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步-建筑概论-第一讲
a.人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人的行为会影响对建筑的使用; b.环境是随着时间变化的,环境会影响建筑的生长和消亡;
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统一,这就是建筑的时空性。
建筑的功能在不同时间段的变迁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现代建筑的材料一般都没有时间性,都是快速、 人工制造的某种材料,也看不到随着岁月、风 雨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现代建筑最好看的是 刚建成那一天,后来只会越来越难看、凋敝。 而传统建筑到600年之后,却会越来越好看。 这中间的区别在于做建筑的方式的不同。
徽州民居外墙体高大厚实且不 留窗户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随 之也带来了采光、通风、排水等 一系列矛盾。尤其是采光问题, 很容易引起人的心情压抑。使用 天井接受外界阳光,让人感觉豁 然开朗。
窑洞是西北黄土高原 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 “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四千多年前。在西北地区, 黄土层非常厚,人民创造性利 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 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 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 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窑洞是 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 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 深层文化。
“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 —— 奈维(Nervi)
“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 约翰·波特曼(John C. Portman)
“建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创造出的空间” —— 路易斯·康(LouisI.Kahn)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 马克·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
建筑作为文化,对人的心理感受,其作用大致有三: 1.人和社会的崇高性 2.科学和文明的召唤性 3.美和艺术的陶冶性和自我完善性
建筑的这种文化功能,其表现形式就是建筑艺术。
建筑三要素:坚固、适用(实用)、美观(愉悦)
五、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建筑不仅是一个工程技术对象,也不只是艺术对象,同时也是一个社会 文化对象,所以建筑具有社会属性。
云南“一颗印”
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它的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 两间耳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 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 为“一颗印”。
福建省西部散布着 许多富有特色的寨 堡土楼,在我国民 居中独树一帜,极 具特色。
每个民族或地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建筑形态;时代不同, 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也不同;
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差别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客观:气候条件、地貌、自然资源、生态;(汉族各地民居) 不同民族的宗教和伦理形态;(各族民居、各国宗教建筑) 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经济形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社会经济 条件和技术水平,以及它与相邻地区的交往程度;
建筑初步
Architecture Preliminary
第一讲:建筑概论
第一讲:建筑概论
绪论:关于“建筑是什么”的探讨 ARCHITECTURE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 —— 弗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通过对建筑基本属性的分析,我们再次回到最初的问题 ——
建筑是什么?
谢谢观看
THANKS
再说建筑的构成手段,主要指材料的不同; 建筑,离不开物质和物质技术;
穴居 人居 住场 景 想象 图
巢居 复原 图
山顶 洞人 居住 的洞 穴
半地穴房屋 复原图
干阑式住宅
四川山地住宅
云南“一颗印”
安全性 建筑的物质构成中,坚固耐用是最基本的要求。 破坏因素:风力、雪灾、地震、重力、人为动力、温度膨胀、雨 水渗漏、锈蚀,虫蛀、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这种家族聚居的土楼,同大多数福建民 居一样,其布局保持了中轴对称的传统, 有围廊连接全宅,以集中、庞大的单体 建筑形式出现。外观宏伟高大,淡黄色 的外墙和黑色的瓦顶与苍山清泉相掩映, 美景如画。寨堡土楼在平面布局上分为 方形和圆形两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理白族民居
形式比较多样化,但大多平 面组合较为规整,平面形式主 要是合院式。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的布局形式最为典型。白族民居 因地制宜,适应当地地形地质, 在避风抗震方面卓有成效;材质 运用就地取材,质材素雅;平面 布局适宜生动。有如眼睛之于人 的面目,是精气神与灵性的所在。
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多为两层建筑,正 立面除大门外,再无其他通透之 处,连窗户也被省去,既获得了 更大的建筑面积,又解决了安全 问题。
空间内的设施设备 类别:给排水、电力、电信、取暖、通风、安防监控、消防系统 等。
人体工程学需求 建筑的物质构成中,坚固耐用是最基本的要求。 破坏因素:风力、雪灾、地震、重力、人为动力、温度膨胀、雨 水渗漏、锈蚀,虫蛀、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空间的序列、关系 空间之间的序列,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例:住宅的私密空间:客厅,卧室等; 商业、办公的公共空间:办公室,教室。
一个建筑物,可以包含各种内部空间,同时被包含于周围的外部空间,建筑 物营造的内外部空间,共同为人类创造活动所需的环境场所。
建造建筑的目的是形成空间,形成可供使用的空间,而形成空间必须使用物 质手段。
二、建筑的存在有时间性。 1.建筑存在寿命 2.建筑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发展、记录) 3.建筑的使用有时间概念(时间维)
一、从建筑的基本属性开始分析:建筑是空间的存在,是“实”的部 分和“空”的部分的统一;这是建筑的空间性与物质性。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 有室之用。”
引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一卷; 室门叫“户”,泛指门;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 泛指窗。 建造房屋,墙上必须留出空洞装门窗,人才能出入, 空气才能流通,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 所以,“有”使万物产生效果,“无”使“有”发 挥作用。
安全感 私密性需求 交往需求 招待、展示的需求 陶冶心灵需求 纪念性需求
纪念性需求相对于其他的需求,层次稍高。它不同于展馆、商场,也不同 于医院、图书馆,它是一处严肃的、带有尊敬和怀念之情的场所。经常用 以产生某种心理效应。
光之教堂-安藤忠雄
人民英雄纪念碑
四、建筑的文化艺术性
建筑既是一种文化,也是容纳文化的场所; 建筑既表达自身的文化,又比较完整的映射出人类的文化;
范斯沃斯住宅平面
阿尔瓦·阿尔托对自然光的运用
三、建筑的物质技术性 1.建筑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 2.建筑是以物质的手段构成的 3.建筑的使用方式是物质的
墙体——“围” 屋顶——“覆盖”
建筑空间的限定(实的部分)
建筑空间的限定,包含:围、覆盖、凸起、凹进、设立、架起、肌理变化; 这七种空间限定方式,都需要物质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