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作文“内容要具体”,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孩子的作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记“流水帐”,泛泛而谈,内容空洞而笼统。

即使是很熟悉、很精彩的人或事,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写不具体。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呢?一、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作文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课标》指出:留心周围事物,强调的也是对生活的观察。

学生在写作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或千篇一律,就是因为头脑中信息储备量少,观察不够。

在他们的眼中什么都是平淡无奇的,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写。

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的事物,有趣的事情,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寻常的生活中发现亮点,并要积极地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适当地组织课内外活动,比如游戏、竞赛、制作、表演等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捕捉细节中的情趣,培养观察能力。

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做到有目的、有顺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有方法(动用多种感觉器官)、有耐心。

观察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应,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心灵去感悟。

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体验才会更丰富,更深刻。

我在教学生“如何抓住特点写景时”,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观察花草树木,提醒学生注意看叶子的形状、花的颜色、大小、姿态,并要学生动手轻轻地摸一摸,是个什么感觉;用鼻子去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还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到这种植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不仅看得认真,而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有些孩子想到了描写这种植物的诗句,有些孩子被小小的植物身上那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这个过程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而且通过观察,孩子们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认为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二、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具体”教师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其实,许多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两种文章、两个句子的优缺,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

这样,学生在写作之前,心里对具体就有了明确而深刻的了解,写起话来才能有章可循。

三、精心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突破“写具体”的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突破“写具体”的难点,把阅读、日常观察与片段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掌握与运用写具体的一些基本方法。

阅读中主要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片段训练,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学习作者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材料写具体。

可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内容比较空洞的句子、段落和短文,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进行扩写练习。

在最初阶段,可以先进行“扩句”练习。

比如:“小鱼游过来了。

”这句话,可以考虑把“什么样的”“从哪里”“怎样游”等一些修饰词扩展进去,这样就把这句话表达具体了。

其实扩句练习我们在语文知识考题中常见,学生也掌握得不错。

可是在作文中学生仍旧出现这样不具体的句子,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时急于把整篇文章完成,还未养成思考的习惯,写后又缺少认真细致地修改,所以出现了很多不具体的句子。

我们应该针对这两方面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使学生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当学生已经能够把句子写具体了,我们就要进行小练笔训练。

可以结合教材上的题目,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进行专项训练。

比如训练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句,把一个意思表达清楚,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1、他十分爱看书。

请把他“爱看书”的表现写出来。

2、今天真冷。

请把“冷”的程度写出来。

3、他待人很热情。

请把“热情”的神态写出来。

……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知道要围绕一个意思,把和它相关的能表现这个中心的事物进行具体描写。

比如写“他待人热情”,可以从他说话的神态、语气、语言、动作等来表现。

小练笔的练习是指导学生从身边取材,获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写一个景物、一个场面、一幅肖像、一席对话、一个动作或一段内心的活动作为题材进行专项训练。

这种训练,由于写作的材料就来自身边,难度较小,要求不高,任务单一,内容集中,方式灵活,因此学生会感到容易上手,喜欢写,容易获得成功感,而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写具体我们很多学生的作文之所以不具体,干巴巴的,就是因为缺少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写作时抓住“细节”才能把事情表达得更加清楚,把人物刻画得更加饱满,让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

那么怎样写好细节?就是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常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有: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就一篇文章而言,这几种描写方法不大能分割,可能同时出现几项,我们在平时可以进行专项训练。

无论写“见”还是写“闻”,指导时都应力图使学生写具体,要重视“细节描写”。

如写“清晨,我看见老人们在打太极拳”,我们就可以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清晨的天气怎么样?什么样的老人们在怎样的地方打拳?打拳时动作、姿势及其变化情况怎样?问题中的“怎(么)样”就是为使学生先具体回忆观察所得,以利在写出来时不仅有情节程序,而且有细节描写。

要使学生明白,没有细节的描写,要具体生动是不可能的。

而要细节描写,就必须运用具体的回忆联想以及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视,听现象。

有些文章还要重视“色彩描写”,描写色彩对写景的作用很大,是把文章写具体生动的途径之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作者对色彩的描写和对色彩的观察。

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对北大荒的草作了这样的描写:“……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是呈翠绿色……”这里短短一节文字中写了绿草、白云、蓝天。

色彩是这样鲜明,绿色还根据远近的不同分出鲜绿、翠绿、墨绿。

这样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所以重视“细节描写”和“色彩描写”有益于克服内容空洞、抽象的毛病,把文章写具体。

还可以进行修改练习。

出示学生习作中的语段,请学生一起来修改。

例如句子1:“妈妈在做晚饭,没有盐了,叫我去买,我不肯,妈妈非让我去买。

”在这句话中,我和妈妈都成了“哑巴”。

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猜猜妈妈会说什么,怎样说,我会说什么,怎样说。

同桌演练一番,将情境还原,再写,相信学生一定会把这个过程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句子2:“轮到我们上场了,我紧张极了。

”这句话关于心理描写只有一个词“紧张”,我们可采用谈话的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当时紧张的表现,然后就此进行心理描写训练。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轮到我们上场了,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好像里面有一只小兔子在乱跳。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们一定能出色完成任务”。

当音乐一响,我跟着节奏做了起来,慢慢地放松了,顺利地完成了表演。

我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这段话和句子2比较,就把“紧张”的心理写具体了。

这样的专项描写训练,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描写的方法,在作文中自觉地运用,从而把作文写具体。

五、学会“提出问题”,开辟思维新路径有这样一个故事,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怎样写好文章。

福楼拜让莫泊桑在自家门口观察路过的马车,并记录下来。

连续看了三天,莫泊桑一无所获,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再次请教福楼拜。

福楼拜说:“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和装饰简陋的马车一样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么走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让莫泊桑恍然大悟,经过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材料,笔下自然写出了很有文采的文字。

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福楼拜的方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针对每个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用提问的方法,一个接着一个追问,让学生沿着提出的问题逐层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而把文章写具体。

我曾经在作文讲评课上使用这个方法使学生学会了提问、思考。

有一位同学写“自己炒菜的过程”,是这样写的:“我把油倒进锅里,接着把洗好的菜倒进去,翻炒几下,一道美味的菜出锅了。

”我让同学们提出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提出的问题非常全面。

经过我的总结,同学们都认识到通过提问题的办法,可以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哪些地方不具体,哪些地方可以写得更生动。

那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按照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把炒菜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生动。

其他同学也通过这一过程认识到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调动多种感官,把事情交代清楚。

所以,“问题指导”,就是将作文的具体方法、策略融入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的过程,就是完成从写不好到写得好,从不会写到会写的过程。

我们在作文讲评课上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在学生修改作文时采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教师应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学生逐步掌握写具体的方法。

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写作训练指导的侧重点是学习观察事物要注意静态和动态。

在“读”的教学中,在分析“静”态时,先指导学生注意作者的观察顺序:远看“那是许多枝叶茂盛的榕树”、近看“真是一株大树”。

这里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

部分又分层次:“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指导学生分析动态部分时,注意动词的运用和写法。

先写“面”,“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再写“形和声”,“有的站在树枝上叫,另一只又飞起来。

”最后写“点”:“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特点之后,在作文训练中就运用所学进行仿写等训练,并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去进行写作练习。

再如,写人的文章,主要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

记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具体地写好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状物的文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把握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来。

其次,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帮助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掌握写具体的方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侧面描写、反面衬托等手法。

七、结合课文帮助学生从表现手法上掌握写具体的方法众所周知,许多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表达准确、具体、生动、富有新意。

请看下面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船身窄窄的,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一弯新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