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原子的核式结构

A、原子的核式结构

体育场 原子
Hale Waihona Puke 原子核4、波尔的原子模型:
原子光谱 布朗克的量子理论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的解释:
观察实验的结果,可将散射的α粒子分成“绝大多数”、“少数”、 “极少数”和“有的甚至”几种情况,它们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 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发生 了大角度偏转、“有的甚至”被反弹。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道,由于 电子带负电,其质量约为α粒子的1/7300,不可能使动能较大的α 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若按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 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α粒子周围正电 荷对它的斥力有相当一部分互相抵消,使α粒子偏转的力也不会很 大,因此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说明汤姆生模型与实验事实不符。实 验现象中的“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没有明显改变,表 明α粒子在穿过时基本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说明原子中的绝大部 分几乎是空的,实验现象中的“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有的甚至”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在原子中的某些地方受到了质 量、电量均比α粒子本身大得多的原子核的作用。
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 原 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电子 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原子核对它的电场力)。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 部是十分“空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
1、电子(electron)的发现:
1897年,英国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2、原子(atom)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
(1)、“葡萄干蛋糕模型”————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的解释
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实验结果否定了___________原子模型,为卢瑟 福 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