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浅析摘要:在对滨水植物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与水体配置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探讨了滨水植物在造景艺术上的手法,以及不同形式水体旁的植物配置方式,提出了建设滨水植物景观必须做到艺术与生态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滨水植物;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造景艺术abstract: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front plants landscape, the essay analyses the principles of plants arrangement with water body, then focuses on the landscape arts of waterfront plants and their different arrangement forms at different water bodies. It puts forward that construct the waterfront plants landscape should emphasize th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ecology.key word:Waterfront plants;Landscape plants;Waterfront plants landscape;landscape arts“滨水”是一个很广泛的界定。
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都可算作滨水的范畴。
本文讨论的滨水范围主要是园林景观中的水体,而非广泛意义上的城市滨水区域。
有关滨水植物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定论,类似常用的有:岸边植物、水边植物和水体植物。
而对滨水植物景观的定义,郭春华等人是这样提出的:“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2]。
1滨水植物应用现状人们利用滨水植物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识别、栽培到造景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早在3000年前我国的《诗经》中记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水边宜柳”是我国园林水旁植物配置的一种传统方式,正如《园冶》中提到的“沿堤插柳”,“堤湾宜柳”,“深柳疏芦”等。
其理论积累和实践应用都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景观视觉及造林方面尤为突出。
其中江南水乡一带的滨水植物景观建设比较成熟,如杭州西湖沿岸景观;另外北方也有所建树,颐和园的后湖所形成的“两岸夹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意境;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的“堆云”、“叠翠”。
西方有关水生植物应用研究比较成熟,注重水池、湖塘岸边耐湿乔灌木的搭配,展现自然之美、注重花卉的应用,遵从没有量就没有美的原则,尤其是英国,喜欢在水体边缘种满五光十色的奇花异卉,如鸢尾属的燕子花、金脉鸢尾、道格拉斯鸢尾等,报春属的喜马拉雅报春、琥珀报春,高穗报春等,廖属的拳参;各种落新妇栽培品种;牦牛儿苗属、岩白菜属、玉簪属、毛茛属等花卉。
2滨水植物配置的原则2.1植物的耐水湿性原则滨水绿化树种首先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这是滨水植物造景的基础,了解滨水植物的耐水湿能力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根据武汉1931年及1954年两次大水后(持续时间平均为2个月,最久处达5个月,水深1-2m,最深处达38.3m),将116种树按照其耐水湿能力分为5个等级。
①耐水湿能力最强的树种有:垂柳、旱柳、龙爪槐、榔榆、桑、豆梨、杜梨、柽柳、紫穗槐、落羽杉等。
②耐水湿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水松、棕榈、栀子、枫杨、榉树、山胡椒、枫香、悬铃木、紫藤、楝树、乌桕、重阳木、柿树、雪柳、白蜡、凌霄等。
③耐水湿力中等的树种:侧柏、龙柏、水杉、紫竹、广玉兰、夹竹桃、紫薇、枸杞、迎春等。
④耐水湿能力较弱的树种:樟树、冬青、黑松、黄杨、板栗、朴树、合欢、皂荚、紫荆、南天竹、无患子、三角枫、金钟花等。
⑤耐水湿能力最弱的树种:马尾松、柳杉、海桐、柏木、枇杷、桂花、木芙蓉、梧桐、构树、腊梅、木兰、桃、栾树、泡桐等[3]。
2.2保护和利用已有树木原则树木是活的生物,树龄越大效果越好,其久远的效果是用技术手段或其他素材所弥补不了的。
当地已存在的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对本地区有着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多是乡土植物的代表。
此类树木不仅有文化底蕴深厚、生态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等优点,也有利于增加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当地环境中已有的古树和名木,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环境变迁的一种见证,更是体现地域环境特征的要素之一,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
这类植物应采用标本式种植加以保护和强化。
2.3体现地域风貌原则在对滨水树种进行选择时,除了要了解场地的周围环境、生态条件等事项,还需要对当地特点、历史象征、四季景色等特点调查清楚,使得种植的植物形态和群落结构适合当地的风格,能图1体现“热带风光”的椰子树更好地展现水体的地域性特征[6]。
西湖景区大面积栽植的红莲和各色芙蓉,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被广为传诵。
华南植物园池岸上片植的大王椰子林,表现出一派“南国风光”;深圳洪湖土岸上片植的落羽杉林、广州流花湖的蒲葵堤以及西北地区的胡杨,均体现了地方风格景观(图1)。
2.4生物多样性原则在设计滨水植物景观时,应遵循自然水岸植被群落的组成、结构等规律。
在水平结构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林的形式;在垂直结构上,采用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多层次组合的形式,这样能使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更好,并且更适宜动物的生存,进而成为一些动物栖息地[4]。
如柳树、水杨、白杨、榛树以及芦苇、菖蒲等喜水湿繁茂的绿树草丛,种植在水边堤岸,可为昆虫、鸟类等提供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鸟类又可消除植物的虫害,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型生态系统。
另外要注意观果树种的应用。
水体旁观果植物在景观中既有美学上的特征,又对吸引鸟类、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些鸟类天性喜欢在水体周围活动,如柳莺喜欢在水体边缘的浓密灌丛中觅食,在柳树林中游憩;鹡鸰则喜欢在河溪附近的草地上活动和取食;普通翠鸟喜欢在水池、河流或池塘附近的树枝或岩石上伺机捕获水中的鱼虾[5]。
而水边植物的果实进一步提升了鸟儿生活环境。
常用的一些观果植物种类有:乌桕、枸骨、冬青、南天竹、十大功劳、女贞、桂花、山茱萸、楝树、枳椇、山茶、批把、棕榈、火棘、杨梅、鸡爪槭、红枫、珊瑚树、朴树、香樟、柿树、水杉、海桐、毛樱桃、无患子、胡颓子。
3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方式3.1滨水植物的造景艺术3.1.1色彩艺术植物的色彩可被看作是环境情感的象征。
色彩直接影响着一个空间的气氛和情感,鲜艳的色彩给人以轻快、欢乐的气氛,而深暗的色彩给人以冷清、抑郁的气氛。
在进行滨水植物色彩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图2绿色系的“前景”和“背景” 冷色与暖色的运用。
若园林中的水景布置成开放的热闹的场景时,应用暖色系的植物点缀,以起到烘托和引人注目的效果。
若是幽静的水景时,滨水处选用冷色调的植物比较适合,冷色调的植物在感觉上缩小了实际空间,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前景与背景 在将各种色度的绿色进行组合时,深色植物使构图稳重,浅色植物使构图明亮、轻快,深色植物可以作为浅色或鲜艳色彩植物的背景,互相衬托可以使前景物更加突出,又可以显示出水体边缘植物丰富的层次感(图2、3)。
3.1.2线条艺术平直的水面应充分利用植物形态和线条构图,来丰富水体空间层次,突出水体的流畅性。
如种植在水边的垂柳,形成柔条拂水的线性轮廓;高耸向上的水杉、落羽杉、水松等与水平面在空间上构成对比线形;挺拔向上的落羽杉,刚劲有力,使空间充满力度感;形态飘逸的大王椰子,植于水边,形成一幅洒脱的画面。
以及枝条探向水面的植物,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均可形成优美的线条。
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是滨水植物线条设计时最重要的问题,避免呆板和杂乱。
自然式的水体,无论水面大小,滨水植物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
高耸向上的树型配置在水体边缘宜群植,连续的林冠线与开展的水平面相互协调,垂直与水平相对比,做到对比中有统一。
在植物配置中可利用地形或植物种类、年龄、配置方式的变化来加强植物群落的林冠线的变化。
当水边种植单一同龄的水杉林时,宜采用异龄林,或有意将地形处理成高图3 起伏变化的林冠线和层次丰富的色彩低有节奏的起伏,使林冠线打破平直而富于变化,既显出水杉的尖削高耸,又有一定的韵律感(图3)。
杭州植物园水边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耐水湿的强弱性,离水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布置水松、北美落羽松、池杉、墨西哥落羽松。
这样栽植既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又符合艺术上的统一、变化效果:树形一致,均为高耸的圆锥形,外轮廓线协调统一;色彩上却有对比,夏季其绿色度各异,而秋色水松为棕褐色、落羽松为棕红色、水杉常为黄褐色,而墨西哥落羽松还是绿色,更为不同。
如再将这些同形体的树种,选择异龄植株栽植,则会产生高低错落的变化,避免了高度上的统一,使林冠线更加优美。
3.1.3意境创造园林植物景观可以渲染整个观赏空间的气氛。
不同的花木合理地布置于园林,可以产生不同的意境。
如不规则式种植的阔叶树可以形成活泼、热烈的气氛,而高大的针叶树列植时则使景色显得庄严肃穆,垂柳枝条摇曳使人感到轻快,而春天的桃红李白使人感到春意盎然。
中国园林中,水景常构成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茫茫芦花,阵阵涟漪,浑似白雪,水天一色,秋色美景,意境深邃;水岸点缀的梅花形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雅致意境;西湖胜景“柳浪闻莺”,沿湖垂柳成荫,微风吹来,柳丝婆娑,碧浪翻空,莺歌呖呖,使人流连忘返;柳树与芦苇生态要求相近,是富有诗意的组合,柳枝在风中摇曳,春季吐出柳絮,芦苇荡里常躲着大量的鸟类和水禽,秋季散放芦花,每到春秋两季,水面铺上白茫茫一片如烟似雾,一个是“千丝万絮惹春风”,一个是“狂随红叶舞秋声”。
历来是引起诗兴的美景。
当然小水体是创造不了这种意境。
观花植物栽植在水边,花瓣飘落在水中,形成“落花流水”的意境,此手法应用适合流动的溪流。
若静止的水面落入花瓣,不但没有“落花流水”的意境,而且还会遮挡了水中倒影、污染水体。
3.2两种形式水体的植物配置3.2.1规则式水体园林水景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自然式和整齐式两大类,前者包括水池、溪流、瀑布等,后者包括整形式水池、整形式瀑布、喷水池等[7]。
这里只谈谈规则式水池旁边的植物配置,规则式水池的边缘线条简洁、轮廓分明,外形多属于几何形,大型整形水池主要在于取得倒影,经常保持一平如镜,旁边很少种植植物,以免遮掩了水中倒影和落入池中的树叶造成污染,而四周宜于铺设草坪或配置花坛,以形成开敞视野(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