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

概述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

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通俗地讲,“亚健康状态”是指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状态,即生病,也可通过治疗恢复到第一状态,即健康。

1、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传统医学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

“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

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

《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医学的亚健康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

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
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

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


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

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
正在加载亚健康状态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想了解你自己是否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以下五个心理亚健康的表现来进行判断,如果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建议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保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一下心理辅导。

心理亚健康状态表现:
1、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老是忘记很多事情,在进行学习工作时,容易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它在提醒你,你的状态已经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要注意调整!
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

如果发现自己想问题时有些困难,与人交流时,脑海中偶尔“短路”大脑的反应变慢,与人交谈时,总会慢上半拍时,那么就说明你是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了。

3、长时间的不良情绪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不良情绪,一般来说都能自我调整,但是如果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无法自我调整,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不及时的注意心理保健,有可能就会恶化,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4、不自信,安全感不够
如果你发现最近越来越不自信,总是对未来优虑,喜欢独处,回避社会,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诱因
导致亚健康的因素
1、饮食不合理。

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失调。

过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

2、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

起居无规律、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常见现象。

对于青少年,由于影视、网络、游戏、跳舞、打牌、麻将等娱乐,以及备考开夜车等,常打乱生活规律。

成人有时候也会因为娱乐(如打牌、麻将)、看护病人而影响到休息。

3、过度紧张,压力太大。

特别是白领人士,身体运动不足,体力透支。

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5、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
6、人体的自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7、现代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前期。

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
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癖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8、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女性在月经来潮前表现出的烦躁、不安、情绪不稳、易激动等。

易发人群
亚健康存在六大高发人群,包括体育人员、司机、领导层人士、影视明星、中年知识分子和写字楼人群等。

这些人倘若要真正回归到健康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高强度的作业。

因为在亚健康这一领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⒈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⒉脑力劳动繁重者;
⒊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⒋人际关系紧张的人;
⒌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⒍压力大的人;
⒎生活无规律的人;
⒏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易发人群
亚健康存在六大高发人群,包括体育人员、司机、领导层人士、影视明星、中年知识分子和写字楼人群等。

这些人倘若要真正回归到健康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高强度的作业。

因为在亚健康这一领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⒈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⒉脑力劳动繁重者;
⒊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⒋人际关系紧张的人;
⒌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⒍压力大的人;
⒎生活无规律的人;
⒏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症状
正在加载亚健康症状
⒈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⒉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⒊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⒋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⒌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⒍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
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

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⒎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

⒏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

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

⒐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⒑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