 路外集中拌和,运到现场人工摊铺4.5.2摊铺土在摊铺石灰的前一天进行,摊铺长度按日进度的需要量控制,满足次日完成掺和石灰、拌和、碾压成型即可。
雨季施工,如第二天有雨,不能提前摊铺土。
4.5.3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订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
4.5.4摊料过程中,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清除。
4.5.5如土中有较多的土块,按要求进行粉碎。
4.5.6检验铺松土层的厚度,达到符合设计要求。
4.5.7除洒水车外,严禁其他车辆在上土层上通行。
4.6洒水闷料4.6.1如已整平的土含水量过小,在土层上洒水。
洒水均匀,防水出现局部水分过多的现象。
4.6.2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停留和掉头。
4.6.3细粒土经一夜闷料;中粒土和粗粒土,视其中细土的含量多少,可缩短闷料时间。
4.6.4如为综合稳定土,先将石灰和土拌和一起进行闷料。
4.7整平和轻压对人工摊铺的土整平后,用6~8t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压实度。
4.8卸置和摊铺石灰4.8.1按计算所得的每车石灰的纵横间距,用石灰在土层上做标记,同时划出摊铺石灰的边线。
度,根据石灰的含水量和松密度,核实石灰用量是否合适。
4.9拌和和洒水4.9.1采用专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并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
拌和深度达稳定层底并侵入下承层5~10mm,以利上下层粘结。
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拌和两遍以上,在最后一遍拌和之前,必要时可先用挖掘机紧贴底面翻拌一遍,但不能翻到底部。
4.9.2拌和过程中混合料的含水量符合以下规定;(1)在上述拌和过程结束时,如果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足,用喷灌式洒水车补充洒水,水车的起洒水处和另一端掉头处都该在拌和段2mm以上。
洒水车不能在正在进行拌和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掉头或停留,以防局部洒水量过大。
(2)洒水后,再次进行拌和,使水分在混合料中分布均与。
拌和机械紧跟在洒水车后面进行拌和,减少水分流失。
(3)洒水及拌和过程中,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
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值。
对于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较最佳含水量大于0.5%~1.0%;对于稳定细粒土,较最佳含水量大于1%~2%。
(4)在洒水拌和过程中,配合人工拣出超尺寸颗粒,消除粗细颗粒“窝”以及局部过分潮湿或过分干燥之处。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即无明显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且水分合适均匀。
4.9.3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大的粘土时,采用两次拌和。
第一次加70%~100%预定剂量的石灰进行拌和,闷放1~2d,此后补足需用的石灰,再进行第二次拌和。
4.10整形和碾压4.10.1整形(1)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
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
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
(2)用拖拉机、平地机或压路机立即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3)再用平地机按本条第1款进行整形,整形前用齿耙将轮迹低洼处表层5cm以上耙松,并按本条第2款再碾压一遍。
(4)对于局部低洼处,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
(5)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
将高处料直接刮出路外,不能形成薄层贴补现象。
(7)当用人工整形时,用锹和耙先将混合料摊平,用路拱板进行初步整形。
用拖拉机初压1~2遍后,根据实测的松铺系数,确定纵横断面的标高,并设置标记和挂线。
利用锹耙按线整形,再用路拱板校正成型。
如为石灰土,在拖拉机初压之后,可用重型框式路拱板(拖拉机牵引)进行整形。
(8)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4.10.2碾压(1)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制订碾压方案,使各部分碾压到的次数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
(2)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18t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时,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一般需碾压6~8遍。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以后在采用2.0~2.5km/h。
采用人工摊铺和整形的稳定土层,先用拖拉机或8t压路机碾压1~2遍,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4)碾压过程中,石灰稳定土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及时补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5)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石灰)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6)经过拌和、整形的石灰稳定土,要在石灰初凝前并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7)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
终平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可留待铺筑沥青面层时处理。
4.11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4.11.1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的衔接处,采用搭接形式,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与前段留下的未压部分一起进行拌和。
4.11.2拌和机械及其他机械不能在已压成的石灰稳定土上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