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园惊梦》读后感

《游园惊梦》读后感

《游园惊梦》读后感
20130803004 法律1301 何晓茵
《游园惊梦》讲述的是守寡的、美人迟暮的钱夫人蓝田玉,落魄后一直远离相知故友,独居在台湾的南部。

一日应邀到台北参加窦夫人桂枝香所开的宴会的始末。

窦夫人的宴会风光张扬、觥筹交错、欢笑连连,但钱夫人触景伤情,深感物是人非。

醉酒后的钱夫人更是回忆起年轻往事,经历的精彩不凡和如今生活的寡淡窘迫对比鲜明,令人唏嘘不已。

下面我将以我的理解对这篇小说进行赏析,分享我的心得。

文章一开篇便有对窦公馆的描述,“……整栋大楼,上上下下灯火通明,像是烧着了一般。

”露台石栏边上有一排桂木,更是“一阵桂花的浓香袭来”,窦夫人桂枝香,从卖唱艺人熬了许多年终于成了正室官夫人,文章一开头的描写便是暗示窦夫人的得势。

之后在等待与窦夫人见面时,钱夫人在前厅中对着镜子顾影自怜,看到自己头发有些凌乱,而那件自己平时压箱底的“墨绿杭绸旗袍”如今穿在身上不再像“绿汪汪的翡翠”了,竟然“有一些发乌”,此时镜子旁那景泰蓝花樽里插着的那株万年青更像是在嘲讽——怎么会有时光带不走的容颜和年华呢,但此时穿着“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的窦夫人出场了,在钱夫人看来,雍容华贵、端庄优雅的窦夫人似乎真的没有老,而她的妹妹天辣椒更是比以前“俞更标劲、俞更挑”了。

钱夫人当年是得月台里昆腔最正派的,此时被人怂恿上台同当今的昆剧好角色徐太太一起献唱一曲《游园惊梦》,钱夫人自然是又谦恭又害怕,毕竟这几年在台南都没有认真吊过嗓子,不知会不会把徐太太给比下去了。

然而钱太太又意识到了台北已经不兴长旗袍了,自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若是献唱恐怕“不登样”、难以压台。

钱太太心中自然是无奈又伤心的。

上座的时候大家都谦让着,钱太太在众人怂恿的目光下坐了上座,“倒不是她没经历过这种场面,只是太久没应酬,竟不习惯了”,从前丈夫钱志鹏还在世,在南京的时候,钱夫人是风华蹁跹、贵气逼人的,花钱如流水,怎样的排场没见过呢。

这时钱夫人回想起年轻时,自己由卖唱艺人一夜之间成为将军夫人,钱志鹏虽说年纪大得可以做她爷爷,但对待钱夫人是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极尽宠爱的。

后来因为革命政变,跟随钱志鹏从南京败逃到台湾,钱志鹏很快就去世了,钱夫人一下子变成了落魄夫人。

瞎子师娘的话一语成谶,“荣华富贵你是享定了,只可惜你长错了一根骨头,冤孽啊~”
台上徐太太已经开始唱起“游园”,几杯花雕下肚,钱夫人醉意上来了,听着暧昧的唱词,钱夫人看着眼前的成参谋想起了当年和自己偷欢的郑参谋,后来用了流汗的马在白桦林中流窜等等的意向来露骨地描述了交欢的场景,如同“惊梦”那一段的唱词一般。

还回忆起钱志鹏去世前对自己的担心牵挂,回忆起他交付给自己的各种名贵珠宝,说道“老五啊,你受苦了”,
钱夫人一直认为物是人非,事实上,今也即昔,作者用平行技巧在悄悄地提示着读者。

首先,今日享受富贵荣华的窦夫人,相当于昔日的钱夫人。

窦夫人似乎没有老,装扮得雍容华贵。

“窦瑞生的官大了,桂枝香也扶了正”,正如昔日钱鹏志是大将军,而钱
夫人是“正正经经的填房夫人”,窦夫人风光宴请,恰似往日“梅园新村钱夫人宴客的款式怕不噪反了整个南京城”的钱夫人。

窦夫人的妹妹蒋碧月,和钱夫人的妹妹月月红,两人性格作风一样——都“专拣自己的姐姐往脚下踹”,抢夺亲姐姐的男人。

今日窦长官的程参谋——显然就是往日钱将军的郑参谋之影像,两人同是参谋身分,而“程”“郑”二姓,在发音上也略同。

程参谋的军礼服外套翻领上,“别了一副金亮的两朵梅花中校领章,一双短统皮鞋靠在一起,乌光水滑的”,笑起来
“咧着一口齐垛垛净白的牙齿”。

而钱夫人记忆中的郑彦青,笼着斜皮带,“戴着金亮的领章……一双带白铜刺的长统马靴乌光水滑的啪咻一声靠在一起”,也是“咧着一口雪白的牙齿”。

然后,窦夫人宴会里,从“天香票房”请来的票友杨先生,“真是把好胡琴,他的笛子,台湾还找不出第二个人”。

其身分,恰好相当于南京钱夫人宴会里,从“仙霓社”请来拢笛的“第一把笛子吴声豪”。

替窦夫人办酒席的大司务,以前是黄钦之黄部长家在上海时候的名厨子,来台湾以后显然才被窦长官高金聘来。

其身分,亦可比当年钱夫人在南京办酒席时,“花了十块大洋特别从桃叶渡的绿柳居接来”的大厨司。

年轻不再、风光不再的钱夫人,因为久居南部而与故友相知脱节,穿着过气的长旗袍、坐着计程车赴宴,坐上座仍觉得脸红心跳,后来因为嗓子哑了而无法唱《游园惊梦》,而此前一直说要领教钱夫人的昆腔的众人也并不在意她是否上台。

钱夫人似乎是宴席上最隔绝的一个人,但由于触景伤怀勾起联想和回忆,她又成为和这个宴会最有纠缠关系的一人。

综上所论,我们看到平行技巧固然就是《游园惊梦》这篇小说最重要和最特别的写作技巧,其他如反讽、比喻、对比、双关语等之技巧使用,也相当的流畅自然,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展开分析了。

最后,若我们将《游园惊梦》与我国的昆剧发展历程相联系,就会有更深的感触。

昆曲兴起于明朝中期,独霸中国剧坛近300年,经过无数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及戏剧家的千锤百炼,凝聚成一种最精致最完美的艺术形式。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一则爱情征服死亡、超越时空的故事,更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的一座里程碑。

可惜昆曲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到了乾隆年间,逐渐被皮黄所取代,除了梅
兰芳的经典昆曲戏目如《游园惊梦》、《刺虎》等,还能在菊坛一放异彩外,其余大多都被打入冷宫。

多少人震慑于昆曲的艺术之精美,又为其没落而痛惋叹息。

《游园惊梦》这出戏,是昆曲类型的代表。

而昆曲是中国戏曲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钱夫人嗓子“哑掉”,不能把此戏唱完,就是作者暗示中国的古典文化,到今时今日戛然中断了。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过去。

可是就因为过于追求纯粹,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丝毫不肯与平民百姓的生活相妥协。

在今时今日已经与一般老百姓脱节,再也无法得到欣赏和了解,正如钱夫人蓝田玉一样,“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最宝贵无暇的玉,也褪色了,蒙灰了。

古老优美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同黄卷青灯美人迟暮,似乎人人都奔向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去了。

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