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二高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神经递质 B.血浆蛋白C.呼吸酶D.氨基酸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A、淋巴和组织液B、组织液C、淋巴D、血浆3.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剂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无关D.溶质微粒多,溶液渗透压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低5.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6.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 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B.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维持稳态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CO2含量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9. 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A.微量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光合作用增强10.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D.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11. 下图是正常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④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①、②、③过程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④、⑤、⑥等过程D.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肌肉细胞进行②过程12.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中,激素调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故不能口服B.激素一经产生便被特异的运送至靶细胞C.激素和酶一样只能在体内发挥作用D.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被灭活1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二氧化碳、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无明显变化14.下列激素中,能降低人体内血糖浓度的是()A.胰岛素B.抗利尿激素C.生长激素D.胰高血糖素15.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16.人在遇到恐惧、剧痛等紧急情况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明显提高的是()A.胰岛素B.肾上腺素C.性激素D.胸腺素17.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
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18. 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影响不同,A点促进芽的生长,D点抑制芽的生长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太灵敏19. 下列哪项实验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是()20. 下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B. 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C. 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D. 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2..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露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裂明显改善。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该湿地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涅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耍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秘功能的相对稳定D.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B.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C.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率等24.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b点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bc段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25.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A.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B.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C.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D.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二、非选择题(共40分)26.(16分。
每空2分)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 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
2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12分,每空2分)(1)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__________条,其中黄雀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若要调查该地区黄雀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
(2)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为a,全部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b,则a、b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
(3)由于某些原因螳螂的数量大量减少,而黄雀的数量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
(4)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
28.下图为某湖泊的食物网,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共12分,每空2分)(1)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中所示外,还包括。
(2)在食物网中鱼b属于营养级,它与小型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鱼a、b为食的鲈鱼,鲈鱼的增加量(小于/大于/等于)土著鱼的减少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4)大型浮游动物同化所获得能量包括(填字母)。
A.大型浮游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随大型浮游动物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随大型浮游动物的遗体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1-5 CADBA 6-10 DBCDC 11-15 DDAAD 16-20 BDACC 21-25 ADACB26. (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大脑皮层(3)外负内正 (4)兴奋膜电位27.(1)2 三和第四标志重捕(2)a>b(3)当螳螂数量明显减少时,黄雀转向更多的捕食蝉,蝉与螳螂相比处于较低营养级,所以黄雀可获得更多能量,其数量增加(4)CO228.(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第二和第三捕食与竞争(3)小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4)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