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检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B.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原子核的半衰期变大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反应D.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解析:选A 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选项A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原子核的半衰期,选项B 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反应,选项C错误;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与原子的外层电子无关,选项D错误。
2.232 90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8 82Pb,则208 82Pb比232 90Th少( )A.16个中子,8个质子B.8个中子,16个质子C.24个中子,8个质子D.8个中子,24个质子解析:选A 208 82Pb比232 90Th质子数少(90-82)=8个,核子数少(232-208)=24个,所以中子数少(24-8)=16个,故A正确,B、C、D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解析:选 A 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粒子性,而且也有波动性,则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故A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本身性质有关,C错误;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D错误。
4.[多选](2019·天津高考)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2018年获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C.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总质量较聚变前增加D.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解析:选AD 与核裂变相比,轻核聚变没有放射性污染,安全、清洁,A正确;只有原子序数小的轻核才能发生聚变,B错误;轻核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比结合能增加、总质量减小,故C错误,D正确。
5.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
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B .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C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 .用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去照射逸出功为6.34 eV 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D 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小,波长最长,因此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A 错误;由能级差可知能量最小的光频率最小,是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故B 错误;大量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能发射n n -12=6种频率的光,故C 错误;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的能量为ΔE =-3.4 eV -(-13.6) eV =10.2 eV ,大于6.34 eV ,能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故D 正确。
6.[多选]一个铍原子核(74Be)俘获一个核外电子(通常是最靠近原子核的K 壳层的电子)后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73Li),并放出一个不带电的质量接近零的中微子νe ,人们把这种衰变称为“K 俘获”。
静止的铍核发生零“K 俘获”,其核反应方程为74Be + 0-1e ―→73Li +νe 已知铍原子的质量为M Be =7.016 929 u ,锂原子的质量为M Li =7.016 004 u,1 u 相当于9.31×102 Me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B .锂核(73Li)获得的动能约为0.86 MeVC .中微子与锂核(73Li)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D .中微子与锂核(73Li)的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解析:选AC 反应方程为74Be + 0-1e ―→73Li +νe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A 正确;根据质能方程可知,ΔE =(7.016 929 u +m e -7.016 004)×9.31×102 MeV ≈0.86 MeV ,为释放的核能,不是锂核获得的动能,B 错误;衰变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故中微子与锂核(73Li)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C 正确;由于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所以中微子与锂核(73Li)的能量之和小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D 错误。
7.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4的能量状态,则( )A .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子B .氢原子可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C .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D .有4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解析:选C 根据C 24=6知,这群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故A 、B 错误。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66 eV ,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 eV ,从n =4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 eV ,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2.7 eV ,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故C 正确,D 错误。
8.(2019·湖南长沙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B.238 92U →234 90Th +42He 是核裂变方程,当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能够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解析:选 A 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要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选项A 正确;238 92U →234 90Th +42He 是α衰变方程,不是核裂变方程,B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h ν-W ,与频率ν不成正比,C 错误。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但是不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D 错误。
9. 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 、b 所示。
由图可以判定( )A .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B .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C .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D .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外解析:选 B 原来静止的核,放出粒子后,总动量守恒,所以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反,根据图示,它们在同一磁场中是向同一侧偏转的,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必带异种电荷,故应为β衰变;由于不知它们的旋转方向,因而无法判定磁场是垂直纸面向里还是向外,故B 项正确。
10.(2020·江西名校联考)电子是我们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粒子,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B .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C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D .元素发生α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解析:选 B 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但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的,故选项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定义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故选项B 正确;玻尔理论认为电子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选项C 错误;元素发生β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故选项D 错误。
11.[多选]太阳能量的来源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11H)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
下表中列出了部分粒子的质量⎝ ⎛⎭⎪⎫取1 u =16×10-26 kg 粒子名称质子(p) α粒子 正电子(e) 中子(n)质量/u 1.007 3 4.001 5 0.000 55 1.008 7A .核反应方程为411H →42He +201eB .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0.026 6 kgC .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4.43×10-29 kg D .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4.0×10-12 J解析:选ACD 由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及核电荷数守恒得411H →42He +201e ,故A 正确;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4m p -m α-2m e =(4×1.007 3-4.001 5-2×0.000 55)u =0.026 6 u =4.43×10-29 kg ,故C 正确,B 错误;由质能方程得ΔE =Δmc 2=4.43×10-29×(3×108)2 J ≈4.0×10-12 J ,故D 正确。
12.(2020·沈阳检测)静止在匀强电场中的碳14原子核,某时刻放射的某种粒子与反冲核的初速度方向均与电场方向垂直,且经过相等的时间后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a 、b 表示长度)。
那么碳14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A.14 6C →42He +10 4BeB.14 6C →01e +14 5BC.14 6C →0-1e +14 7ND.14 6C →21H +12 5B 解析:选A 设时间为t ,则12a 1t 2v 1t =2 ①,12a 2t 2v 2t =4 ②,而加速度a =qE m ,则①②得q 1m 1v 1∶q 2m 2v 2=1∶2,又因为动量守恒m 1v 1=m 2v 2,故q 1∶q 2=1∶2,故只有A 正确。
13.(2017·北京高考)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
放射出的α粒子(4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
以m 、q 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AZ X 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 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