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的管理
一、松树的种类及习性
松树为常绿乔木,树形多姿,苍翠挺拔,各具特色。
树皮多为鳞片状,叶针形,果球形,种子叫松子,可以吃,木材和油脂用途很广。
是山地、荒漠造林、沟壑治理,庭园绿化的主要树种,也是具有提供用材、采脂等多种功效的优良树种。
松树的品种很多,全是阳性速生树种,除幼苗期间需要些庇荫外,在生长期都喜欢光照、酸性和肥沃湿润的土壤。
品种有华山松、油松、白皮松、马尾松、巴山松、杜松、华北落叶松、雪松、云南松、樟子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这些树种的生物特性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温暖湿润性气候,有的喜欢温和冷凉的气候。
有的耐寒抗旱,有的不耐寒怕干旱,但松树全部不耐碱性土壤,全部适合在酸性土壤或中性用土壤里生长。
l、华山松又名为白松、五须松在秦巴山区、渭北一些山区丘陵都可栽植,年平均气温应在15℃以下,年降水量在600—1500毫米。
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山地褐土、红黄壤、红色石灰土上都能生长。
但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严格,不耐干旱和瘠薄,更不耐盐碱和排水不良。
华山松较能耐寒,在零下7—10℃的低温下能正常生长,在高达零下31℃的绝对低温下也可生长。
华山松树形高大、针叶苍翠、球果累累,也是庭园绿化观赏和营养丰富可口的干果树种。
2、马尾松又名青松、枞松,是亚热带主要造林树种,只能在巴山和秦岭南坡一些地方栽植。
适生温暖湿润性气候,在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方生长。
不耐过低温度,在冬季零下15℃时,幼树的针叶就会出现枯萎。
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在粘土、沙土、石砾土以及阳坡土层薄或石缝中都可生长。
喜欢酸性和微酸土壤,PH值在
4.5—6.5 的山地生长最好。
马尾松生长快、寿命长,适应性强,树势挺拔,苍劲雄伟,既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也是营造风景林,疗养林的好树种。
3、油松又名短叶松、黑松适应性最广,在陕西省从南向北都可生长,是适应大陆性气候最佳的一种松树品种。
耐寒,抗旱能力强,能耐零下25℃的低温,在降水量300—400毫米的陕北北部地区都能生长。
油松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喜微酸性和中性土壤,在PH值7.5以上的碱性土壤,则生长不良。
不耐盐碱性土壤,但在石灰岩山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水量高,降水量充沛,排水良好地方生长良好。
因此,油松是陕西省北部黄土沟壑、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主要针叶乔木树种之一。
4、樟子松它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和防护林、“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60年代引入我省榆林地区栽植,生长良好。
它耐寒性很强,能耐零下40—50℃的低温。
同时,也是抗旱性很强的树种,不苛求土壤水分,根系非常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宜在风沙土、砾质粗砂土、沙壤、黑钙土、白浆土上生长。
在PH值超过8的碱性土和含盐量超过0.1%或有渍水的地方,才对其生长不利。
从樟子松对适生环境条件的要求,它只宜在陕北地区做为防沙、固沙和沟壑治理、“四旁”绿化树种,大面积栽植。
5、雪松又名喜马拉雅松、喜马拉雅雪松雪松树形挺拔高大,雄伟壮丽,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世界著名观赏树种。
雪松是亚热带树种,适宜在温暖湿润性气候,年降雨量600一1000毫米,酸性或微酸性的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上生长。
但在粘重的黄土和土壤瘠薄,岩石裸露的地方也能生长,不适在低洼水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生长。
否则会生长不良,甚至枯死。
它抗烟能力差,易受烟害。
雪松适宜在关中和陕南栽植,由于雪松结实很少,扦插成活率低,主要靠外省供应,故每年用于庭园绿化和行道树栽植。
雪松自然类型很多,根据树型和分枝的状况,可分为厚叶雪松、垂枝雪松、翘枝雪松三个类型
6、湿地松[松科] [松属] 拉丁名:Pinus elliottii
产地分布: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暖热潮湿的低海拔地区(600m以下)。
中国山东平邑以南直至海南岛的陵水县、东自台湾、西至成都的广大地区内多处试栽均表现良好。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高30~36米。
树皮灰褐色,纵裂呈鳞状块片剥落。
冬芽圆柱状,红褐色,粗壮,无树脂。
针叶二针或三针一束,长18~30厘米,深绿色,腹背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
3~4月开花。
翌年10~11月果熟,球果长圆锥形,2~3个聚生。
种子卵圆,具三棱。
生长习性:喜光,忌荫蔽。
耐寒,又能抗高温。
耐旱亦耐水湿,可忍耐短期淹水,故名。
根系发达,抗风力强。
喜深厚肥沃的中性至强酸性土壤,在碱土中种植有黄化现象。
园林用途:湿地松苍劲而速生,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
中国已引种驯化成功达数十年,故在长江以南的园林和自然风景区中作为重要树种应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可作庭园树或丛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边。