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 心肌的生理特性

四 心肌的生理特性


2020/2/17
39
结论:血压降落的幅度与该段血管对血流阻力
大小成正比,微动脉段的血流阻力最大,血压降
低最显著 2020/2/17
40
2020/2/17
41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一个 形成 前提
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

脉 血 压
两个 心脏射血 因素 外周阻力
心输 每搏输出量 出量
心率
影响
2020/2/17
36
2020/2/17
37
搏出量的1/3流向外周——动能 搏出量的2/3贮存在大动脉中形成血压——势能
2020/2/17
38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100~120mmHg ➢舒张压:60~80mmHg ➢脉 压:30~40mmHg ➢平均A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
血压的平均值。100mmHg 左右。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正常:脉率=心率
2020/2/17
45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cmH2O
( 1mmHg=0.133kPa=1.36cmH2O ) CVP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C.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D.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E.钠-钾泵功能
2. 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A
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缩小
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增大
C.阈电位水平下移
D.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
E.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增大
2020/2/17
29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和血液粘滞度决定。
34
(三)血压 (blood pressure)
定义: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 压力。
2020/2/17
35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1.动脉血压的形成
(1)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前提
(2)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必要条件 (3)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2020/2/17
2020/2/17
18
Later in P Wave
2020/2/17
19
Early QRS
The QRS complex: is the result of
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
2020/2/17
20
Later in QRS
2020/2/17
21
S-T Segment
1.5m/s
4.0m/s
房-室延搁
心室肌
1m/s
11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和缝隙连接的多少
(2)生理因素
➢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速度快
局部电流形成快
幅度大→与未兴奋部→局部电流强
位间电位差大
➢ 邻近膜的兴奋性
兴奋性高 容易产生AP 传导快
2020/2/17
传导速度↑
12
2020/2/17
48
(3)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泵 肌肉收缩
挤压静脉
静脉回 流加快
+
静脉瓣 防倒流
回心血量
2020/2/17
49
(4) 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腔容积
胸内负压
胸腔内静脉和 右心房扩张
回心血量 (呼气相反)
2020/2/17
50
(5)体位改变
卧位变 直立
下肢静脉 内血量
高温
皮肤血 管舒张
2020/2/17
收缩性(contractility)
机械特性
(一) 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ARP)

超常期(SNP)
(ER2P02)0/2/17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RRP)
3
从去极化 0期开始
复极化 -55mv
复极化 -60mv
复极化 静息电位 -80mv -90mv
扩散(溶质分子) 胞饮(大分子物质) 滤过和重吸收
—生成组织液
2020/2/17
56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 。
2020/2/17
57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 即毛细血管的滤过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回心 血量
51
五、微循环
定义: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功能:实现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2020/2/17
52
2020/2/17
53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 迂回通路:
微A 后微A Cap前括约肌 真Cap网 微V
作用:物质交换场所
➢ 直捷通路:
微A
后微A
通血Cap
微V
作用:血液迅速回流(骨骼肌多见)
血管顺 应性
主、大动脉弹 性贮器作用
42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1)SV
大动脉血量 增加显著
收缩压
舒张期流向外周
的血量增加
舒张压↑或不变
脉压
(2)HR
舒张期缩短
收缩期流向 外周的血量
2020/2/17
大动脉 血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43
(3)外周R
心舒期血流 速度
心缩期血流 速度
存血量 舒张压 收缩压
2020/2/17
33
(二)血流阻力
1、定义: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Q P R
Q:血流量 R:血流阻力 △P:血管两端的压力差
Q=
p (P1-P2) r4 8hL
R 8η L πr 4
R:血流阻力 η:血液粘滞度 L:血管长度 r:血管半径
2、影响因素:血流阻力主要由血管口径
2020/2/17
➢ 动-静脉短路:
微A
动-静脉吻合支
微V
(短路血管)
2020/2/17
作用:调节体温(皮肤多见)
54
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
代谢 产物 积聚
后微A、毛细 血管前括约 肌
舒 张
微循 环灌 流量
微循 环灌 流量
2020/2/17
后微A、毛细血 收
管前括约肌

代谢 产物 清除
55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② 超 速 抑 制
3、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 的速率
2)最大复极电位与 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三)传导性 conductivity
:指心肌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能力。 高低用兴奋的传播速度来衡量
窦房结
0.05m/s
2020/2/17
心房肌(0.4m/s)
优势传 导通路
房室交界
0.02m/s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Excitement of the ventricle
lasts from the end of the QRS
complex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T wave.
2020/2/17
22
Early T Wave
The T wave: is the result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血浆胶体渗透压 – 25mmHg
组织液静水压 – 1mmHg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8mmHg
有效滤过压 +12mmHg
2020/2/17
有效滤过压 – 8mmHg
经淋巴管回流
59
(二)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Cap血压↑ 血浆胶体 渗透压↓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小结: • 快、慢反应细胞看0期:快(Na+);慢(Ca2+) • 自律、非自律细胞看4期
2020/2/17
1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四大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Na+通道 相当数量Na+ Na+通道
部分复活 通道复活
基本复活
2020/2/17
4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70
(1)RP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90
(2)阈电位水平
(3)形成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INa、ICa-L)
阈电位
RP 静息
激活
电压依赖性
复极
时间依赖性
失活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EFP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组织液生成的量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 滤过面积有关
2020/2/17
58
毛细血管血压 +30mmHg
血浆胶体渗透压 –25mmHg
组织液静水压 – 1mmHg
组织液胶体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压 +8mmHg
过程
毛细血管血压 +10mmHg
脉压
(4)主、舒大张动压脉的高心低扩缩主张期要能大反力动映脉外周阻力收的缩大压小
的顺应性
心舒期弹性 回缩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