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361”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2、通过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归纳整合,逐步学会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3、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用语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导: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看课本P31——P32页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中的反应实质上是__________之间的反应。

例如:CuSO4和BaCl2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反应。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__________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正确书写Na2SO4和Ba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四步:写。

拆。

删。

查。

思考:哪些物质能拆?哪些物质不能拆?***【注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能拆,其它都不拆。

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1)强酸:HCl、H2SO4、HNO3、HBr、HI、 HClO4(2)强碱:KOH、NaOH、Ba(OH)2、Ca(OH)2(注意氢氧化钙只有以澄清的水溶液出现时才拆,其它情况都不拆)(3)可溶性盐。

盐的溶解性基本规律如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SO42-除Ba2+、Pb2+、Ca2+、Ag+ (硫酸不溶有Ba2+、Pb2+;CaSO4、 Ag2SO4微溶);Cl-除Ag+ (只有AgCl是沉淀)CO32-只溶K+、Na+、NH4+(碳酸盐类多不溶,易溶只有K+、Na+、NH4+)究:、下列物质中,能拆的有哪些?HCl、H2SO4、HNO3、NaOH、Cu(OH)2、4、Na2SO4、CaCO3CaCl2、H2O、CuO、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⑴HCl+NaOH ⑵H2SO4+NaOH⑶CuSO4+NaOH ⑷CaCO3+HCl、由⑴⑵我们可以得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是什么?、硫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之间发生反应吗?你能得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吗?其反应的实质又是什么?展:学生展示上述问题答案点:点:一、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2、实质:反应物中离子浓度的减少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测: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 Zn 和H2SO4(稀)反应 B. 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C. C和O2反应 D. Fe和CuSO4溶液反应2.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HCl+NaOH==NaCl+H2O B.AgNO3+NaCl==AgCl↓+NaNO3C.KHCO3+HCl==KCl+CO2↑+H2O D.2HCl+Na2SO4==2NaCl+H2SO4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双选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 H2SO4= BaSO4↓+CO2↑+H2OC.Ba(NO3)2+ H2SO4= BaSO4↓+2HNO3D.Ba(OH)2+ H2SO4= BaSO4↓+ 2 H2O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 CuO+ HNO32. K2CO3+HCl布置作业:课后题:P34第9题第10题《离子反应》学情分析:初中化学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如下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这一部分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电解质。

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了“361”课堂教学模式。

从上课情况来看,师生间的交流能够顺利完成,效果明显比以前的教学感觉要好。

课堂上,学生能根据教师对知识的铺垫,进行自学并完成了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教师能尽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但由于教学中多以问题引导学生,期望学生根据问题引导得出结论,而由于学生基础的限制,也有的地方没有总结到位。

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并采用了分组讨论、知识的探究迁移、对比、应用,加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始终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离子反应》教材分析: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首先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即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实验2-1给出两组物质,相同点是都含有Na2SO4,不同点是1中加入的是KCl,而2中加入的是BaCl2,结果是1中无现象,2中有沉淀,一次分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生成沉淀。

并且推测出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O42-之间的反应,Na+和Cl-并没有参与反应同时讲解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拆删查。

实验2-2是让强酸和强碱反应,同时提供了许多其他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通过总结规律发现离子反应不止可以表示个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实验2-3给出了三组反应,这三组反应分别生成了沉淀气体、水,呼应主题,探讨离子反应发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水。

思考与交流提出问题,离子反应在把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上有应用,如粗盐的提纯,物质的鉴定,如生成沉淀气体等特殊反应,以及除去水中污染物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提示教师注意离子反应的应用也需要讲解给学生。

分析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上讲解的内容较少,而考纲要求熟练掌握离了方程式的书写,因此教师在讲解时需要有所侧重,离子共存问题教材并没有涉及,但是隐藏取在反应发生的条件中的,可以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因此也需要单独讲解。

但是把离子反应的应用弄成小字部分思考与交流中,课件教材认为这一部分知识是可以弱讲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高考对于离子鉴别已经弱化,但离子除杂还是考试热点,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解然后在后面第三章第四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进行细化。

我认为教材之所以把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放在第二章来学习,虽然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因为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此时知之甚少,很多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学生还不清楚,但是,教材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以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法反应的理论作为依据,指导后面元化合物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本质上了解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推测反应发生的规律,提高学生理论应用的能力和知识迁移拓展的能力。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能拆的有哪些?HCl、H2SO4、HNO3、NaOH、Cu(OH)2、CuSO4、Na2SO4、CaCO3CaCl2、H2O、CuO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⑴HCl+NaOH ⑵H2SO4+NaOH⑶CuSO4+NaOH ⑷CaCO3+HCl3、由⑴⑵我们可以得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是什么?4、硫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之间发生反应吗?你能得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吗?其反应的实质又是什么?5、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 Zn 和H2SO4(稀)反应 B. 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C. C和O2反应 D. Fe和CuSO4溶液反应6.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HCl+NaOH==NaCl+H2O B.AgNO3+NaCl==AgCl↓+NaNO3C.KHCO3+HCl==KCl+CO2↑+H2O D.2HCl+Na2SO4==2NaCl+H2SO47、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双选A.BaCl2+K2SO4=BaSO4↓+2KCl B.BaCO3+ H2SO4= BaSO4↓+CO2↑+H2OC.Ba(NO3)2+ H2SO4= BaSO4↓+2HNO3D.Ba(OH)2+ H2SO4= BaSO4↓+ 2 H2O8、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 CuO+ HNO32. K2CO3+HCl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课后反思本节课采用了“361”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在新课内容的教学开始先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进行复习,既能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又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然后过渡到溶液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从而理解离子反应进行的本质。

这节课同学们理解上有困难,对刚上高一的同学难度大。

其原因有:他们原有的化学知识少,比方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很少,虽然复分解反应初中学过,离子反应在本节也只研究复分解反应一类,但是不少同学写不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易溶与水、易电离的化合物认识有困难,同学们反应一下接触太多的物质与它们的化学式,又与原有的化学知识不能很好的建立联系,导致对新知识的接受有障碍。

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12溶液和Na2S0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先学生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再介绍以“写一拆一删一查”四步走的方式来分析解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使他们的知识点有一个小结。

接下来通过四个探究问题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 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程式的意义。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