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
与就业指导教案
第七章职业适应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认识职业适应中的不良心态的表现,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质,有效降低消极自我认知,帮助毕业的学生顺利且尽快地在陌生的职业环境中找到感觉,培养毕业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主体意识。
二、授课学时:2学时
三、本章基本内容
第一节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中不良心态的表现
第三节把握正确的职业观
第四节转换角色,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生活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
2把握正确的职业观
教学难点:
1 转换角色,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生活
五、本章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
导入新课:通过温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引入到职业适应的重要性。
虽然每个人都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自己的职业道路,但正如校园和社会有着叫大较大的差异一样,毕业生对职业的理想和职业中的实际情况同样存在的差距,冲突和矛盾。
大学毕业生刚工作时,一般都满怀希望,充满信心,锐意进取,然而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些人便会出现心理逆转。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环境不尽如人意、工作不能完全胜任、人际关系生疏复杂、工作待遇不够理想、社会舆论的偏见、单位领导关心不多,等等。
这些都是职业适应困难的表现。
因此,正确认识职业适应和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对个人的事业成败影响深远。
一、职业适应的概念也称工作适应,是指人在职业活动中,对工作提出各种问题时的一系列心理过程。
主要是指个体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活动的适应,以及对自身行为和新的工作需要的适应。
具体地说,就是人在工作生活环境中根据职业工作总的性质的外在要求,对自身的身心系统进行评价,对职业行为进行自我调适,并努力达到自我与经验相互一致的心理过程。
有专家研究认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为3年。
人们可以适应某职业,但内心不一定认同该职业,可能对其评价很低,甚至低于社会评价的一般水平。
据调查,刚参加工作时,有70%多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完全适应"或"基本适应"工作需要,有20%多的人认为"基本不适应"或"完全不适应"。
其实,职业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密切相关,与人对社会的贡献密切相关,与自我价值
实现密切相关。
影响职业适应的因素也随新时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而凸现出来。
1.职业期望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益取向的制约,这种趋势首先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逐步世俗化有关,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大多数的大学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急欲显露自己的才华,以期能更好地回报家人和社会,因而他们对未来职业有很高的期望。
2.职业心态
大学生毕业生在职业生活中已摒弃了"铁饭碗"的旧观念,而转向对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
大多数人希望专业对口,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在具体生活中,对职业的考虑是多方面的,这是职业心态务实化的一个表现。
即大学生在择业时既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感和事业上的成就感,又希望在物质上有足够的保障,表明了大学生涉世之初的不自信和隐隐的担忧。
3.职业风险
工作安定性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既渴望参与竞争,又期望"饭碗"稳定这样一种矛盾心态。
刚毕业的大学生蕴含着一股敢闯敢做的拼劲,这是创业所需要的,对于他们的能力和意志都是一个锻炼,具有进步意义。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风险不是单纯的冒险,而是有条件的,如果达不到这一条件,那么他们就会对工作的环境和职业的性质等比较在乎。
4.职业待遇
目前,大学生普遍都比较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这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职业适应的关键因素。
刚毕业,在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一旦进入社会就面临着一个生存的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才谈得上发展。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流动的社会,而较高的经济水平既是职业流动间歇的物质保障,又是向高一层职业流动的筹码。
当然,这也与社会压力有关,这种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对他们较高的期望。
5.职业声望时代的发展
使人们已改变了"一锤定终身"的观念,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很可能不会一下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但他们往往倾向选择相对稳定、声望较高的职业,这说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还存留着传统观念的痕迹,是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的反映。
他们特别关注职业性质及其前途,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性,希望职业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关心职业声望和职业报酬。
特别是重点大学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6.自我价值
随着社会对"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进一步认同,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发展前途,出现了价值的多元化,形成了个人价值并非一定要由经济待遇来体现的观念。
对大学生来说,选择适当的职业是他们跨入社会、走向成功、实现价值的重要一步。
7.人际关系
在强调团队和协作精神的今天,和谐的人际环境对职业适应举足轻重。
有些大学毕业生虽然能力很强,但因为与领导、同事相处不好而陷于困境,成为职业适应的绊脚石。
除此之外,性格、就业准备程度也对职业适应产生影响。
性格越外向,适应越快,有助于个人在受挫折时积极调整好心态,从逆境中奋起,再创辉煌。
就业准备越充分,在同等条件下,找到合适工作的机会越多。
大学期间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兴趣爱好、工作单位领导的作风、工作效率等职业要素也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
二、案例分析(续前)
其实,刘小姐的职业理想是做一名建筑设计师。
而现在的目标是高级管理人员。
最近去了几次招聘会,刘小姐应聘的又都是总裁助理一类的职位,但总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那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分析: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刘小姐有自己清晰的职业目标。
确定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是很容易迷路的。
但是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刘小姐换了三份工作,可以说跳槽是比较频繁的。
跳槽是很多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跳槽一般是因为人岗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知识、能力、素质、人格等方面与职位要求不匹配;人和环境的冲突,如人际关系冲突、人与环境价值观冲突等也是跳槽的原因。
而刘小姐的跳槽应该说是由于对自身价值期望值高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