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ppt_[修复的]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ppt_[修复的]
比较优势案例
条件: A清理草坪需要2小时。这2小时他可以做一件衣服,收入60元。
B清理草坪需要1小时。这1小时他可以送一份外卖,收入30元。
两人家中都有草坪,需要清理。 问: 1、清理草坪上,谁有绝对优势,谁有比较优势? 2、要使两人收益最大化:
A需要雇佣B清理草坪吗?雇佣价格?
B需要雇佣A清理草坪吗?雇佣价格?
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 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 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 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
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
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
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
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 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同样数量的毛呢。英国虽然用100个工人劳
动一年的生产物(毛呢)只换来80个工人一年
的生产物(葡萄酒),但若由英国自己生产葡
萄酒,就需要120个工人劳动一年.
•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 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 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 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 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 “比较劣势”的产品。 •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 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 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即英国用1吨生铁交换法国的1吨小麦。这种交换是公平的, 价值相等。这种交换对两国都有利,因为此前在英国国内
因为分工生产后的1吨生铁和1吨小麦都是花费50天的劳动, 1吨生铁只能交换0.5吨小麦,在法国国内1吨小麦只能交
换0.5吨生铁。英法两国进行产品交换后,英国得2吨生铁 和1吨小麦,比分工前多得1吨生铁。法国得2吨小麦和1吨 生铁,比分工前多得1吨小麦。可见,在进行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后,英法两国的产品产量和消费水平都提高了。
•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
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
是相等的。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
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
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
(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
轻”),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
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
好处。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 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 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 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 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 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 下面用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简要方法
分析一下依据斯密的绝对成本论组织社会
生产所带来的商品产量和消费水平方面的
变化。这里以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生产生
铁和小麦为例。
案例:产品上的绝对优势
• 英国和法国进行国际分工之前,各自具有不同产品上的 绝对优势。 • 分工之前,英国生产每吨生铁需要50个劳动日,比 法国少50个劳动日,而生产每吨小麦需要100个劳动日, 比法国多50个劳动日。按斯密的理论,英国在生产生铁 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生铁而放弃小麦的生 产;相反,法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 工生产小麦而放弃生铁的生产。
和毛呢,分别需要120个工人和100个工人劳
动一年,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占绝
对优势,但在葡萄酒生产上占有更大的优势。
李嘉图认为,葡萄牙可以集中力量生产葡萄
酒,英国则专门生产毛呢,然后两国进行交
换。
•
原因在于,如果由葡萄牙自己生产一定 数量的毛呢需要90个工人劳动一年,而在发 挥比较成本优势并进行交换的情况下,只需 要80个工人生产一年的葡萄酒就可以交换到
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
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 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
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
谁好谁劣,而比较优
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
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 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
势理论则是“两利相
权取其重,两弊相权
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
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 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取其轻。
的消费品,而沃尔玛一直采取压低宝洁价格 的策略。在某些目录例如清洁剂产品上,沃 尔玛已经把自己标签下的品牌价格降到了宝 洁的价格点之下。例如在多年来帮助宝洁大 力推广它的汰渍洗衣粉之后,2001年沃尔玛 以汰渍一半的价格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洗衣粉。
低成本定位—美国西南航空成功的秘诀
自“9.11”事件以来,美国航空业就被破产、裁员等坏消 息所笼罩。2002年12月,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 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航空史上最大一桩破产保护案。美国前 十大航空公司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只有排名第六的西南航 空公司始终保持赢利,并且创下连续29年赢利的业界奇迹。美国
1.B有绝对优势,因为他所花的时间短。比较优势是基于机会
成本而言的,但是两者的机会成本均是一小时30元。所以我认为没
有比较优势一说。 2.因为B清理草坪需要1小时。这1小时他可以送一份外卖,收 入30元,所以如果A要雇佣B,则A要支付B30元,而A每小时的收入 同样为30元,两小时后,B得到30元,A得到30元,A的草坪得到清 理,B的草坪也可得到清理。反观第二种可能性,B雇佣A,那么两 小时后,A得到60元,B的草坪得到修理,B另外无收入,因为用于
缺陷
•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 或者说,存在理论分析上的“死角”。这是 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优势所
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
产成本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 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 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 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
亚当•斯密
李嘉图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按照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 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一一劳动时, 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 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 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 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 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 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
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主要阐明的四点内容:
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 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 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 会产生良好效果。
4.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 天的有利条件。
绝对优势案例应用案例
现在有多家航空公司因为巨额亏损也走到了破产边缘。西南航空
公司“斤斤计较”的低成本传略曾被同行所嘲笑,而现在却成为 美国航空业乃至全球航空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美国众多航空公 司纷纷放弃“高质量、高价格”的定位策略,而采用低成本的定 位策略。
美国西南航空பைடு நூலகம்司一枝独秀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功小秘籍
低成本的战术,击败了同行业的各个航空公司 飞机必须要在天上飞才能赚钱
B:都采用了比较 的方法 来阐述原 因。
共同点
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 ,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 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 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 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
D:都有其自身 的局限性,并
有待于进一步
发展。
• 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
• 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
同:绝对差异论比较
绝对成本说解决了具有不同 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 理性。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
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
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 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 们应该怎么办?
对此,斯密的理论无 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 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宝洁VS 沃尔玛
宝洁通过沃尔玛每年要销售价值80亿美元
支付A,同时A的草坪还未得到清理。第三种情况,A与B自己干自己
的,两小时后A,B的草坪得到清理,A得到0元,B得到30元。从三 种情况看来,A可以雇佣B,价格为30元。B不会雇佣A,因为B会吃 亏,A的结果也不理想。
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 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 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 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 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产品总产量增加
• 英国和法国进行国际分工后,产品总产量增加。
• 分工后,英法两国投入的劳动总量未变,仍然
是300天,但两种产品的产量却增加了。在分
工之前,两国共生产2吨生铁和2吨小麦,分工
后各增加了1吨,成为3吨生铁和3吨小麦。这
就是分工所带来的利益。
英法进行产品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在分工生产的前提下,英法两国进行产品的等价交换,
现在不管你在美国的哪个地方开车 两个小时你就能坐上西南航空公司 航班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用绝对成本优势取得同行业中的霸 主地位
1. 来源
比较 优势
4. 缺陷
2. 原理
3. 应用
李嘉图认为: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
只要生产自己具有相
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就 会对双方都有好处。
• 假如葡萄牙生产一定数量的葡萄酒需80个 工人劳动一年,生产一定数量的毛呢需90个 工人劳动一年,英国生产同样数量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