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制度(含表格)

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制度(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
为了分析、预测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健康、安全风险因素,选择、制定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消减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2.0适用范围
规定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范围、方法、程序、风险控制管理等内容,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

3.0引用文件
3.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
3.2《爆炸危险场所管理规定》
3.3《有毒作业分级》
4.0职责
4.1公司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直接参与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明确风险等级。

4.2各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参与生产性新、改、扩建项目的风险评价工作。

4.3需要委托评价的,由公司行政部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为我公司服务;不需要委托评价的,由公司风险评价小组承担评价任务。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部的风险评价工作。

4.5公司行政部是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风险控制情况及消减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5.0风险评价程序内容
5.1评价目的
风险评价是对一特定时期内安全、健康、生态、经济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及可能程度做出评估的系统过程。

它在分析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基础上,评价风险程度的大小,确定危险源以及系统的危险等级。

其目的是在风险排序的基础上,对控制风险的技术措施进行损-益分析,进而对控制风险所采取的措
施进行决策,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经济损失。

5.2评价程序
为规范风险评价活动,加快风险评价进度,我公司制定以下风险评价程序。

5.3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停车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4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等。

5.5评价准则
我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如下评价准则。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准则如表1所示。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事件发生后结果的严重性准则如表2所示。

表2 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断准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