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类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与答案115(一)某工业引进项目,基础数据如下:(1)项目的建设前期年限为1年,建设期为2年,该项目的实施规划为:第一年完成项目的全体投资40%,第二年完成60%,第三年项目投产并且达到100%设计出产能力,预计年产量为3000万t。
(2)全套设备拟从国外进口,重量1850t,装运港船上交货价为460万美元,国际运费标准为330美元/t,海上运输保险费率为0.2685%,中国银行费率为0.45%,外贸手续费率为1.7%,关税税率为22%,增值税税率为17%,美元对人民币的银行牌价为1:6.6,设备的国内运杂费率为2.3%。
(3)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统计情况,一般建筑工程占设备购置投资的27.6%,安装工程占设备购置投资的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占设备购置投资的7.7%,以上三项的综合调整系数分别为:1.23、1.15、1.08。
(4)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有2000万元来自银行贷款,其余为自有资金,且不论借款仍是自有资金均按规划比例投入。
根据借款协议,贷款利率按10%计算,按季计息。
基本预备费费率10%,建设期内涨价预备费平均费率为6%。
(5)根据已建成同类项目资料,每万吨产品占用流动资金为1.3万元。
问题:1. 计算项目设备购置投资。
答案:进口设备货价=装运港船上交货价×外汇市场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460×6.6=3036(万元);国际运费=设备重量×国际运费标准单价×外汇市场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1850×330×6.6=402.93(万元);(万元);银行财务费=进口设备货价×中国银行费率=3036×0.45%=13.66(万元);外贸手续费=(进口设备货价+国际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 ×外贸手续费费率=(3036+402.93+9.21)×1.7%=58.62(万元);进口关税=(进口设备货价+国际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关税税率=(3036+402.93+9.21)×22%=758.59(万元);增值税=(进口设备货价+国际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进口关税)×增值税税率=(3036+402.93+9.21+758.59)×17%=715.14(万元);进口设备原价=进口设备货价+国际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进口关税+增值税=3036+402.93+9.21+13.66+58.62+758.59+715.14=4994.15(万元);设备购置投资=进口设备原价×(1+设备国内运杂费率)=4994.15×(1+2.3%)=5109.02(万元)。
2. 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
答案:由设备系数估算法得: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设备购置费×(1+建筑工程费占投资购置费的比例×建筑工程费的综合调整系数+安装工程费占投资购置费的比例×安装工程费的综合调整系数+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占设备购置费的比例×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综合调整系数)=5109.02×(1+27.6%×1.23+10%×1.15+7.7%×1.08)=7855.83(万元);基本预备费=(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费率=7855.83×10%=785.58(万元);涨价预备费的计算公式为:式中,PF为涨价预备费;n为建设期年份数;I t为建设期中第t年的投资规划额,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即第t 年的静态投资;f为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m为建设前期年限(从编制估算到开工建设,单位:年)。
将题中前提代入可得:涨价预备费=(7855.83+785.58)×40%×[(1+6%)×(1+6%)0.5×(1+6)0-1]+(7855.83+785.58)×60%×[(1+6%)×(1+6%)0.5×(1+6%)1-1]=1128.78(万元)贷款年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1=(1+10%/4)4-1=10.38%建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式中,q j为建设期第j年应计利息;P j-1为建设期第(j-1)年末累计贷款本金与利息之和;A j为建设期第j年贷款金额;i为年利率。
建设期第一年贷款利息=1/2×2000×40%×10.38%=41.52(万元) 建设期第二年贷款利息=(2000×40%+41.52+1/2×2000×600%)×10.38%=149.63(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41.52+149.63=191.1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7855.83+785.58+1128.78+191.15=9961.34(万元)3. 试用扩大指标法估算流动资金。
答案:流动资金=预计年产量×每万吨产品占用的流动资金=3000×1.3=3900(万元)4. 估算该项目的总投资。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答案: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9961.34+3900=13861.34(万元)(二)某建设项目的行业标准投资回收期T为5年,该项目通常投资额为1100万元,年出产成本为1150万元。
为此,该项目拟定了A、B、C 三个设计方案,有关情况如表所示。
资料数据表单位:万元项目 A B C投资额1000 1100 1400出产成本1200 1150 1050质量水平一般一般高于一般年纯收入一般一般高于一般技术水平中等中等偏上先进经专家组商定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指标分等及其标准分列于表。
多因素评分优选法评分表评价指标权重指标分等标准分方案与评分A B C投资额0.25 1.低于一般水平2.一般水平3.高于一般水平907060年出产成本0.25 1.低于一般水平2.一般水平3.高于一般水平907060质量水平0.20 1.一般水平2.高于一般水平7080年纯收入0.20 1.一般水平2.高于一般水平7080技术水平0.10 1.中等水平2.中等偏上3.先进水平607090问题:1. 运用多因素评分优选法选出最佳方案。
答案:(1)根据表,对照多因素评分优选法评分表,对各方案评价指标打分,如表3所示。
表3各设计方案对照评价指标打分结果表评价指标权重方案与评分A B C投资额0.25 90 70 60年出产成本0.25 60 70 90质量水平0.20 70 70 80年纯收入0.20 70 70 80技术水平0.10 60 70 90(2)计算各方案综合得分A方案:∑(A方案各评价指标得分×其对应的权重)=90×0.25+60×0.25+70×0.20+70×0.20+60×0.10=71.5(分) B方案:∑(B方案各评价指标得分×其对应的权重)=70×0.25+70×O.25+70×0.20+70×0.20+70×0.10=70.0(分) C方案:∑(C方案各评价指标得分×其对应的权重)=60×0.25+90×0.25+80×0.20+80×0.20+90×0.10=78.5(分) 由于C方案的综合评价总分最高,所以C方案为最佳方案。
2. 运用计算费用法选择最佳方案。
答案:设计方案的总计算费用=设计方案的总投资额+设计方案的年出产成本×投资回收期。
则A、B、C三方案的总计算费用分别为: A方案:1000+1200×5=7000(万元)B方案:1100+1150×5=6850(万元)C方案:1400+1050×5=6650(万元)由计算结果可知,C设计方案的总计算费用最低,为最佳方案。
3. 假设该项目寿命期为14年,正常年份的设计出产能力为36万件,投产当年达产率为70%,其余各年达产率均为100%,每件产品可变成本为25元,售价48元,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为6%,试应用计算费用法选择的方案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1)计算正常出产年份每年总成本和每年的最大可盈利额。
(2)计算年产量盈亏平衡点和单价盈亏平衡点。
(3)从盈亏平衡分析的角度,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
答案:根据总计算费用法,选择C设计方案为最佳方案。
下面对C 方案进行盈亏平衡分析:(1)正常出产年份每年总成本=C设计方案的投资额÷项目寿命周期+C设计方案的年出产成本=1400÷14+1050=1150(万元)正常出产年份每年最大可盈利额=设计出产能力×每件产品的售价×(1-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率)-年出产成本=36×48×(1-6%)-1050=574.32(万元)(2)产量盈亏平衡点=年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投资额÷项目寿命周期+(年出产成本-设计出产能力×每件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售价×(1-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率)-单位产品可变成本]=[(1400÷14)+(1050-36×25)]/[48×(1-6%)-25]=12.43(万件)单价盈亏平衡点=年固定总成本/设计出产能力+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1400÷14)+(1050-36×25)]/36+25+单价盈亏平衡点×6%,则:单价盈亏平衡点={[(1400÷14)+(1050-36×25)]/36+25}/(1-6%)=33.98(元)(3)产量盈亏平衡点的设计出产能力应用率=盈亏平衡点产量/正常产销量=12.43/36×100%=34.53%由上面计算可知,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产量仅为企业正常年产销量的34.53%,盈亏平衡点单价比预定销售单价低29.21%[(33.98-48)/48×100%],说明该项目盈利可能性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可行。
(三)某建设单位对拟建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招标文件中附有该项目土建工程工程量清单,请求投标人根据本企业能力确定直接工程费、措施费、管理费率、利润率(规费费率为6%,税率为3.41%为统一规定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