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贼”曹操-读《中华五千年》有感
俗话说得好,中华上下五千年。
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从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史前人类-的元谋人到大汶口居民,从第一个国家-夏到最后一个封建帝国-清,期间何止是五千年呢?
在这茫茫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啊瞒。
不过,一提到曹操,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位枭雄。
可是,《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七分实,三分假”,还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
不可当作历史来读。
相反,历史上的曹操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
下面,我就举一个曹操小时候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曹操很讨厌他的一位叔叔,因为他的这位叔叔动不动就跑到他爸爸面前告曹操的状。
话说,这天曹操的这位叔叔又来了。
只见曹操眉头一皱,眼珠子一转、一眨,就心生一计。
慢慢地,他的这位叔叔走近了。
曹操见机会到了,于是突然躺在了地下,两腿一蹬,嘴角一歪,便说不出话来了。
他叔叔见他这般痛苦,怀疑他是中风了,于是就告诉了曹操的爸爸。
其实我们想想就知道了,中风基本上都病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曹操才一个小孩,怎么会中风呢?曹操的父亲知道后急急忙忙来看曹操。
可是,当他来时,却发现曹操在一旁玩呢!他父亲很不解地就问:“你叔叔不是说你中风了吗?”之间曹操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你别听他的,他就看不惯我要不怎么老是在你的面前说我坏话呢?”曹操的父亲听了后,觉得有道理,以后就疏远他的这位弟弟了。
相信大家听了这个例子后,会不由自主地赞叹曹操的智慧。
其实
曹操还有一个广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话说东汉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在杨奉等人的保护下,东归洛阳。
袁绍因为当年说汉献帝不是汉灵帝的儿子,而且为董卓所立,所以在反董联盟时要新立一位皇帝,所以不顾谋士祖授反对,并没有迎接汉献帝。
而曹操采纳了谋士荀彧的建议,大胆地迎接汉献帝来到了许。
有鉴于此,汉献帝改年号“建安”。
除此之外,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与汉献帝合作,用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并使当时中国的逐渐地走向了局部的统一,形成了之后的三国鼎立之势,而他自己也收获了整个北中国。
在这里,我还想说,曹操不是汉贼,也绝没有篡位之心。
他与汉献帝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而非挟持着汉献帝。
他也用他自己的军队,帮助汉献帝南征北战,消灭了大大小小的不少军阀。
也正因为此,汉献帝把年号由之前的“建安”改为了“延康”。
历史的车轮还在不停地转动着。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会认清曹操的本来面目,还他一个公平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