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

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

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美术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感受到祖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悠久和伟大成就,从艺术美的熏陶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课前准备:选择有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的大挂历或图版。

用录像拍摄或转录有关展示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介绍什么是“工艺美术”。

二、介绍关于青铜器和青铜艺术。

三、欣赏《长信宫灯》。

四、《莲鹤方壶》的欣赏。

五、欣赏其他种类工艺品。

美与生活、农民画岭南版美术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本课题的图版和美术作品,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收集展示日常生活用品、家居陈设等内容的大挂历图版。

大幅农民画图版或用幻灯片翻拍优秀农民画的图片。

教学过程:学生自由欣赏。

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的内容你可曾见过?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欣赏农民画。

欣赏课本上的五组日常生活用品,体会美与生活的关系。

原色和间色岭南版美术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对“原色和间色”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觉力,并能运用原色来混合成间色。

作业要求:认识并熟记原色、间色、色相,以及用两个不同色相的原色混合产生一个间色的知识,并作红十蓝=紫,蓝十黄=绿,黄十红=橙的混色练习各一幅,如课内未能完成,可在课外继续完成。

课前准备:一、上学期色彩练习优秀作业若干幅;二、最好能选择一两幅克利、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的色彩作品和自然景色、生活物象的色彩照片,充实欣赏和学习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上学期色彩练习的优秀作业,复习旧知识。

从课本中的艺术作品照片和课前准备的自然景色、生活物象的色彩照片的观赏引入新课。

二、提问: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课本中的上图三原色运用于雕塑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课本中的下图三幅画各以哪些原色和间色为主画成?看了这三类色彩你可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事物?三、演示讲解原色产生间色的原理。

两种不同色相的原色调合可得到另一种不同的颜色:红与黄调合得到橙色、黄与蓝调合得到绿色、红与蓝调合得到紫色。

在色彩学里,称“橙、绿、紫”为间色。

四、把有“亲缘”关系的色彩配置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效果?把不同色相的两个原色和由他们混合成的间色配置在一起,是会得到一种和谐的色彩效果。

如课本右下图克利的作品,以红黄原色和由其调合产生的间色橙重复排列在一起。

使人感到具有热烈、光明、暖和的色彩效果;又如以蓝、黄原色及其调合产生的间色绿重复排列在一起,可得到春天的清新,以及安定平和的色彩效果;以红、蓝原色及其调合所得的间色紫重复排列在一起则可得到沉着、贾重的色彩感觉。

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不同的原色和间色的配置所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与生活中某些事物的色彩联系起来,加以想象,为学习“色彩的个性”、“色彩的语言”作好准备,使学生初步感觉到色彩具有无比丰富的表现力。

五、学生练习。

练习用两种色相不同的原色调出一种间色,以此为一组,作重复排列练习。

可学习课本中克利作品的方格式重复排列法,也可用学生作品申的任意几何形透叠排列法做作业。

六、讲评:重在色彩配置的和谐。

复色岭南版美术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产生复色的原理,并能混合出复色。

使学生初步了解色彩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学习运用复色以丰富画面的技能。

作业要求:画一幅有多种复色的画,画的表现形式不限,可以是任意形的、格子形式的……课前准备:画一幅:原色+间色+复色的示意图。

再另选一幅复色效果明显的日用品的彩照或绘画作品可表现某一类动物群的各种动态。

本课的记忆画以表现动物为主,可配一些有关的景物:树木、想象中的动物房子等。

先以线条画出动物的形、神、态,再配上原色、间色、复色等颜色。

四、学生作业:选择自己记忆中最可爱的动物,画出来。

讲评:“谁画的最可爱”,师生共议。

课题:难忘的旅游风光岭南版美术教案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美丽国家,有着众多环境优美的旅游风光点。

外出旅游观赏风光是儿童们感到最开心快乐的事情,每个儿童都曾或远或近地游览过祖国的美丽风光,在影视、图片、邮票上也欣赏过祖国著名的风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美好记忆。

因此教学这一课学生是有形象基础的。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祖国四个旅游风光点的实景照片:万里长城、福建泉州开元寺古塔、广东肇庆七星岩、海南省天涯海角,加上学生的作品《乐山大佛》、《古塔留影》,足以帮助学生唤起描绘祖国风光的强烈欲望。

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一些景点加以补充,在画风光点时常常会出现古建筑物,古建筑物的结构与装饰比较复杂,教师在启发学生作画时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因为不少学生面对复杂的结构不知如何下笔。

教师应该以简明的线条,向学生演示出古建筑的结构及画法。

由于旅游点场景大风物多,教师要在构图、选景方面向学生作分析辅导。

如课本上的“万里长城”,以长城为中心向上延伸,天空及两旁的树木显得次要;学生作品“乐山大佛”,突出地把大佛像画在中央,佛像身上的人起到对比突出高大佛像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旅游地点最有特色的景物,然后添加人和物,表现出景色迷人,人被景色陶醉的难忘境界。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旅游风光记忆画,促进学生记忆、创作的思维能力,提高凭记忆作画的水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作业要求:选择一处难忘的旅游风光点,把有特色的风光画出来。

课前准备:准备一些名胜风景挂历、幻灯片、旅游风光明信片和录像带。

布置学生看看自己旅游留影的照片,以帮助记忆。

教学过程:一、欣赏:放映风光录像带或出示风光图片,指导学生欣赏。

漫谈各自旅游观感。

二、讲新课:阅读课本,教师导讲,从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作画的构思。

三、讲解画法:引导学生记忆已学过的建筑物、树木、人物动态的画法。

讲解处理主次关系,先画出旅游点一处主要景色,然后添加环境物和人物。

四、学生作业:指导起稿: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旅游体验,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确定位置,再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景物形象。

主要的景物应作较精细的描写。

完善画稿、上色:在画好主要景物后,教师可分别以几幅作品为例指导学生添加丰富画面,烘托主题的背景物和人物。

最后配上几种颜色突出主体,并能表现季节特征。

五、讲评:评价作业的长处短处后,教师总结指出,祖国壮美的河山,为画家喜爱的题材,常常通过描绘秀丽景色,抒发自我的爱国情思。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课题:做一只漂亮的纸杯岭南版美术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纸杯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学习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设计和美化装饰日用品的方法。

作业要求:用硬纸设计制作一只杯子,要求美观牢固。

课前准备:范品、演示制法的用品。

学生带备铅笔、小剪刀、小圆规、16开大小的白厚纸一张、水粉颜料、浆糊或胶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曾制作过奖杯、头饰,学习过设计装饰立体物品的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张平面的纸制作成一件能立起来的立体日用物——漂亮的纸杯,教师出示“纸杯”范品。

讲授新课: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学生作品。

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纸杯的制作步骤图。

从平面的纸变成一只立体的纸杯,配上漂亮的色彩装饰图案,便成了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纸杯模型。

纸杯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请看老师的演示。

演示制法:先让学生观看课本第10页右下图的做法过程示意图,然后由教师在堂上演示:将白板纸设计成扇形,剪下。

在扇形纸面上设计漂亮的图案花纹,并用颜色绘制。

课本里左下图展示了四件同学设计的图案,可作参考。

所设计的图案要能连接,图案可用动物、植物、花卉、几何形为资料作连续纹样,设色要鲜艳丰富,灵活地运用原色、间色和复色。

三、学生作业:本课完成杯身的形状、装饰的设计制作。

在白板纸上分别以9c、3c为半径作一同心圆,割取其半圆即成扇形,然后在上面画二方连续纹样,涂上颜色,最后粘合成杯身,余下的工作在第二节课继续完成。

第二节一、检查学生用品及节制作杯身的情况。

二、继续作业,师生共同进行:在白板纸上作两个直径为7一7.5c的圆形,剪下作纸杯底板用,并在一个圆面上以6c为直径作一圆形,在此圆的外围设计纸杯底座的图案花纹,填上颜色。

将画上图案的圆形杯底中直径为6c的圆挖去,把扇形的杯身连接好,装上有纹样的杯底、贴牢,再贴杯底的第二块圆形纸板,封平即成纸杯。

以上各步骤,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制作应同步,即:每演示一步骤,学生即制作实践一步。

三、小结:选出较好的及有毛病的作业约10件对比讲评,总结制作及装饰经验,为学习下面的制作课打下基础。

课题:笔筒教材分析:笔筒是人们常用的文具,让学生学习以纸材设计制作笔筒造型,以提高他们的设计识和创造能力,锻炼他们的制作技能。

本课的笔筒制作是组合性的。

课本中的生作品展示了方形和圆形两种笔筒,较之前课的纸杯制作增加了难度。

笔筒的制作是“零件”的组合,既要求学生先有整体设计,构想各个零件的大小、形状,最后把制作的各部分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模型。

这样设计图要求计算和外形准确,教学时应严格要求,使学生逐步提高设计制作技能。

本课重点是整体造型构思—制作—组合的三个过程。

教师必须作好必要的准备,并较详尽地演示这个过程的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纸笔筒造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及精工制作的能力。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形体优美的纸笔筒。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方形或圆形的废包装盒,并拆开研究其展开的图形,领悟盒子设计成型的过程。

为制作笔筒作积极的准备。

准备好白板纸、胶水、颜色、尺、剪子及小刀等用品。

教师备好演示用的材料及剪制好的模板。

教学过程:节一、让学生观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笔筒”,指定几名学生说说笔筒的形状和功能。

二、教师对课本上的学生作品作简要而又生动的介绍。

逐个分析笔筒的形状及组合特点、色彩图案的美化作用。

三、讲解设计制作方法:制作笔筒前首先考虑要制作的整体形状及辅助部分的功能等。

可先画出整体造型设计草图,参考课本右下的制作步骤图,首先按设计意图运用尺、圆规等制图工具画好平面展开图,注意方形笔筒的四个立面的设计。

主体设计后,还须要设计好小的附件。

四、学生作业:根据整体设计,画各部件的展开图,按图剪折并粘合成笔筒“零件”,待第二节组装。

第二节在节课粘合好的“零件”上,画上装饰纹样。

二、设色涂色。

课本中有同一方形笔筒的两种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

设色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两种复色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

如以线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

三、组装粘合完成。

四、讲评。

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一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老师评介小结。

课题:纸制手提袋岭南版美术教案教材分析:手提袋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的日用品,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市场的繁荣对手提袋的造型美要求更高了。

用纸制作手提袋,是简易的实用工艺,再加上绘画装饰,就更美观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