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入蔡州
司马光
李愬谋袭蔡州。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①,由是贼②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夜引兵
出门,时大风雪,旌旗裂。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
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
遂开门纳众。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
或告元济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③就吾求寒衣也。
”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愬遣李进诚④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
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⑤助之,城上矢如猬毛。
晡时⑥,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⑦送元济诣京师。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引问委曲:招来查问详情。
②贼:指吴元济,蔡州守将。
③洄曲子弟:驻守在洄曲的部下。
洄曲,地名。
④李进诚:唐州刺史。
⑤薪刍:柴草。
⑥晡(bū)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点到五点钟。
⑦槛车:囚车。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李愬谋.袭蔡州()②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③民争负.薪刍助之()④送元济诣.京师()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2分)
例句: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何以.战(《曹刿论战》)C.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D.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
(2分)
元济于城上请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译文:
4.请简要说说选文中李愬的“谋”体现在哪些地方。
(2分)
参考答案:
1.(1)①谋划;②险要的地势(地势的险要);③背;④到。
(每小题1分)(2)B(例句与A、C、D中的“以”都是“来”的意思,B中的“以”是“凭”的意思。
)2.元济 / 于城上 / 请罪(一处1分)
3.(1)看守城门的士兵正熟睡,全被(他们)杀死。
(“方”“寐”“尽”“杀”等词要落实,一处0.5分)(2)(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
二次击鼓进攻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鼓”“再”“衰”“竭”等词要落实,一处0.5分)
4.作战前掌握敌情虚实;风雪之夜出兵;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
(一点1分,答到两点得2分。
意思符合即可。
)
【译文】李愬谋划攻取蔡州。
每当俘获投降的士兵,(他)一定亲自招来查问详情,因此叛军中地势的险要和平坦、道路的远近、军备的虚实全都知道了……夜里带兵出发,此时刮大风下大雪,旗帜都吹破了。
(到)半夜,雪越下越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
靠近蔡州城有养鹅鸭的水塘,李愬命令(士兵)击打鹅鸭(让鹅鸭惊叫的声音)来掩盖(混淆)军队行进的声音。
四更天,李愬到达城下,没有一个人知道。
看守城门的士兵正熟睡,全被(他们)杀死,却留下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
于是打开城门,让官兵进城。
到了里城,也是这样,城里都没有觉察到这个情况。
鸡啼,雪停,李愬入城占据元济的外衙。
有人报告元济说:“城被攻下了!”元济说:“这一定是驻守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棉衣的。
”起身,到庭院里(静)听,听到李愬的军队号令,应答的人将近有万人,才害怕了,(于是)带领左右随从爬上卫城抵抗。
李愬派李进诚攻打外城,砸烂了外门,占据了兵器库,取出器械。
烧毁卫城的南门,老百姓抢着背柴草来支援李愬的军队。
城上的箭像刺猬的毛一样(又多又密)。
(到了)申时,城门砸坏了。
元济在城上请求治罪,进诚用梯子引他下来,李愬用囚车把元济送到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