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

儿童安全防范知识


如果发生了绞伤,在处理时要分别对待。表皮损伤的,可以用红汞 药水涂擦后,敷上消毒纱布。如果有青紫的血肿,但皮肤没有破损,应 马上用冷水做局部冷敷,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此时,切忌用热水热敷 或涂上活血药去揉脚,因为这么做只能加重出血。 如造成足踝部损伤和骨折,创面不容易愈合。足踝部皮肤擦伤后, 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受损,常有大量的组织液渗出,在伤后二至三天内最 严重,因此需每日换利凡诺尔纱布或呋喃西林纱布,以减少或阻止细菌 感染。如皮下可见青紫斑块,则是血管破裂出血,如出血较多,可逐渐 形成血肿,表现为足踝部青紫、疼痛、肿胀。此时可外敷红花赤小豆膏, 内服三七伤药片及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的中成药,或配合抗菌素治疗, 有利于血肿吸收和炎症消退。为了减轻小腿及足踝部的肿胀,宜将患肢 适当抬高,以利血液循环畅通,并应注意局部保暖,促进血液循环,软 组织挫伤的同时有骨折存在,须去医院骨科治疗,最好用小夹板固定。
儿童易发生的伤害与处置
五、儿童烧伤、烫伤怎么办?
每年夏天,急诊室里都会接待许多被烧伤、烫伤的儿童。 烫伤是小儿,特别是5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意外不幸事件。 这些孩子好奇心非常强,对周围的一切都想摸一摸,动一动, 又多喜欢玩火、玩水,所以是容易发生烧伤、烫伤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导致儿童烫伤。如家里的热水 瓶瓶盖没有拧紧,放的地方孩子容易抓着;吃饭时,把热汤、 热粥摆放在靠近桌边的地方,孩子容易撞翻;如果桌上铺有 桌布,好动的孩子不小心一拉,桌上的热食就会跟着倒在孩 子身上„„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家庭中的意外烧伤和烫伤比工业中 发生的烧伤高15倍以上,其中50%以上是儿童,尤其是3岁 以下儿童的烧伤更为多见。
儿童易发生的伤害与处置
二、儿童逗引宠物,被咬伤怎么办?
现在,饲养宠物已经成了许多家庭的一种休闲娱乐方 式。小宠物的温顺和可爱能丰富主人的业余生活,并且激发 人们的爱心。别看它们平时安安静静的,如果被惹急了照样 也会咬人,尤其是喜欢逗引它们的孩子,常因玩得过火而遭 到它们报复。 被宠物咬伤可不是小事,这可能引起一些重大的疾病, 因此,那些家中饲养宠物的父母更应学习一些及时处理的方 法,以应付意外的发生。 被咬伤后的处理措施 孩子被宠物咬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能行之有效地 预防发病。使用狂犬疫苗要注意以下几点:
儿童易发生的伤害与处置 四、儿童吃鱼时被鱼刺卡后怎么办?
鱼肉,非常有营养价值,也是幼儿常吃的食物,但是喂小儿鱼肉有 一个潜在危险,就是鱼刺清不干净,孩子吃下去的时候鲠在咽喉,造成 危险。 小儿卡到鱼刺一定要镇定,最好立刻送到医院。 咽饭团和喝醋是误区 小儿卡鱼刺,有些家长会采取让孩子吞咽饭团和喝醋的方式来处理, 但是这两种处理方法是不正确的。 吃饭团或吞馒头,目的是将鱼刺随食物带入食管,但饭团、馒头的 吞咽反会将露在外面的鱼刺推入组织的深部,增加发现及取出的难度。 再说喝醋来“软化骨刺”,即使把鱼刺放在醋内,也不是马上就可 以使鱼刺骨软化的,相反醋的酸度可以刺激并灼伤食管的粘膜,使受伤 的部位扩大和加深;如果幼儿喝醋时不慎呛入气管,则可造成声带化学性 灼伤,气管水肿,发生呼吸困难。因此两种方法都是不可确的。 如无法取出要立刻送医院
下面介绍一点儿童外伤出血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通常出血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外出血。多由开放性的创伤引起的出血。包括擦伤、切
割伤、撕裂伤、刺伤、火器穿通伤等引起的出血。出血的量可以直接观 察到,可先采取压迫止血的办法,及时止血。应根据情况,可以用手指 或手掌直接压迫伤口,也可用干净的纱布压迫伤口,还可以用压脉带束 扎肢体上端的供血血管以助止血。经初步的止血处理后,再送医院请医 生清创、缝合、包扎处理。 较大、较深的伤口,除了局部伤口处理以外,还要到医院打一针破 伤风预防针,并用些消炎药,以防止继发感染。 轻微的擦伤或割伤,若伤口小,出血量少,可自行抹点红药水,或 用自备的创口贴包扎一下,可不必上医院。 若为少量鼻出血、舌咬破、牙龈出血等,一般只需留家观察。持续 出血不止的,应请医生查明病因,帮助止血。
另一种是内出血。发生在闭合性创伤,如车祸后,体表 看不见创口,但已经有内脏的损伤或破裂。由于外表看不到 出血量,容易被忽略,往往在病人出现失血休克时才被发觉, 这很容易耽误抢救时机。 怎样判断内出血哪? 若出血部位不明者,或外伤后突然出现脸色苍白、皮肤 湿冷、脉搏加快而微弱、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口渴等表现 者,要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这些病人常需要输血或紧急手 术,要争分夺秒,应该立即送医院抢救。
皮肤烫伤要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燥,冷水冲洗后应避免再 浸水。约2-3天后创面即可干燥,10天左右就可以脱痂愈合。 如届时不愈合,则应请医生看看是否因烫伤较深或有感染。 烫伤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创面1-2天还是红肿并疼痛加剧 者,则有感染之嫌,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烧烫伤面积的大小可用患儿一侧手掌来测定,大约一个 手掌面积占整个身体面积的1%左右,烧烫面积在10%以上 或头面部5%以上时,都属于大面积烧烫伤。头面部血管分 布丰富,皮下脂肪松弛,受伤后水肿比其它部位严重,同时 头面部有许多重要器官,眼、耳、鼻的口腔及呼吸道容易受 损伤。大面积烧烫伤患儿容易早期发生脱水、休克,病情较 严重,应住院治疗。面积在10%以下的二度烧烫伤为小面积 烧烫伤,一般可在门诊治疗,给患儿服用些抗生素、止痛片, 注射预防破伤风的针,多喝些淡盐糖水。伤面消毒清创后, 根据部位和环境条件,可以暴露也可以包扎,一般四肢的烧 烫伤多采用包扎的方法。
儿童易发生的伤害与处置 一、儿童受伤怎么办?
外伤出血在儿童意外损伤中最为常见。由于出血的程度不 同,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轻微的损伤,出血量又不多者, 有时只需在家中处理即可。而严重的外伤出血,若不及时止 血处理,可能危及生命,必须尽快送医院。家长乃至公众, 若能懂得一些救护常识,及时做好现场急救,可以减少伤害 的程度。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也说明,安全的意识、 思维、习惯,安全防护、应急、自救的技能 和知识,应从儿童抓起,通过安全科技文化 的传播和渗透,提高儿童的安全文化素质。 安全教育能影响儿童的思维和行为,能使儿 童从小就养成珍惜生命、自律安全的行为和 品德,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 义的大事。
从日常小事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
一般小孩卡鱼刺,家长会尝试自己处理。家长要帮孩子解决问题, 首先要镇定,然后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让儿童尽量张大嘴巴,找来手 电筒照亮孩子的咽喉部,观察鱼刺的大小及位置,如果能够看到鱼刺且 所处位置较容易触到,父母就可以用小镊子,最好用酒精棉擦拭干净, 直接夹出。 往外夹的时候父母要配合完成,一人固定孩子的头部并用手电筒照 明,另一人负责夹出鱼刺。如果根本看不到孩子咽喉中有鱼刺,但孩子 出现吞咽困难及疼痛,或是能看到鱼刺,但位置较深不易夹出的,一定 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请大夫做处理。 鱼刺夹出后的两三天内也要注意观察,如孩子还有咽喉痛,进食不 正常或流口水等表现,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做检查。 如果根本看不到孩子咽喉中有鱼刺,但孩子出现吞咽困难及疼痛, 或是能看到鱼刺,但位置较深不易夹出的,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请 大夫做处理。 千万不要这样做 不要试图用手将鱼刺取出,这样做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使鱼刺在 宝宝的喉咙中扎得更深。 不要用连吃几口米饭、大口吞咽面食或喝醋的土办法来应对,这些 方法都是不科学的。这样做有可能使鱼刺扎得更深,若强行吞咽还可能 使鱼刺划伤宝宝娇嫩的喉咙或食道,从而引起局部发炎或引起合并症。
儿童易发生的伤害与处置
三、儿童被自行车绞伤孩子脚怎么办?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尤其对年轻父母来说,给 自行车装上后座椅,带孩子外出既方便又快捷。但是,骑自行车带孩子 时,如果不注意孩子脚放的位置,没有在孩子的后座椅的脚蹬处与自行 车的车轮中间隔上一个防护装置,则儿童的小脚就很可能被绞在自行车 轮中,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孩子坐在后座上时,好动的天性使得他们总想活动活动腿脚,有时 还会出于好奇心将脚伸到车轮中,因此,脚很可能被旋转的车轮绞伤, 轻则皮下淤血、水肿、表皮擦伤;重则会损伤脚部的韧带,甚至骨折。 为了避免孩子被绞伤,自行车后座椅必须有小脚蹬,以防孩子的小 脚悬着,不留神绞了脚。同时,在后座椅和车轮间应隔上塑料或铁皮挡 板,使孩子小脚伸不到车轮中。此外,还要教育孩子,将脚放在车轮内 是危险的。
·正确处理伤口 及时、正确处理宠物咬伤是防止发病的关键。自行处理 的方法:先将伤口挤压出血,并用浓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 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擦干后用5%碘酒烧灼伤口,以清除或 杀灭污染伤口的狂犬病毒。只要未伤及大血管,一般无需包 扎或缝合。如果条件许可,可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血清和 破伤风抗霉素。 ·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被动物咬伤后应尽早注射狂犬疫苗,越早越好。首次注 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48小时内。具体注射时间是: 分别于第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1支(2毫升)疫苗, “0”是指注射第一支的当天(其余以此类推)。如果因诸多 因素而未能及时注射疫苗,应本着“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 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使用要取决于烧烫伤的面积和深度, 同时与烧伤、烫伤的部位和年龄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烧烫伤 面积越大,危险性越大。临床上常把烧烫伤分为三度:局部皮肤仅仅发 红变肿的为一度;红肿起水泡的为二度;皮肤焦黑碳化或苍白僵硬的为 深二度或三度。一度和二度大约 l一2周就可痊愈不留疤痕;深二度以上 的烧烫伤,皮肤损伤较深,治疗比较费时间,有时还需要做植皮手术, 可能留下严重疤痕或身体某部位挛缩畸形,造成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儿童烫伤后的现场急救非常重要。首先不要急于脱掉贴身衣物,如 汗衫、丝袜等,而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冷水冲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 出和肿胀,从而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冲洗时间约半小时以上,以停止 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然后才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以免撕破烫 伤后形成的水泡。一般水温约20度左右,切忌用冰水,以免冻伤。如果 烫伤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浴。面部等不能冲洗或浸浴的部分可以冷敷。 冷水处理后把烫伤的创面拭干,再适当包扎12天,以防止起水泡。 但面部烫伤只能暴露,不必包扎。如有水泡形成可以用消毒针筒抽吸或 剪个小孔放出水液。如水泡已破可用消毒棉球搽干,并保持干燥,不能 使水液积聚成块。对于大面积或严重烫伤的儿童经家庭一般紧急护理后 立即送医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