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西医诊疗常规(2010年版)【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本病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多数表现为中上腹反复发作性节律性疼痛,少数患者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作为首次症状。
(一)疼痛大多数患者以中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少部分患者无疼痛表现,特别是老年人溃疡、维持治疗中复发性溃疡和NSAID相关性溃疡。
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多位于中上腹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胃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特别是穿透性溃疡可放射至背部。
2.疼痛程度和性质多呈隐痛、钝痛、刺痛、灼痛或饥饿痛,同一般较轻而耐受,偶尔也有疼痛较重者。
3.疼痛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
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可发生半夜疼痛。
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上述节律。
4.疼痛周期性反复周期性发作是消化性溃疡特征之一,尤其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
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更长,继以较长的间的缓解。
全年都有可能发作,但以秋末至春初较冷的季节更为常见。
5.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回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用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原因而减轻或缓解。
(二)其他症状烧心、反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上消化道症状。
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尔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畏食,以致体重减轻,也有少数因进食使疼痛暂时减轻而频繁进食而使体重增加。
(三)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他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少数患者可有贫血和营养不良的体征。
二、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一)无症状型溃疡:指无明显症状的消化性溃疡者,因其他疾病作胃镜或X线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当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状时,甚至于尸解时始被发现。
这类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
(二)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多见,也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统计资料表明,胃溃疡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其临床表现可不典型。
常表现为无规律的中上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或贫血。
可以大出血为首发症状,常难以控制。
胃溃疡直径常可超过2.5cm,且多发生于高位胃体的后壁或小弯,应与胃癌鉴别诊断。
(三)球后溃疡:一般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近端的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5%。
常为慢性,穿孔时易穿透至浆膜腔进入胰腺及周围脏器。
其夜间腹痛和背部放射性疼痛多见,可并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效果较差。
(四)复合性溃疡: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多数是十二指肠的发生在先,胃溃疡在后。
本病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多见于男性。
其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但幽门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出血的发生率高达30%~50%,出血多来自胃溃疡。
(五)巨大溃疡:指胃溃疡的直径超过2.5cm者,并非都属于恶性,但应与胃癌鉴别。
疼痛常不典型,可出现呕吐与体重减轻,并发致命性出血。
药物治疗愈合较慢,容易复发,病程长的巨大胃溃疡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巨大十二指肠溃疡系指直径在2cm以上者,多数位于球部,也可位于球后。
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出血、穿孔和梗阻常见。
有并发症的巨大十二指肠溃疡以手术治疗为主。
(六)难治性溃疡:难治性溃疡诊断尚无统一标准,通常指经正规治疗无效,仍有腹痛、呕吐和体重减轻等症状的消化性溃疡。
(七)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指在严重烧伤、颅脑外伤、手术、脑肿瘤、和其他中枢神经疾病、药物(尤其非甾体抗炎药)、精神应激等情况下,在胃或十二指肠产生的急性粘膜糜烂和溃疡。
三、并发症(一)上消化道出血:是本病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
有10%~15%的患者以出血为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出血容易复发。
(二)穿孔:急性穿孔以男性多见,穿孔部位多为十二指肠前壁或胃前壁。
慢性穿孔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十二指肠后壁者尤为常见。
(三)幽门梗阻:多由十二指肠和幽门管溃疡所致,溃疡周围组织的炎性充血,水肿可引起幽门反射性痉挛。
此类幽门梗阻属暂时性,内科治疗有效。
反之,由于溃疡愈合,癍痕形成及癍痕组织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而阻塞幽门通道所致者,则属持久性,需经外科手术治疗。
(四)癌变: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约1%~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会引起癌变。
对中年以上,有长期胃溃疡病史,顽固不愈,近来疼痛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和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的患者,更应在胃镜检查中多取活检,除外癌变。
四、检查(一)胃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可确定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与数目,结合活检病理结果,判断良恶性溃疡以及溃疡分期。
(二)X线钡餐检查:钡剂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的龛影是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
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
十二指肠溃疡的龛影常见于球部。
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局部痉挛等,局部组织有激惹现象。
溃疡愈合时,癍痕收缩使局部发生变形,十二指肠球部可呈三叶草形、花瓣样等变形,这些均为溃疡的间接征象。
(三)Hp感染的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
侵入性需在胃镜下取胃粘膜活检,包括组织涂片或切片染色镜检、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非侵入性检查主要有13C或14C标记的尿素呼吸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粪Hp抗原检测等。
五、诊断病史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依据,根据本病具有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中上腹疼痛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特别以胃镜检查尤为重要。
【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1.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一般无需卧床休息,但溃疡活动期伴并发症时,需卧床休息。
2.饮食提倡细嚼慢咽,规律的进食,急性活动期可少吃多餐。
应戒烟酒避免食用咖啡、浓茶、烈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不过饱,防止胃窦部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3.慎用药物对可诱发溃疡病的药物应慎用,如NSAID、肾上腺皮质激素、利血平等。
如必须使用上述药物,尽量使用肠溶剂型或小剂量间断应用,并可同时使用抗酸剂、粘膜保护剂。
长期服用NSAID 是,宜选用副作用小选择性COX-2抑制剂。
二、药物治疗1.降低胃酸药物:(1)抑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
(2)H2受体拮抗剂:a.西米替丁400mg Bid,连用4~6周;b.雷尼替丁150mg Bid,连用4~6周;c.法莫替丁20mg Bid,连用4~6周;d.尼扎替丁150mg Bid,连用4~6周。
(3)质子泵抑制剂:a.奥美拉唑:治疗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常用剂量为20mg/d,连用4~8周;也可用40mg/d或更高剂量,连用2~4周。
b.兰索拉唑:30mg/d,连用8周以上。
c.潘托拉唑:40mg/d,连用4~8周。
d.雷贝拉唑:10mg/d,连用6周。
根除HP时剂量需加倍。
2.胃粘膜保护药:(1)铋剂:a.胶体果胶铋:0.1 Tid~Qid,连用4周~8周;b.枸橼酸铋钾:110mg或120mg Tid,连用4~8周。
(2)硫糖铝片:1g Tid,连用4~6周,宜在每次进餐前半小时服。
(3)磷酸铝凝胶:1袋 Tid,宜在饭后半小时服。
(4)硫糖铝混悬液:10 ml Tid ,宜在饭前或饭后1小时服。
(5)麦滋林-S:0.67g Tid,宜在饭前半小时服。
(6)铝碳酸镁片:1g Tid,连用6~8周,宜在饭后半小时服。
3.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10 mg Tid,莫沙必利10 mg Tid、依托必利50mg Tid,曲美布汀分散片0.1g Tid等。
4、根除Hp治疗:适用于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
具体方案见“慢性胃炎”。
三、溃疡病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溃疡病是一慢性复发性疾病,对Hp感染阴性的溃疡者;Hp相关性溃疡而未能根除感染者;根除Hp后溃疡复发者;长期服用NSAID者;有严重出血并发症者以及伴有严重疾病者,药物维持治疗是减少溃疡复发和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有下列三种方案可供选择:1.正规维持治疗:适用于反复发作、症状持久不缓解、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或伴有并发症者。
维持方法:西米替丁400mg或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丁20mg,每日二次或睡前一次服用,或用美拉唑10mg~20 mg/天。
正规长程维持疗法的理想时间尚难定,多数主张至少维持1~2年,对于老年人甚至需要更长。
2.间隙全剂量治疗:在病人出现严重症状或胃镜证明溃疡复发时,可给予一疗程全剂量治疗,据报告约有70%以上病人可取得满意效果。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易为多数人所接受。
3.按需治疗:本法系在症状复发时或好发季节前给予短程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停药。
对有症状者,应用短程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让溃疡自发愈合。
对于HP相关性溃疡,除HP后,能有效治愈溃疡、降低复发。
四、并发症的治疗1.大量出血:基本治疗原则包括:1.大量出血有休克者,首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立即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2.局部使用止血药,可在冰盐水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经胃管洗胃,或凝血酶口服、洗胃;3.全身用药,H2RA和PPI抑制胃酸分泌;止血剂(立止血、安甲环酸、安络血等);生长抑素可直接制止胃酸和胃泌素分泌,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胃粘膜血流量。
2.急性穿孔:禁食并放置胃管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腹腔继发感染。
饱食后发生穿孔,常伴有弥漫性腹膜炎,需在6~12小时内施行急诊手术。
慢性穿孔进展较缓慢,穿孔毗邻脏器,可引起粘连和瘘管形成,必须外科手术治疗。
3.幽门梗阻:功能性或器质性幽门梗阻的初期,其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包括:(1).静脉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代谢性碱中毒。
(2).放置胃管连续抽吸胃内潴留物72小时,以解除胃潴留;(3).消瘦和营养状况极差者,宜及早予以全肠外营养疗法;(4).口服或注射H2RA和PPI;(5).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禁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类,因此类药物能使胃松弛和胃排空减弱而加重胃潴留。
五、外科治疗 1.急性溃疡穿孔; 2.并大量或反复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3.器质性幽门梗阻;4.胃溃疡癌变不能除外者;5.顽固性或难治性溃疡。
【疗效标准】一、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溃疡疤痕愈合或无痕迹愈合,Hp根除。
二、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溃疡达愈合过程期(H),Hp根除或减少。
三、未愈症状、内镜Hp检查均无好转者。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规范(2010年版)【中医诊断】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胃痞:是指上腹部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症。
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胀为患,且病及胸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