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要点

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要点

从海上基地向联合部队提供作战和后勤支援——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译自:兰德公司报告RAND_MG649号作者:Robert W. Button等编译:知远/子曰[知远导读]本文是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

本报告从海上基地的基本概念及功能出发,并提出了三种想定情况,以此来研究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对海上基地使用的不同需求和可能方式。

文章翻译如下:背景海基能力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航母打击大队(CSGs)和远征打击大队(ESGs)都是海上基地。

实际上,在二战期间,美军实施的几次大规模作战,其火力和后勤支援都是由停泊在海上的海军舰船提供的。

可扩展性是海基能力的关键组成要素:尽管一个远征打击大队可以支持一支陆战队远征部队,那么,未来的海上基地要支持一到两支陆战队或者陆军旅。

因此,后勤支援概念和它的实施是海基能力的关键。

对旅级规模部队的海上后勤支援的基础是海上预置部队(MPF)以及其未来的构想——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F))。

海上预置部队(MPF)目前,海上预置部队由16艘各类舰船组成,分别隶属于3个前沿部署的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s)。

每个海上预置船中队由5到6艘舰船组成,装满了提前预置的武器、补给品和装备,足以支援一支陆战远征旅规模的陆战队空地任务部队(MAGTF,大约由17,000名陆战队员组成)30天内的行动。

目前,对海上预置部队的基本要求是把补给物资和大型装备预置在战略位置上。

部队的行动要经过接收、分段运输、前运和整合(RSO&I)四个阶段。

在接收阶段,即将部署的联合部队被运抵战场,在一个负责卸运的航空港(APOD)着陆。

同时,满载部队需要的装备的海上预置部队的船只抵达卸运港口(SPOD)。

在分段运输阶段,部队在距离港口不远的集结地域接收装备。

当部队离开集结地域,向指定的作战地域机动时,前运阶段宣告结束。

最后,当作战指挥官对这些部队发号施令,实施指挥控制后,整合阶段结束。

一旦展开部署的部队被接收和运往集结地域的行动开始,对其支援的行动即已展开,直至战役结束。

“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充分说明了海上预置部队这个概念;海上预置部队在沙特阿拉伯北部投送了第一支自我维持的作战部队。

在10天之内,把装备和物资从运输船上卸下,并且与后续到达的部队结合。

第7陆战远征旅在其抵达后的4天内进入其防御阵地1。

在缺乏固定港口的情况下,现有的海上预置部队提供了战略和战术机动性和有限的浮动卸载能力。

海上预置部队的行动需要港口和机场来装卸货物,这时部队有可能遭受敌方的打击。

海上预置部队的概念在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中得以验证,这次行动使用了一个固定港口系统。

海上预置部队运输船上装载的海军陆战队的装甲车辆是这次行动中第一批装甲车辆。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 (Future) )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将是一个单一的船队,替代现有的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2。

未来的海上预置中队将由5艘船只组成,通常装载有支援海上远征旅作战行动需要的装备。

计划中的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可以支援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海上远征旅,该旅大约由14500名陆战队队员组成。

这些船只将提供海上预置部队不具备的功能:·从海上接收和集结远征部;·可以同航母打击大队和远征大队协同工作;1Headquarters,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Prepositioning Programs Handbook, Washing-ton, D.C., March 2005, p. 7.2The Marine Corps has stated a need for two MPF(F) MEB squadrons or one MPF(F) squadron plus two legacy MPSRONs. Ronald O’Rourke, Navy–Marine Corps Amphibious and Maritime Prepositioning Ship Programs:Background and Oversight Issues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L32513, updated July 26, 2006, p. 18.·从海上对远征部队进行支援;·从海上对远征部队进行重新调整和重新部署3;一个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将包括这样的装备:旋翼式飞机和水面连接器,这些装备对于后勤支援行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配置这样装备的海上预置中队被认为是一个海上预置大队(MPG)。

从海基能力后勤概念来看,海上预置部队将向港口运输物资或者向岸上的陆战队空地任务部队提供援助。

海基平台主要提供维护、维修、医疗和补给。

海上预置部队将对后勤基础设施提供支持,来自美国本土或者靠近战场附近的基地的船只将向这些基础设施提供维护和补充服务。

目前计划一个海上预置中队包括以下舰船:两艘大甲板通用两栖攻击舰、一艘两栖攻击舰、多用途大甲板两栖船、三艘干货/弹药(T-AKE)船、三艘大型中速滚装(LMSR)货物船、三艘机动登陆平台(MLP)登陆艇气垫(LCAC)运输船、两艘密集装载的海上预置部队船。

详细情况见附录B。

关于海况问题在谈到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概念时,必须正视几个技术性问题。

其中最大的挑战便是在高的海况下,船与船之间转移物资时很困难,这需要船只的精确配置。

如图2.1所示,对于机动登陆平台来说,要想获得下风保护,必须进行精确配置。

在高海况下,使用起重机来转移重的货物时,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补偿船与船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把握起重货物的摇摆趋势。

作为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研发计划的一部分,项目执行办公室评估了自动船只航向和位置控制技术。

他们发现,这些技术有较低的技术风险:首先,这些系统已经应用于商业领域;其次,一个低速摇晃减缓系统,采用了被动的防滚箱,从而增加大型船只的稳定性,该技术同样已经应用于商业领域。

尽管上述技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型船只之间或者大型船只和机动登陆平台之间转移重型货物仍然是一个挑战。

一项用于大型船只之间转运货物时的防撞技术,即深吃水综合防撞垫(Deep Draft Composite Fenders)正在研发中,并且已经进入海上试验阶段。

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商业集装箱运输3“Support Ships,” PEO Ships, 2007.船公司,比如,马士基(Maersk)有限公司和其它的公司,已经成功地演示了稳定起重技术和其它开放式海上防撞系统,这些技术允许运输船在高海况的情况下,在船与船之间转运国际标准集装箱甚至更大尺寸的货物。

因此,大型船舶之间转移中型货物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4。

稳定起重技术正在改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

图1.“李”号货船正在测试相对运动减少技术(资料来源:海军舰船计划执行办公室)海上基地在3级海况下(风速7到10节,或者8到12英里每小时,浪高2米)的可操作性标准已经制定出来。

4级海况下(风速11到16节,或者13到18英里每小时,浪高3米)可操作性的目标也有了详细的规定。

表1列出了各个濒海地区3级海况发生的百分比6。

4Naval Research Advisory Committee, Panel on Sea Basing, Sea Basing, Washngton, D.C.: Office of thSecretary of the Nav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March 2005, p. 37.5Defense Science Board, Task Force on Mobility, Enabling Sea Basing Capabilities, Wash- ington, D.C.: Office of the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September 2005, p. 60.6Defense Science Board, Task Force on Mobility (2005, p. 37).表1 各个濒海地区三级海况或者低于三级海况发生的百分比根据表1列出的三级海况的门限值,可以得出结论:即在波斯湾、北阿拉伯海、地中海、几内亚湾和朝鲜沿海这些重要海域,在70%的时间内,通过海上基地提供后勤支援还是可行的。

海基能力作战概念本节探讨几个概念性问题。

首先,研究海军陆战队关于海上基地使用概念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这个概念。

其次,探讨了重要的陆军概念。

海军陆战队概念在“从海上实施机动”战略文件的指导下,陆战队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为它们取得新的作战能力的重要步骤。

今天的海上预置船中队需要安全、可使用的港口以卸放货物。

另外,今天的海上预置船中队的船只装载得满满的,这意味着需要在装载港口花费几天的时间来装载陆战队远征旅的装备。

然而陆战队远征小队可以从他们的三舰远征打击群上展开和获得补给,但是,陆战队远征小队毕竟是一个营级单位的任务部队。

未来,陆战队可以从海上预置部队下属中队的14艘船上展开整整一个旅的兵力(不含其固定翼飞机),并获得补给。

从陆战队作战开发司令部(MCCDC)的讨论可知,陆战队重视对陆战队远征旅的后勤支援,即一旦陆战队远征旅上岸,即通过运货飞机(比如MV-22和CH-53K飞机)来实施支援。

这样可以给陆战队远征旅带来以下好处:其一可以不用在岸上堆起如山一样的物资;其二方便陆战队远征旅上岸后向内陆快速机动。

另外,陆战队希望在海上基地上配备几架MV-22飞机,以用于伤病员的撤离。

陆战队也设想,把MV-22(或者CH-53K)飞机用于岸上兵力的战术机动任务7。

例如,根据战场情况,陆战队远征旅指挥官希望使用飞机实施空中打击,以支援连级或者营级规模的部队的行动。

根据我们的分析,可以这样理解陆战队对空中突击(采用MV-22或者CH-53K飞机)行动的重视,即可以通过海上基7These pre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our analysis as rules and data.地向岸上的陆战队或者陆军官兵提供后勤支援,同时,陆战队远征旅指挥官还可以使用飞机完成其它任务。

目前,计划以一个未来海上预置中队来代替一个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现有三个海上预置船中队)。

未来的危机也许需要多个旅级规模的部队来应对,可能需要远征打击大队(ESGs)和未来海上预置中队组成最初的陆战队兵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