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

摘要近年来,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完整,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的决策与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些企业由于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企业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危害。

可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突出,时刻牵动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导致这些现状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针对这些现状的治理对策。

1 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全球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的功能和作用愈显重要,其质量也备受关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的要求也正与时俱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因此,如何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便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本研究的目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不完整、传递不及时,会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的分析,找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治理对策,从而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1.1.2本研究的意义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不仅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还会导致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导致税收部门征税困难,市场经济紊乱,不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市场崩溃以来,西方国家一直进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制定法律制度、民间审计和会计准则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Levitt(1997)发表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为目标,提出透明、充分和公允的披露等不同于《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辑》中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质量要求。

JinPae认为,财务报表的监管取决于执行效果,而不在于采用的法规。

1.2.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我国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也日益增多,通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观点。

葛家澍(2001)教授认为企业财务信息内容的质量和财务报表表述的质量共同构成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将 FASB模式和 SEC模式相融合,从而建立一个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

吴联生(2003)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等三类。

陈上立(2006)认为,投资者研究上市公司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财务指标;对于利润,不仅要看利润表的数据,而且要看利润的计算过程;不仅要看利润的数量,而且要看利润的质量。

刘启亮(2013)认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公司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制于公司内部高管的权力配置结构。

倪晓静(2014)认为,会计信息质量与社会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息息相关,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的发展。

王丽萍(2016)提出我国要构建多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包括首要质量特征和次要质量特征。

首要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和相关性,次要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性和可理解性。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整体情况,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内容等。

第二部分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概述,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含义和作用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和要求。

第三部份指出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其具体表现和危害等内容。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的成因,其主要原因包括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会计监督体制不健全等。

第五部分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的治理对策,针对文章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在第四部分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团队建设以及健全会计监督体制等内容。

第六部分为结论,对文章的观点做简单的总结。

2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概述2.1 会计信息的相关内容2.1.1会计信息的含义信息是指对人们有价值的,时刻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数据。

它依附于客观事物而存在,反映客观世界中事物的变化并将客观事物状态传递给人脑,使之在人脑中再现,从而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所有信息只有经过传递后才能被人们接受和使用。

会计信息是指经过加工和处理的对企业有用的会计数据。

会计部门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2.1.2会计信息的作用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能够集中反映一个企业的真实情况,是会计行为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企业自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此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阶层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2.2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内容2.2.1计信息质量的含义质量是衡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生产流程规定以及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程度。

会计信息作为会计行为结果是会计人员实施会计行为的产物。

因此,可将会计信息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

会计信息质量是反映会计信息在形成过程中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程度。

会计信息使用者用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决策相关、是否披露及时等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内容真实可靠、与经济决策相关、披露及时的会计信息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2.2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它是指会计信息不存在错误、偏差,能够准确反映相关的现象,一旦信息失去可靠性,则会直接影响决策质量。

所以就要求会计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准确完整。

相关性,它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为其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其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这样才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或预测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状况。

可比性,其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相互可比,具体表现为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的同一时期可比,可比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理解性,信息是否会被使用者理解,取决于信息是否易懂,它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果。

这就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便于理解和使用,同时使用者也应设法提高信息理解能力。

重要性,其要求应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实质重于形式性,其要求企业应根据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通常情况下,企业交易、事项经济实质与法律具有一致性,但会计实务中仍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此时便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企业以融资租赁形式取得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及时性,它是指使用者在决策前便掌握了相关的会计信息。

其要求企业要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会计信息。

谨慎性,要求企业应保持应有的谨慎,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和决策。

3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3.1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失去真实和可靠性违背客观性原则。

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不客观、不合法、不相关、不及时、不准确,不能如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能为信息使用者产有效使用的现象。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司取信于人的重要条件。

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却出现了一些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意失真。

具体表现为: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登记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时难免会出现误记会计科目或误记金额,误用会计政策等情况。

这就造成相应的会计信息出现差错,即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状况。

这种失真是无意的,主要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或判断失误造成的,往往是个人行为,与那些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恶意失真的行为存在本质区别,但造成的后果同样恶劣。

二是有意失真。

具体表现为:会计凭证失真,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的重要来源,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

在会计工作实务中,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起点。

它是否的真实可靠,决定了所提供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原始凭证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填制不完整、不真实和不合法,虚开或伪造原始凭证等。

记账凭证失真多数是在原始凭证失真的基础上做出的或是因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填写了错误的记账凭证。

会计账簿失真,主要表现是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没有按真实性原则或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规定处理业务,带有很强的个人为性。

最典型的是企业为了逃避税收,随意匡算各项费用。

许多企业账目混乱,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记账、算账、转账、结账过程中,涂改账目、做假账等,造成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给账簿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带来严重影响。

财务报告失真,报表粉饰是一种较为泛滥的会计信息作假方式,其主要是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会导致国有资产和税收大量流失;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出错,直接影响企业财务,致使企业经济状况出现问题;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正确的会计信息,影响投资决策。

3.2 会计信息不完整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根本要求,同时更是为企业财务活动、经营管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及投资人、债权人等提供准确、可靠会计信息的重要保证。

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根本难以得到保障。

主要表现为有些企业的财务报告往往只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往往缺少企业行业背景、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环境等必要的非财务信息资料。

非财务信息是对财务信息必要补充,这些非财务信息往往比财务数据更能提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的信息使用者来说,相关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据此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企业组织结构等情况,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