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9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点精华总结(新教材)

最新2019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点精华总结(新教材)

第一章安全生产相关国家政策(低频考点)1、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

要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要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

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2、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

3、要加快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强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党委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实现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三个继续下降”。

4、五项制度性改革(1)加快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

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2)着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3)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4)建立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5)加强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特征、分类(重要考点)(一)法的概念1、广义的法: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和总和2、狭义的法: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这些法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形式以成文法为主。

)(二)法律规范1、规范一般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

2、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 3 个要素构成。

(三)法的本质法的最本质的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任何个人的意志,更不是超阶级的共同意志。

具有一般性、客观性、统一性。

(四)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属人原则(国籍)、属地原则(地域)我国采用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2.空间效力法律、行政法规(全国)、地方性法规(局部)、国际性法律3.时间效力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实和关系,通常不具有溯及力。

但是法不溯及既往并不是绝对的,如《刑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五)法的特征1.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

2.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3.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4.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六)法的分类1.按照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3.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而对法的分类:实体法和程序法,也被成为主法和助法。

4.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所作的分类: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宪法又称根本法或母法,是具有最高地位和效力的法律文件。

5.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特殊法和一般法(普通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依法行政(低频考点)1、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和责任政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三、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高频考点)可以从上位法与下位法、普通法与特殊法和综合性法与单行法等 3 个方面来认识并构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从法的不同阶层上,可以分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不同的安全生产立法同一类或同一个安全生产行为做出不同法律规定的,以上位法的规定为准,使用上位法的规定。

上位法没有规定的,可以使用下位法。

下位法的数量一般多于上位法。

(1)从上位法到下位法依次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标准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2)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3)地方行政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与地方性法规相同。

)(4)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委员会和直属机构制定(5)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6)法定安全生产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可高于国家标准但不得与其抵触)2、从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上,可以分为普通法与特殊法(1)普通法是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共性问题的法律规范。

(2)特殊法是适用于某些安全生产领域独立存在的特殊性、专业性问题的法律规范。

(3)特殊法优于普通法3、从法的内容上,可分为综合性法与单行法(1)综合性法不受法律规范层级的限制,而是将各个层级的综合性法律规范作为整体来看待。

(2)单行法的内容只涉及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安全生产问题。

(3)在一定条件下,综合性法与单行法的区分是相对的、可分的。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重要考点)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二、基本规定(高频考点)1、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2、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六先”:安全意识在先、安全投入在先、安全责任在先、建章立制在先、隐患预防在先、监督执法在先)、综合治理3、“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4、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明确本单位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其配置、分解和监督落实的制度体系,是保障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核心制度。

②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原为: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投资人或者负责执行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人(对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真正全面组织、领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负责人(存在法定代表人和实际经营决策人相分离的情况)三、从业人员:(高频考点)(一)权利和义务1、权利:(1)依法获得工伤保险的权利。

(2)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权利。

(知情权)(3)了解和掌握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建议权)(4)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批评、检举和控告权)(5)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进行紧急避险的权利,即可以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紧急避险权)(6)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时,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还有依照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的权利。

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赔偿权)(7)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2、义务:(1)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安全生产管理。

(3)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在作业过程中不佩戴、不使用或者不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自觉接受生产经营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掌握所从事工作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

(安全培训)(5)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紧急报告)(二)培训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3、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接收学生、相应培训、学校协助)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建立档案、如实记录)5、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重要考点)(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 7 项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制度)(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组定规程)(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组订计划)(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保证投钱)(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检查工作)(6)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组订预案)(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事故)(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配备标准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任免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