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

方法通过调查社区高血压病人,从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压监测指导、用药指导、应急措施指导等方面进行形式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

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从医行为、服药依从性、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世界高发的流行病之一。

它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成直线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每10年上升的速度达到25%。

中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

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

据资料显示我国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患者总数的30.2%,进行治疗者24.7%,得到有效控制的仅为6.1%。

相当于美国20年前的知晓水平。

这是因为社区中大多数病人缺乏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知识与技术,要想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达到健康知识与技术广泛普及与应用,必须对社区居民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1],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

1.方法为了提高教育效果,重视健康教育设计、内容安排、传播方
法和效果评价。

针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建立社区高血压病人档案。

了解个人基本资料,是否存在生理、心理疾患,存在社会、家庭、行为、经济问题,是否存在遗传因素、压力事件、不良生活习惯等问题,对其行为进行诊断,分析和针对性干预。

1.1口头教育形式
1.1.1 口头交谈到居民家进行单独教育。

其特点是简便易行、针对性强,反馈及时。

1.1.2 健康咨询通过了解居民提出的有关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消除疑虑,继而做出决策,达到保证和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目的。

1.1.3 小组座谈 10人左右,采用集体讨论和互帮互学形式。

其特点是便于及时交流和反馈。

1.1.4 专题讲座群体教育方法,特点是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目的明确,内容突出。

1.2 文字教育形式包括发放卫生小册子、卫生传单、卫生标语等,在小区内制作宣传栏、黑板报等。

1.3 开展特殊服务如免费测血压、免费义诊、普查等。

1.4 多媒体、录像宣传直观生动,成本低廉。

2 .健康教育内容
2.1心理指导高血压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有着重要影响。

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以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3]。

尤其是情绪的变化对血压的波动有明显的影响,大喜大悲都可引起高血压大幅度的波动。

高血压患者比
较容易受到周围事件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易激惹和惊恐发作,致使内分泌紊乱,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并且可能出现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情况。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对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事件。

指导患者遇事要保持克制,可采取全身心理放松运动,可有效控制情绪波动的发生,并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2.2. 饮食指导
2.2.1 清淡饮食提倡素食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

指导患者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多食粗粮、杂粮、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等食品,提供食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及辛辣、浓茶、咖啡等。

2.2.2限制钠盐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一般每天钠盐摄入量在0.5g即可满足人体需要。

2.2.3 戒烟戒酒吸烟饮酒会干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烟酒也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嗜烟酒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的危险,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要求绝对戒烟,限制饮酒。

2.2.4 节制饮食做的一日三餐,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尤其肥胖病人需要注意节制饮食,因为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2.3 运动指导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后,可适当运动,但不宜剧烈运动。

坚持适当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体育锻炼的方法,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用步行、慢跑、游戏、骑自行车以及降压操、气功、太极拳等,不管哪种运动都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可剧烈运动,以防发生意外。

2.4 血压监测指导由于血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随时可发生动态变化。

因此需要指导病人血压监测血压的变化,每次测量的血压值要求病人认真记录,掌握血压的变化规律,可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意外的发生,一般要求家庭自购血压计,说明血压监测的意义,教会病人家属指导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血压稳定波
动不大的患者,可每周测量一次,当发现有明显血压波动变化,应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并指导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发现有无其他脏器损害,及时调整用药。

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所出现的头昏、头痛、头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便于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2.5 用药指导
2.5.1.一旦确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必须终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防止发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有顺其自然的错误相法,认为平时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不需服用药物,降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中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较低,主要与病人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有的不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有的血压正常后不坚持服药等,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意外发生的潜在因素。

因此要加强用药指导,使病人充分认识到遵从医嘱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预防心脑
肾损坏的重要性,给病人制订明确的服药时间表,把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

2.5.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

如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第一次服药时间[5]应在清晨醒后服,不要等到早餐或更晚,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PM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30-60分钟给药效果最好,不要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释制剂,每日只服用1次,应清晨醒后即服用,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意义,既能使白昼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

并且告知病人无论服用哪类降压药都有三忌,一忌突然停药,二忌睡前服药,三忌服药剂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

2.6 应急措施指导指导病人如果在短期内发生血压急剧增高,可采用捏手掌心法[4],即先从右手开始,用左手大拇指强压右手掌,并从手掌一直向上按到手指尖,从手掌各部位到各手指尖无遗漏的按捏,每只手按捏5分钟,按捏过程要求心平气和,呼吸均匀,平静,具有一定的缓和血压作用。

如果病人突然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立即取平卧位,把头垫高,冷湿敷头部,立即测量血压,舌下含化降压,以快速降压为宜,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医院治疗,如外出时感觉不适,应立即终止行动,就地坐下,防止跌倒或发生意外。

2.7高血压知识的宣教教育对象应掌握高血压的一般知识,熟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病因、发病机理及危害因素,长期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并发症,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分期,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特
点。

3.体会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改变了社区居民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高血压病除与年龄、遗传等有关外,重要的是与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关。

针对高血压尚缺乏有
效的根治手段,但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即使发病也可以使血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通过讲座、录像、宣传栏、资料手册、咨询等方式,让病人、高危人群、社区居民明确引起高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从而针对心理压力过大、摄盐过多、缺乏体力劳动、吸烟饮酒、肥胖等危险因素,进行合理饮食、戒烟限酒、运动、减重、血压监测指导、用药指导等相应的预防措施,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效维持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社区人群的知识水平,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社区健康教育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使居民们在面临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达到健康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8.
[2].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6.
[3]孙建萍,牛建华,谢改莲,等.农村高血压高危病人群与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4,18(28):344-345.
[4]陈永秉.疾病自然疗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41
[5]杨李芳,李雅兰,李琼,等.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的研讨.当代护士,2001,2(2):35-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