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老板的三种类型
每个经销商公司的灵魂核心人物就是老板,老板不仅是经销商公司的拥有者,绝大多数还是
经营者。
这个经营水平自然是各有高低,所以即便是同时起步的经销商发展状况也是各有不同。
支撑老板经营水平高低差异的背后是老板本人的阅历、积累、心胸眼光等个人商业素质。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经销商的商业素质也就决定了这个经销商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态势。
什么样的老板做什么样的生意,经销商老板的经营管理方式虽然是各人各异,但是还是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监工型老板
这是目前数量占比最多的经销商老板类型
其特点是基本上多为白手打天下从小处起步,一点点做起来的。
经历了不少酸甜苦辣,公司上上下下一草一木都浸透着老板的心血, 都代表着老板在创业时的艰辛, 所以在守业
时更是兢兢业业,不容得一丝浪费和马虎。
每一分钱都是老板辛辛苦苦赚来的, 能节约下来的就尽可能节约, 省钱就是赚钱,在经营赢利上,有钱赚的产品都感兴趣,甚至只是赚个搬运费。
由于自己的事业是自己一手开创的, 监工型的老板对自己是高度认可的, 习惯以自己
为中心,坚持认为自己的思路是一直正确一贯正确的。
这不, 眼前这打创下来的事业就是充分证明。
对未来的发展思路还是习惯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去考虑。
或者说,只能看见他所能看见的方面, 自己看不到的层面就不大容易去接纳, 也很少听进去负面的意见和指责。
在人员的招收使用问题上, 要不是人手实在不够用, 监工型老板绝不会招人进来的。
既然花钱招进来的员工当然要人尽其用, 逼着员工从鸡叫干到鬼叫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 防止这些招聘进来的员工偷窥自己的财产, 那么, 既要用人也要防人。
一方面期望员工能尽最大的能力去工作,同时, 对招进来的人多少也带着点防贼的心态, 重要岗位要
么老板自己亲自担任, 要么是老婆亲戚来担任,并且很是看不惯员工的松懈和浪费,总是认为不理解公司当前的一切现状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所追求的人事管理目标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榨取员工的使用价值。
管家型老板
这些经销商也是当前许多经销商的学习对象
其特点多是从企业或是事业单位转而投身商海的。
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基本商业素质,并且事先有一定的物质物质或是精神上的准备,进入商海时多从中层起步。
或者,明确瞄准了一定的切入点,生意的发展曲线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可控性。
由于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基本上能把生意管的还算井井有条,所获得的利润更更多的是靠运作市场而非一味辛苦流汗而来的。
能保持一定学习的心态,在有限的范围内也会去尝试一下新方法和新观念。
在对人员的管理方面,具备基本的人事管理框架,具备一定人力资源成本概念,基本上能做到人、岗、职、责分清,追求的人事管理目标就是明确每个岗位职能,大家能有条不紊去做好手头的工作。
对于一些高质量的人材,也舍得花大价钱挖进来。
智者型老板
这种属于极品经销商老板,在笔者数年的经销商方面工作经历中,所见过的经销商不下数百位,但达到智者型老板标准的不过三五个而已。
这类经销商老板大多在商海浸淫多年,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风雨经历,也有着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这些基本因素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老板的个人心态催生了一个质的提升或是转变,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悟出人生和商业的本质了,并能体现在具体的管理和商业营运上。
赢利模式不在局限于常规的产品经销利润,而是会以产品经销为基础点,把赢利模式多角度拓展到咨询、广告、物流、促销代理、金融资本周转、不动产等等方面。
不但能赚下游客户的钱,还能赚同行的钱,赚厂家的钱。
而这些多元化的赢利模式的规划与运行并不完全是老板亲自出马的,而更多是通过老板手下的一批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来操刀的。
这些高质量的员工也并不都是老板在外面发现以后挖进来的,而是老板自己培养带领出来,并给予了他们足够大的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去展示和发挥,在成就了其个人价值的同时,也给老板带来巨大的利润和生意发展的新空间。
所谓的商业机会天天都有,没有什么做生意的黄金时代,且况,新生的行业正在不断的涌现,新的赢利模式也不断被创造出来。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这世界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光”。
生意同样也是如此,商业机会存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域,老板有没有看到是关键。
如果老板自身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看到新的商业机会,那么,老板会不会培养人去观察新的生意机会?这就涉及到一个老板的用人观的问题了。
用人的前提是能容纳人、尊重人。
怀着自大自满心态的老板总是觉得员工肯定不可能比自己有能力的,也不可能有自己聪明的,自然不可能去尊重员工了,去承认员工的新发现了,并且坚持只承认自己眼光所视力范围内的事情。
毕竟老板个人的精力眼界必定有限,局限在有限的框框内,也就只能赚那点有限的钱了。
高明的老板会鼓励员工从多个视角去观察了解新的商业机会,源源不断的给自己带来许多新的生意机会和新的赢利模式。
接着是发掘出员工的价值在那里,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真正的废人很少很少,每位员工都会有其独特的价值,老板有没有发现发掘出来?其实,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老板。
许多老板总是觉得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不断的把希望寄托在挖掘外部人材上面,却很少去对目前的内部员工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甚至对员工抱着防贼的心态去使用,稍微重要点事情老板就要冲上前去亲力亲为,这样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工作成效也就一般了。
高明些的老板会深入了解目前员工的深入挖掘潜力在那里,特别是哪些员工所具备的优势和长处是老板自己所欠缺的?重点发掘,重点使用,最大化的利用他人之所长,弥补自己之所短,甚至有些更为高明的老板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员工,如何最大化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去自我学习,让员工能去创造性的工作,不断给员工新的展示舞台。
老板自身对业务工作反而管的很少很少,实现了员工管自我,员工管项目,项目管员工。
有位湖南的经销商老板把自己所有的员工都看成是成功的人,然后给自己定的用人管理宗旨是:向成功的人学习,与成功的人合作,让成功的人为自己打工。
这其间的大智慧,又有几人能懂?
安全性的问题,一些老板总觉得员工太聪明了不安全,太聪明的员工是把双刃剑,贡献大,伤害也大,管理复杂程度更大,或者为了安全起见,不愿意给员工太大的发挥舞台和空间。
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举个飞机安全性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关民航飞机的安全定义就是飞机本身的安全性,诸如工作可靠性等因素,而军用战斗机却不是这样定义的,军用战斗机的定义是作战效能,因为只有具有更强的作战效能,有效的攻击对手,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员工管理方面的道理与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高明的老板实行的是员工管员工,既互相促进,又互相牵制,老板自己只是站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具体的管理工作交由相关的员工去处理。
总结一下,经销商老板生意能做多大,主要的区别就在个人心态上面。
生意的大小和可发展空间都在于老板自己本身,老板的心胸心态决定了能容纳多少人与事,然后又决定了这个生意能做多大,能做多久,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若是能号召起一群有价值的人围绕在你身边,聚合起来的力量就是无限的。
关键是看你能否将他们的潜能尽可能的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