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拍摄及后期处理方案
(V1.0)
北海市:钟运昂“晒课”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是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师头疼的问题。
主要面临的问题:一.缺少符合要求的录制设备及场地。
二.缺少后期制作软件及人才。
本文主要是解决第2个问题。
我也是刚开始学,下面是个人见解,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DV高手分享制作经验。
一.录制设备及场地。
1.设备:拍摄要求多机位,学校一般只有1台DV机。
很多人想用手机来拍摄。
DV机和手机拍摄有质的差别,最大的问题是手机的“动态
对焦”。
拍摄出的画面清晰度比DV差很多。
当然实在没有DV,也只
能用手机拍摄了(看附件一手机拍摄效果)。
DV设备的问题,后面我
再详细说。
2.场地:大多数学校可以用多媒体教室或有电子白版教室。
建议场地需安装深色的窗帘,灯光明亮,拍摄时须关门。
二.后期制作软件及人才。
本文选用的是EDIUS6.5(试用版本)。
主要是因为EDIUS6.5试用版免费的,容易安装。
虽然这是一个专业视频编辑软件,只需学会“多机位模式”
和“视频布局”。
就能让信息技术教师在2个小时内入门,做出合格的“晒
课”视频。
三.制作过程。
1.设备:假使你有两台同型号的DV机。
2.机位布置:
1号DV(教师机位)用大的三角架布置在教室后中。
调整到最
高分辨率1920X1080拍摄。
拍完第一排的学生脑袋。
开始拍摄后就不
要中断(这点很重要)。
可以做到无人值守。
镜头的推拉是通过后期处
理来实现。
2号DV(学生机位)也用三角架布置在教室前面。
也是调整到最高分辨率1920X1080拍摄。
开始拍摄后就不要中断(这点很重要)。
派一名教师水平移动追踪学生回答问题。
也可以固定,拍摄大部分学
生。
四.后期制作:
1.准备工作:把两台DV的视频复制到电脑上。
教师的PPT课件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10另存为视频。
用PowerPoint 2010 文
件-->另存为-->保存类型-->选windows media视频(*.wmv)。
这样就多
了一个课件机位。
能做到3机位拍摄。
以720 x 576分辨率制作两幅图。
一张是片头,一张是片尾,各文字元素按要求写好。
2.后期制作:
(1)启动EDIUS6.5,新建一个工程。
设定为720X576;宽高4: 3; 场
序逐行。
双击“素材库面板”。
将片头、DV视频、PPT视频、片尾
导入。
(2)添加4条视音轨道。
片头放在第1轨道;教师视频第2轨道;学生视频第3轨道;PPT视频第4轨道。
(3)调整教师和学生的音量、对齐。
分别选中素材,右键“均衡化”
再输入加减分贝。
将教师视频和学生视频声音对齐。
通过插入“剪切点”去掉头尾不用的视频。
(4)调整亮度和对比。
特效-〉视频滤镜-〉色彩校正。
(5)通过“视频布局”调整画面。
我们录制时使用的是1920X1080,
只需要720 x 576。
通过插入关键祯、调整大小、旋转。
能在后期实现推拉镜头、特写镜头等效果。
(6)“多机位模式”。
将游标移动到教师和学生视频,在菜单上选“模式”-〉“多机位模式”。
双击相应的机位素材,就会选择对应的视频。
(7)插入片尾。
(8)在剪切点加入一些转场特效。
(9)输出成品。
保存工程,在菜单选文件-〉保存-〉文件-〉输出-〉输出到文件-〉H.264/V AC-〉H.264/V AC插件-〉输出-〉文件名-〉比特率类型(B)-〉CBR-〉平均(A)1000000-〉音频设置:比特率128K。
等待30分钟。
就可以得到成品的视频文件。
可以上传了。
后记:
在V2.0版本再配操作图片。
QQ:567007
附录一:用手机尝试拍摄,并后期处理的小样。
含片头,教师机位、学生机位、PPT机位、转场特效、片尾。
视频每分钟大概10M。
35分钟或45分钟文件应该会小于500M。
附录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技术标准(来自百度文库:天上云端123)根据"优课"活动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音视频录制和后期制作的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
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
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演播室等场地。
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
(三)课程形式。
成片课堂实录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请采用多机位拍摄( 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录制课堂实录要有片头,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
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
片尾包括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 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嗓比:图像信嗓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 V p-p,最大不超过1. 1 V p-p。
其中,消隐电平为OV时,白电平幅度0.7 V 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
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
同期声记录于第2 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 -2db一-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嗓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卢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
(一)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格式编码。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10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500Kbps。
3.视频分辨率:
(1)前期使用标清4: 3拍摄的,请设定为720 x 576;前期采用标清16 : 9拍摄的?
请设定为1280 x 720;
(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720 x 576,请选定4 : 3;分辨率设定为1280 x 720,请选定16 : 9。
(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不得混用。
(3)请在说明文字中标明画幅宽高比。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二)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H.264格式编码。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