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B模拟练习题一、填空题1.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2.__ 个性___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3.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_ 倒“U”型__曲线关系。
4.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_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____的要求。
15、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以下四类: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整体型困难。
二、单项选择题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D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2.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 D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满意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C )A.问题学生B.品德不良的学生C.正常的学生D.学习困难的学生4.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A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5.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A )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三、多项选择题1.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AC)A.调查呼吁阶段B.尝试推行阶段C.尝试起步阶段D.发展推进阶段2. 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ABC)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B.以家长为主的策略C.以学校为主的策略D.中立性策略E.客观性策略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ACD)A.心理咨询 B.心理治疗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全面渗透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DE)A.预防心理疾病,B.提高心理素质,C.消除心理疾患,D.进行职业辅导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BDE)A.访谈法B.观察法C.Q分类法D.问卷法E.测验法四、判断题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2.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
因此,适应性心理咨询对应的是矫治性功能。
……(×)3.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高低。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5.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6.心理健康的医学标准对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诊查比较有效。
×7.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有心理或行为障碍的学生。
×8.认知因素是构成学习态度的核心要素。
×9.对小学生进行情感辅导,主要是使小学生的情感机制与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10.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
√11.小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告诉小学生如何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12.系统脱敏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快速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的目的。
×13、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以身心发育正常的小学生为对象,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为目的、为重点,而不在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4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五、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保持内部环境稳定,并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
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标志:一是平衡,二是有序,三是和谐。
2.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3.活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4、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
5、发展性咨询:主要是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6、角色扮演:是指让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体验不同情境中的感受,帮助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7、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或自我揭示,指咨询者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等与来访者共同分享,一方的自我开放会可以增加另一方的自我开放8、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9、代币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是一种通过奖励(即强化)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即当来访者一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表现时,立即给予奖励,使该行为得以强化。
10、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六、简答题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1)三者都认为学习者可通过学习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三者都强调咨访双方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三者之间在目的、手段、对象等方面各有差异:心理辅导主要面对心理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心理咨询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为对象;心理治疗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
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心理咨询干预的重点是发展,心理治疗干预的重点是矫治。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贯彻实施针对性原则?(1)了解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思想差异、心理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2)对不同学生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3)做好个案资料准备,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3、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4、简述小学生态度形成和转化的基本特点。
(1)由被动到主动;(2)由模仿到内化;(3)由不稳定到稳定。
5、简述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6、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1)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建立咨询关系、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及进行分析、诊断。
(2)指导与帮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制订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案,实施指导与帮助。
(3)巩固和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主要是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7.简述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感自控性的发展"情感稳定性的发展"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七、论述题1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做出述评,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并取得不菲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
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相继成立。
教育部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并制订和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全国还相继成立了许多全国性和省一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组织,如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等。
这些学术团体在开展全国性及地区性交流,促进全国及本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学校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热潮。
全国许多省市的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试点工作和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不少地区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涌现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随着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这一领域的课题研究呈“欣欣向荣”之势。
特别是近10年来,全国及地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级各类立项课题更是不计其数。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专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全国各省市都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长、短期培训班,培训了一批人数不等的专兼职教师,有关高校也积极配合地方教育发展的需要,相继设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有的已经开始向各级各类学校或社会输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物地出版、技术性工具的研制和全国性会议的召开接连不断。
近10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影响的理论专著、教材及参考书。
同时,各种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性工具也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