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地装置和室内接地线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规范

接地装置和室内接地线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规范

接地装置和室内接地线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规范
一、接地装置和室内接地线的施工方法
(一)模式二的项目校做接地装置时,选在离卫星接收室地线引入孔最近的房前(后),离建筑物 2m 处,与建筑物平行挖一个 800mm 深, 10m 长的沟,将 3 根垂直接地极打入地下后与水平接地线焊牢,将ф 8 的圆钢焊在水平接地线上引入室内(见图 1 )。

室内接线端子按图 3 制作,将室内接地端子用 M10 × 100 的膨胀螺丝固定在空气开关正下方距地面 300mm 的墙上,并加装绝缘防护罩(见附图 8 )。

将焊接处用沥青做好防腐处理,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须加入降阻剂后,将沟填平、夯实。

图 1 模式二接地体位置选择示意图
(二)模式三项目校做接地装置时,既要考虑到卫星接收室的入室地线,同时也要照顾到计算机教室的入室地线的施工方便,可选在教室前(后)离建筑物 2m 处,与建筑物平行挖一个深 800mm ,长 10m 的沟,将 3 根垂直接地极打入地下后与水平接地线焊牢,在水平接地线的两端分别焊上ф 8 的圆钢,分别引入卫星接收室和计算机室(见图 2 )。

室内接线端子按图 3 制作,将室内接地端子用M10 × 100 的膨胀螺丝固定在空气开关正下方距地面 300mm 的墙上,并加装绝缘防护罩(见附图 8 )。

将接地装置焊接处用沥青做好防腐处理,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须加入降阻剂后,将沟填平、夯实。

图 2 模式三接地体位置选择示意图
(三)室内接地端子制作图
图 3 室内接地端子
二、接地装置施工技术规范(详见附图 5 、 6 、 7 )
(一)垂直接地极的材质为角钢、钢管或圆钢。

角钢厚度不应小于 4 mm ,钢管壁厚不应小于 3.5 mm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8 mm 。

垂直接地极的长度宜为 2500mm 。

水平接地线的材质为扁钢或圆钢。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100 m m 2 ,其厚度不应小于 4 mm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0 mm 。

水平接地线的长度为 10m 。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对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线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其截面。

(二)垂直接地极的间距宜为 5m 。

(三)水平接地线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0.8m 。

接地装置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四)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1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2 、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 、采用降阻剂。

4 、换土。

(五)防直击雷的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3m 。

当小于 3m 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 、水平接地线局部深埋不应小于 1m ;
2 、水平接地线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 50 — 80 mm 厚的沥青层;
3 、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 50 — 80 mm 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 2m 。

(六)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七)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规定。

附图5 棒型接地
附图6 管型接地
附图7 角钢接地
三、室内接地线施工技术规范(详见附图 8)
(一)室内接地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8 mm 。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48 平方毫米,其厚度不应小于 4 mm 。

(二)室内接地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0 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80 平方毫米。

附图8 室内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