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教学故事3:记一次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

我的教学故事3:记一次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

记一次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
----一次难忘的科学教研课
提起印象深刻的教研课,我就清清楚楚地记得去年下期,区教科室的科学教研员李主任突然决定在我校举行一次科学教研活动,而且点名要我上的情景。

那一幕幕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记得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吓了一跳。

虽然上公开课不是第一次了,教书二十多年了,公开课、竞赛课也不知上过多少次了。

但毕竟我教了二十几年语文,因身体原因刚改教科学不到一年时间,我能上好这堂课吗?我真的心里没有底。

但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必须要上,于是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决定上五年级《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面的一至四课的学习后,已经初步认识了植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将侧重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重点研究。

学生将从观察熟悉的“蔷薇花丛”开始,研究“花丛”中动植物间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针对这一情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调整。

这一课分成两部分,我主要讲的内容是第一部分认识食物链反映了生物间的一种食物关系,并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食物链中的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

认识理解食物链是这节课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导入时,通过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用学生熟悉的俗语引入,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为学生对俗语比较熟悉,他们轻易地说出了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这里我预留了一个问题,大多数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的,学生刚开始不知道,没发现这个食物链的错误问题。

于是我开始用蔷薇花丛中的生物引出食物链并强调食物链是这节课学习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因此我在学生讨论时就及时地引导他们,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了解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己需要的养料,所以学生就知道了植物的食物是自己制造的,为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顺利做铺垫。

学会正确写食物链是这节课的难点,关键在于掌握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三条食物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肉食动物终止。

但是有的特殊的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

这里我犯了一个常识性地错误,课后被听课的李主任指出来了。

比如:落叶被蚯蚓吃。

我只强调落叶是植物,蚯蚓喜欢吃动植物体腐烂后变成的腐殖质。

但课堂中我没告诉学生这条食物链是从腐殖质开始。

上这一课时,当学生还没有接触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根据稻田里生活着的的水稻、草、蝗虫、老鼠、青蛙、麻雀、蛇这些动植物,猜想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食物联系,尝试着写食物链。

由于没有接触食物链,很多学生写错了,最主要是箭头打反了方向,动植物吃与被吃关系不太合理。

在巡视中我及时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写法,就让几个孩子把他们的写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共同交流,发现问题。

通过进一步画写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强化食物链的概念。

让他们认识了什么是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后的讲评中,听课的老师都很肯定我这节课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起到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认识理解食物链的做法,说我这样的教学设计比我单一问答的教学效果更好。

这堂教研课我最大的收获明白了在科学课上,既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抓住学生对于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我们应相信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并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

倾听孩子的描述,关注孩子的思维,关注孩子的发现,关注孩子的疑问,让课堂成为展示智慧火花的“剧场”。

这样我们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有很好的体现。

这也是这堂课让我至今想来都深深难忘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