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典读书笔记【篇一:经典教育类书籍读后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不论是父母和孩子围坐在餐桌上共进晚餐,还是老师和学生相聚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促膝谈心,这将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卷。
然而,我们并不常这样表达,我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许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馨了。
掩卷深思,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要学习的改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分为十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希望每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争辩、战争。
可是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是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教师亦或是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因为语言像刀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在沟通中发生的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与孩子沟通应该学会把孩子像客人一样对待。
第一章分多个方面解释了和孩子对话的这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
首先,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孩子们看似没有完结的十万个为什么并不是单纯的想获得大量的知识,他们想要得到的是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同孩子沟通应该理解到孩子提出的简单问题背后的真正用意。
其次,与孩子沟通应做到换位思考,因为只有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
由此,我想到我的中学时代老师通常对有情绪怒气的学生的做法是:冷处理或者是立刻严厉的批评他。
如果我作为老师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
我想这样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
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
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
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
除此之外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
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
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
就如同一位外科医生,仅有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能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的,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个医生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
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
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
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这本书虽然是介绍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但我觉得它同样适用与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
书中说到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与指导而不是批评。
因为或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学生。
所以,不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当他们表现出行为不当时,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指导性的帮助。
总之,老师与家长的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
当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和信心。
与此相反,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反抗,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影响他一生。
倘若日后我成为教师,我会在教育学生中充分的运用教育的智慧,语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篇二: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书笔记】《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书报告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泽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这本书以叙事的方式,再现教学实践中一些典型案例,并适当归类。
每个“案例”后面有“评析”和“思考”,帮助我们教师拓宽视野,作理性的思考和提升。
本书收集了中小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的亲身教学经验,从育人的各方面探讨如何育人、怎样育人、怎样培育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
本书共有十章,包括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以及后记和主要参考书目。
第一章新课程的使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1、流水线 2、美国的学生 3、两份报告 4、点燃信念 5、特殊的“礼物” 6、给孩子一个自主的天空 7、合格的铃木 8、孩子,你终于长大了 9、两则报道10、基础教育不应该“迷茫”。
第二章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材不是唯一的:11、玉米苗的故事 12、茶树的启示 13、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调查活动 14、洞庭湖,别来无恙乎? 15、我学会了撒谎 16、校训的尴尬 17、让学生走进葡萄园 18、劳动,可以如此美丽 19、没有蛋糕的生日 20、课问文化,你关注了吗? 。
第三章新课程的教学观——和孩子一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21、老师是一只青蛙 22、晒干的金鱼 23、以前刘老师说的 24、教什么课都不要忘记是在“教人” 25、呼唤失落的“水晶鞋” 26、正视学 1生的要求,走向教学成功27、“好色”风波28、教材的“教”与“用” 29、仗势“骗”人 30、细节决定成败。
第四章走进新角色——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第五章新课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促进发展: 41、精神糖果42、美丽的圈套 43、爱,无声的教育 44、“杀一儆百”不如“悔过自新”45、顾此失彼,得不偿失46、证明你自己47、体验真切感受至深48、善待错误 49、祸从口出 50、树上还有几只鸟? 。
第六章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51、通融五分钟 52、从煮鸡蛋到做科学 53、一节自然课 54、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55、强按鸡头不吃米56、省略号的故事57、走近圆的世界 58、让学生拥有胜任感 59、好心末得好报 60、该“动手”时就“动手”。
第七章新课程下的有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6l、走进儿童的世界 62、只剩下我一个 63、让学生自主提问题 64、不说话的老师 65、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66、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67、选择你喜欢的68、关于泥螺的研究 69、美国孩子的一节历史课 70、多媒体,爱你要“商量”。
2第八章新课程中的教学管理——主体性弘扬与独特性彰显的和谐:7l、从容走向德育体验 72、一张纸条 73、“我错了” 74、用心感受75、为孩子创造闪光的机会 76、“师生换位”的感觉真奇妙 77、老师,你不必太完美 78、铁棒与锁的对话 79、第一次坐在前排 80、尊重个性与遵守规则。
第九章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进步和发展: 81、两种视角看学生82、“成长树” 83、真的“非常正确”吗? 84、在家里进行的期末考试85、“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86、“15分”的音乐天赋 87、你就是“小李白” 88、频繁的掌声 89、我来做评委 90老师,我该怎么答?。
第十章新课程的办学方向——依法治教求发展: 91、拖欠教师工资案 92、提前解聘 93、退学风波 94、学生迟到了 95、拆信 96、“一费制” 97、一个不能少 98、老师啊,你为何这样做? 99、谁之过? 100、学生状告学校。
读完《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案例》这本书,首先是该书的扉页那句话 ---- “精彩课堂营造,我们共同的期待”,让人觉得非常贴切,一句话一下拉近了一线教师与这本书之间的距离,书中没有深奥、枯燥的理论,有的是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真实、鲜活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后面还有“评析”和“思考”,围绕所提供的案例进行简洁的评析,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并借助一两个思考题来启发教师把精选的案例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比较中辨别、内化和提升。
3书中的教育案例短小精悍,点评更是画龙点睛,深刻透彻。
案例展现的都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常见的熟悉的情境,但不同的处理方式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读了之后感触颇多,老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显得多么重要。
一句尖刻的话语,一次漫不经心的作业批改,一个对错事件的误判,会打击他们的信心,造就越来越多的后进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活动的机会,会使其奋进,促其发展。
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影响其一生。
每个案例或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做事,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或告诉我们要懂得欣赏学生,让他在信心中健康成长;或告诉我们要让他经历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对失败的免疫。
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而且要依靠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
其次是读完这本书后的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书中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拗口的专业术语。
一篇一篇短小精悍的教育案例非常的平实,给了我许多教育的灵感和启示。
1、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其中的一篇案例记叙了一个可爱的8岁小男孩,不爱写作业不爱静心读书,一到下课就爱跟在老师后面:“胡老师,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师,李强上课踢我”。
“胡老师,我不想和赵小路坐一位了”。
看着他说个不停,他的老师总会不耐烦地对他说:“知道了,知道了。
老师很忙,今天就这样吧。
”而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扭头走 4了。
一天,当他的老师布置完作业准备去开会,他又站了起来,没等他开口,他的老师先说话了:“又有什么事?快点,我很忙。
”“我没有本子,还有。
”“好了,自己想办法吧!”说完老师就去开会了。
等开完会来到办公室,这位老师便看到自己位上放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小蛋糕,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 “胡老师,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
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快乐。
可你太忙了,那就请你品尝小蛋糕,好吗?”这位老师很惭愧,拨通了孩子家的电话号码,给他送去祝福,并告诉他其实老师并没有那么忙。
读后,我和那位教师一样的惭愧: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忙。
感觉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能改多少本作业、有了这些时间我能备多少节课...殊不知,在自己打着“我很忙”的旗号拒绝倾听学生的心声时,丧失的是为人师的耐心、爱心、丢失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亲密。
2、关心爱护问题学生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
他的一名弟子却染上偷窃的恶习,当其他弟子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弟子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弟子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
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心灵,也涤净了他的心灵。
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5【篇三: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在国学经典里且思且行——读《国学经典与教育》有感“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