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母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的字音,会写“讨”“厌”等15个字。
理解“如怨如诉”“可恶”“反抗”“欺侮”“趁其不备”“慈爱”“凄惨”等词语,理解象声词在本课的作用。
2.从“我”对母鸡的态度变化的句子,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3.学习作者抓住母鸡的叫声、动作、神情来写其特点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从“我”对母鸡的态度变化的句子,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母鸡的叫声、动作、神情来写其特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谈话引入:你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老舍眼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的字音,会写“讨”“厌”等15个字。
理解“如怨如诉”“可恶”“反抗”“欺侮”“趁其不备”“慈爱”“凄惨”等词语,理解象声词在本课的作用。
2.从“我”对母鸡的态度变化的句子,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重点)3.学习作者抓住母鸡的叫声、动作、神情来写其特点的方法。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本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尊敬的情感变化。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讨:左窄右宽,“讠”要小些,“寸”横短竖要长,里面有一小点。
忠:“口”要扁窄,中间一竖要短,“心”要宽,左点外展,中点居中,右点靠上。
孵:左右要紧凑,“卵”首撇要短,中间竖撇要长,左右里边各有一点不能丢。
警:“敬”要扁,左边要写小,下边“言”上横平直有力,要长,下边的笔画要窄。
歪:上下都要扁,“不”撇稍长,竖要短、点要大,撇和点要外展,“正”下横最长。
掘:“扌”窄长,“尸”框要扁,竖撇要长,下边两个上框要扁宽,中间竖是一笔。
啼:“口”要小,居上,“帝”上横要短,“冖”的横要长,“巾”下框稍扁,中竖要长。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母鸡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形象。
四、当堂检测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从“我”对母鸡的态度变化的句子,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重点)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通过母鸡的叫声、动作、神情来描写动物的方法。
(难点)二、品读释疑1.作者刻画了怎样的母鸡形象?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2.我一向讨厌母鸡。
这句话在文中的做作用是什么?这句话开门见山,点明作者对母鸡的一贯态度———讨厌。
统领前三个自然段,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讨论交流:作者开始为什么讨厌母鸡?(1)无病呻吟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嘎嘎”“没完没了”“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准确描绘出母鸡的叫声,似“无病呻吟”,写出了作者讨厌母鸡的理由。
其中“如怨如诉”“细声细气”对母鸡的叫声描写的非常细致。
(2)欺软怕硬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①“趁人不防备”在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②这段文字刻画了母鸡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通过“不反抗”“欺侮”“下毒手”这几个词对比写出母鸡对待鸭子、其他母鸡和公鸡的态度。
这几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刻画出母鸡欺软怕硬的形象。
(3)喜欢炫耀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句话运用了伸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本来听不到声音的聋子,在母鸡下蛋后的叫声中“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讽刺了母鸡爱炫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母鸡的讨厌。
4.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5.作者后来不敢讨厌母鸡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课后第1题)(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①“警戒”本课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的活灵活现。
它警戒起来的样子是: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
②从描写母鸡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从“挺着”“警戒”“歪着”“看看”“警告”等动作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只勇敢、负责的母鸡。
(2)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此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鸡对儿女的疼爱至极,“紧叫”说明母鸡在不停地叫唤,“啄”“放”体现了母鸡的细心和对鸡雏的爱。
(3)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这句话是比喻句,把鸡雏的肚子比作汤圆,说明鸡雏吃的很饱,与母鸡却“消瘦了”进行对比,说明母鸡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鸡雏吃饱。
(4)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第2自然段“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前后矛盾吗? 为什么?不矛盾。
因为“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是母鸡在自己儿女没有受到伤害的前提下的表现。
而一旦有谁抢吃母鸡“让它的儿女吃”的食物,它一定出击。
这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母鸡对鸡雏的爱。
(5)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这段话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 表现了母鸡的什么特点?这段话从母鸡教鸡雏们学习、给鸡雏们取暖、身体供鸡雏们游戏这三个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表现了母鸡慈爱、不辞辛苦的特点。
(6)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怎样理解此段中三句话?这三句话都是写母鸡的。
对母鸡的赞颂之情在逐渐加深。
第一句话总结母鸡为了鸡雏所体现的品质;第二句话是文章主题的升华;第三句话指出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从而赞颂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6.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课后第2题)作者写母鸡“负责”,从第6自然段给鸡雏照吃食、第7教小鸡本领的句子可以看出来;写母鸡“慈爱”从“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可以看出来;写母鸡勇敢,从第5自然段的帮小鸡“警戒”和“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看出来;“辛苦”从第8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7.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结尾这句话与开头“我一向讨厌母鸡”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句中“不敢”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神圣的母爱的尊敬与赞颂。
8.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前面塑造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和后面塑造一位伟大的鸡母亲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9.阅读方法解密:抓住作者情感变化,体会思想感情读一篇文章,不但要知道它的主要内容,还要能体会它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所描述对象抒发的赞美、喜悦、痛恨、厌恶等的感情。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就是通过感情的变化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本课作者开始“一向讨厌母鸡”,到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用前后的强烈对比,突出了一个“伟大的鸡母亲”形象,由此可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扬之情。
10.拓展:《母鸡》和《猫》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两者何异同?(课后第3题)相同点:①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②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
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不同点:在情感的表达上:«猫»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三、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本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刻画了母鸡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3.写作方法:抓住特点,对动物叫声、动作、神情进行描写(1)只有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描绘。
观察动物不仅要观察动物的外形,还要观察动物的神情、动作、叫声等,要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从不同侧面、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动物的不同情态来感知动物,才能准确表现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
比如《母鸡》一课中,作者正是在对母鸡叫声、吃食、保护小鸡反复观察的基础上,才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母鸡的伟大。
同时,真正意义上的观察是长期、全面、系统、细致的观察,绝不是毫无目的走马观花。
(2)举例:小麻雀虽然没有白鸽那么美丽,却非常玲珑可爱。
我不由自主地想靠近它们,刚走了几步,它们就迎着霞光成群结队地飞起来了,霞光把它们染得通红,多像一道绚丽的长虹!它们吃谷子的样子可有趣了,聪明的它们先用带钩的坚硬的小嘴小心翼翼的使劲把谷外面的一层皮剥开,惟恐啄碎了里面的米粒,紧接着一边吃它的美餐,一边叽叽喳喳地和同伴交流,好像在说:“真好吃,真好吃!”(3)练一练:观察你熟悉的小动物,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4.课堂小结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和无私的爱,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母亲默默地,不求回报的付出。
我们应该珍惜,保护这份爱,用爱来回报母亲的爱。
四、课堂拓展推荐阅读:《柱子上的母鸡》五、当堂检测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